![]()
清晨六点半,家住苏州的王大爷坐在阳台上,依照多年习惯,先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绿茶。他轻啜一口,顿觉神清气爽。邻居赵阿姨见状,开玩笑道:“你这人,天天喝茶,不怕茶叶喝太多对身体不好吗?”王大爷一笑,“有人说茶能打通经络,我这几十年这么喝,精气神就是好!”这话一出口,周围的邻居纷纷表示疑惑:茶叶,真是能打通人体经络,甚至是最有效的食品吗?
从“以茶养生”到“以茶通络”,这一看似神秘的说法近年频频成为社区议论热点。更有报道称,复旦大学团队曾实验证明,不同茶叶的归经感极强,容易让喝茶的人身体不同部位发热流汗,甚至提出‘茶叶是打通经络最有效的食品’。这说法背后,真相究竟如何?今天就为大家揭开茶与经络、不同时令与茶叶存放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健康误区。你以为会理所当然的结论,或许恰恰相反,尤其是“茶叶种类不同,对经络也有选择性刺激”这件事,很多人并不清楚。
![]()
关于茶叶“打通经络”这件事,复旦大学的研究为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搭建了桥梁。研究团队连续试验了数百种药食,惊讶地发现,茶叶归经感最为明显。他们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42位志愿者,让其饮用不同茶叶,通过红外影像仪观测人体微循环和热量分布。
结果表明;绿茶归太阳脉,饮用后上肢和头部发热感最为明显,部分志愿者甚至有轻微流汗的感觉。红茶归少阳脉,部分受试者感到两侧身体发热,精力提升明显。青茶(乌龙茶)则对阳明脉有作用,饮用后腹部到四肢逐渐温热。黑茶(如普洱)对应厥阴脉,偏向下肢温热与微出汗。白茶归太阴脉,多数人饮后觉得呼吸系统舒畅,胸部轻松。黄茶归经不明确,但部分人称有全身温润感。
![]()
复旦团队以“经络热像”首度将经络活动以科学影像形式呈现。但也有质疑者认为,这只代表茶叶促进局部微循环,与“打通经络”是否划等号,目前还无定论。中医理论、现代实证及生活体验间,有共鸣但也存争议。但一个共识是:喝茶能改善循环、提神醒脑,对适度饮用者确有益处。
坚持适量饮茶,多数人会有这几种体验和变化:
促进新陈代谢:长期喝茶(尤其是绿茶、青茶),可轻微提升基础代谢率约4-6%,助力减重及“气血通畅”。
舒缓疲劳、辅助提神:体感提升精力的主要原因来自茶碱和咖啡因,多项研究表明,适度饮茶可增加警觉性、反应力,不少人晨起喝一杯,精神好一上午。
辅助降脂“三高”: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日饮用4g以上绿茶的人群,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降低7-12%,但须注意量不可过大。
个体差异显著:绿茶偏寒,适合体质偏热人群;红茶温润,适宜脾胃虚寒者。不同体质选择不同茶种,有助于让补益达到“精准归经”。
![]()
流汗与“打通感”或仅为微循环短时反应:有统计,6成受试者饮茶半小时内手脚微温、部分出现轻微出汗,并非真正“疏通全身经络”,但确有促进末梢循环功效。
需要注意:研究也发现饮茶量过大有风险。每日茶叶摄入>4g者,整体癌症风险增加26%、肺癌风险增62%、胃癌风险增29%。因此“饮茶养生”应结合个人情况,适度为宜。
很多人误以为茶叶“越陈越香”,无论绿茶、红茶、普洱、白茶、黑茶皆可久藏随喝。其实,不同茶叶品质和保质期相差悬殊,科学储存才能保证安全和风味。
绿茶:不发酵,易氧化,常温保质期仅1年左右,新茶为佳,放久营养与口感显著变差。
![]()
红茶:全发酵,建议三年内饮用最佳,密封避光保存。
白茶、黑茶:可存放更久,尤其是普洱熟茶、白茶,放置得当反而香气更足、口感温润,“越陈越佳”有一定依据。
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焙火足的可以2年内饮用。
普洱茶:生茶5年,熟茶甚至15年风味更佳,但关键是干燥、通风、防霉,否则变质不可饮。
正确储茶有四原则:避光储存,防止氧化变质;分装密封保存,减少受潮、串味和微生物污染;温度适宜,白茶黑茶宜22-25℃,红茶常温密封,绿茶乌龙需冷藏;冰箱取出后,缓温至室温再开袋,防止潮气凝结,污染茶叶。
判断茶叶是否变质,可用“一看二闻三摸”:色泽变暗、霉味酸味重、柔软湿润皆为劣变标志。
![]()
茶叶是东方饮食与健康文化的瑰宝。科学饮茶、分类辨析、适量饮用,不仅能让你享受到归经感和独特风味,也避免“反向踩雷”。对于“茶叶是打通人体经络最有效的食品”的说法,既不夸大,也不过度神化,现代科学已证实茶对人体循环及微循环有积极影响,但所谓‘经络畅通’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同样感受,更需结合个人体质科学选择种类、控制用量。
下次喝茶前,不妨参考本文建议,科学喝茶、储存得当,既养生又安心。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