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月圆如玺
一印盖在归途
桂下小坐
把“人长久”三字
折进风里
风一转身
便是家的方向
![]()
![]()
![]()
中秋:一家人的小团圆
![]()
月满如盏,倾出银河作酒;人间仰首,皆举一心相碰,于是千里外漂泊的影,被同一片光轻轻收拢,化作案前并肩的笑语——此刻,天下共此圆。
![]()
![]()
![]()
![]()
古时,长安的月色需靠驿马传递,一纸家书跑死数匹良驹,只为在信尾写一句“中秋可归”。今夜,高铁把相思压成薄薄一张车票;而微信的视频窗,同步放大母亲眉梢的月光——像素虽微,却与李白抬头所见是同一块玉盘。
![]()
相隔千年的两束目光,在同一片霜辉里交汇:他在船头举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在车厢划屏,把孩子的笑脸拖进圆环,一瞬,影与影重叠,古人和今人并肩。
团圆不是地理的圆规,是心的潮汐
![]()
只要抬头
月亮仍是我们共用的一枚邮票
贴在每一个奔跑的时代背脊
任它风尘仆仆
也要准时抵达那扇
永远为你留灯的窗
![]()
![]()
![]()
中秋:传承千年的习俗
![]()
中秋旧俗,是古人裁下一片月光,绣成拜月、吃饼、燃灯、听潮的四季回纹。
![]()
赏桂·饮桂酒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礼记》早有“秋暮夕月”之礼,汉唐以后,闺阁女儿把绣榻移到庭心,焚香默祝:愿肤似霜雪,愿郎如月华。宋人《梦粱录》写“金风送爽,玉露生凉,女郎拜月,以寓团圞”,一炷轻烟升起,像替她们把私情折成素笺,寄往广寒。
![]()
![]()
![]()
![]()
中秋听潮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浙人犹重中秋夜观潮。范成大《吴郡志》写:“八月望,群趋钱塘,江潮怒生。”银涛壁立,月轮捧出海面,像广寒宫门訇然中开;浪头击岸,声如千万面雷鼓,替人间把“团圆”二字,轰然擂响。
![]()
![]()
![]()
![]()
中秋赏月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李白捞月,苏轼问月,白居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良夜,士大夫泛舟水面,携客赋诗;市井百姓则“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记“丝篁鼎沸,灯火盈门”,笙歌与月光混酿,整座汴京皆醉在银河里。
![]()
我折一段最白的月光,为你封笺——
![]()
此夜,无论倚栏、泛舟、或远隔千山
只要抬头
我们便被同一枚玉盘温柔盖章
人间天上,俱是团圆
![]()
月色亮,茶未凉
转身抱盛汤捻灯人
今夜若在
把“再见”换成“我在”
你在眼前
便是人间最好的圆
![]()
![]()
大学生融媒体通讯社
新媒体工作室
排版 || 王久嫣
责编 || 王久嫣
指导 || 徐 晨
审核 || 刘 涛
(文字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