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与清末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百姓承受了沉重的赋税、战乱和特权阶层的压迫,导致生活陷入极度困苦,最终引发王朝更替。
一、财政危机与特权阶层盘剥
明朝中后期,朱氏宗室人数激增,至崇祯年间(1628-1644),宗室人口已达十余万。这些宗室成员享有免税特权,并由国家提供俸禄、庄田和赏赐。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宗室十余万人开支则占全国税收的40%以上,例如万历年间(1573-1620),全国岁入约400万两白银,而宗室俸禄及相关支出却高达160万两以上。部分宗室甚至霸占民田,强索地方财物,如河南藩王侵占民田数万顷,激起民怨。
财政资源向宗室的倾斜,导致国库无力应对军事和赈灾需求。为筹措军费,明廷加征“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仅辽饷一项每年增收520万两白银,远超正常田赋。这种财政失衡直接加重了百姓负担,陕西、河南等地农民因赋税沉重而破产,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如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迅速席卷全国。
而至清末,八旗制度则从初期的军事支柱沦为后来的财政负担。
八旗子弟多依赖朝廷俸禄,不事生产,人数约数十万,消耗税收约15%。据《清史稿·食货志》,道光年间(1821-1850),八旗俸饷每年耗银约200万两,而清廷岁入仅4000万两,八旗开支虽占比低于明末宗室,但仍是沉重负担。八旗子弟腐败现象严重,如旗人私卖官职、侵吞公款,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
鸦片战争(1840-1842)后,清廷支付巨额赔款,如《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一年财政收入。太平天国战争(1851-1864)耗费军费数亿两,国库几近枯竭。为弥补赤字,政府加征厘金、盐税等,地方官府甚至私设税卡,横征暴敛。
八旗子弟的特权与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天下大乱,旗人当诛”即反映了百姓对八旗的怨恨。
二、苛捐杂税与土地兼并
明末财政危机迫使朝廷不断加征赋税,而从未考虑减少朱氏宗族福禄。
崇祯年间,“三饷”加征使全国赋税较万历年间增长数倍。据《明史·食货志》,崇祯初年田赋总额约2000万两,辽饷等加派后,部分地区每亩田税高达数两白银,远超农民承受能力。地方官府为完成税额,强征预征,甚至将税负转嫁至贫民,导致“民逃亡殆尽”。
土地兼并加剧了农民的困境。地主豪强通过权势侵占民田,如山西、河南等地,宗室与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失地后沦为佃户,租税高达收成的50%-70%。天灾进一步恶化民生,1630年代陕西连年干旱,饥荒遍地,百姓“人相食”,流民四起,最终汇入李自成的起义军。
清末的财政压力因列强赔款与战争而倍增,加之其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商贸不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军费开支每年高达数千万两,迫使政府加征厘金(商业税)和田赋。据史料记载,1860年代,江南地区厘金收入占地方财政的30%以上,沉重打击了商人和农民。地方官府私设税卡,名目繁多,如“捐输”“团练费”,百姓不堪其扰。
土地兼并同样严重。
地主与官僚勾结,侵吞民田,尤以南方省份为甚。例如,太平天国战争后,江南地区地主趁乱兼并土地,佃农租税高达60%以上。洋货倾销冲击传统手工业,失地农民与失业手工业者沦为流民,社会动荡加剧。晚清新政虽试图改革,但新税种如商税、盐税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未能缓解危机。
三、外敌入侵与内乱频发
明末面临后金(清)的外部威胁与农民起义的内部动乱。辽东战事耗费巨资,1620-1640年间,辽饷累计征收数千万两白银,但战事屡败,国力衰竭。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迅速壮大,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覆灭。战乱与赋税使百姓流离失所,如陕西、河南等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而清末,列强入侵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导致巨额赔款与通商口岸开放,洋货倾销摧毁了传统经济,纺织业、手工业者大量失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赔款高达800万两白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江南地区人口锐减三分之一以上。捻军起义、回民起义等内乱频发,百姓在战乱与赋税中挣扎,生活无以为继。
战争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境。
四、明末与清末有不同,也有相同。
明末与清末百姓苦难的根源有相似之处:特权阶层(宗室与八旗)消耗大量财政资源,迫使政府加征赋税;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地,生活无保障;内忧外患加剧社会动荡。然而,二者差异显著:明末宗室供养比例更高(40% vs. 15%),财政危机更直接源于制度性扩张;清末则受列强侵略影响更大,赔款与经济侵蚀加剧了民生困境。明末的农民起义直接推翻政权,清末的内乱虽未立即灭亡清朝,但削弱了国力,为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两个朝代的百姓苦难,根源都在于于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特权阶层的盘剥、苛捐杂税的压迫,以及内乱外患的夹击。财政资源被特权阶层过度占用,导致国家无力应对危机;土地兼并与赋税加重了农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外敌入侵与内乱则彻底摧毁了社会稳定。
历史的教训表明,国家的长治久安需以民为本,遏制特权阶层扩张,合理分配财政资源,避免内外危机叠加,方能维护百姓福祉与社会稳定。
刚看过一个博主说,他的邻居从烟草退休,退休金加奖金月收入19000,到他离世能拿到684万,多少个年轻人的养老金才能付得起他一个人的退休金?他对这个社会又有多少贡献配得起这个养老金?看到这个话题有感而发此文,勿要过多联想。
发声不易,感谢点赞➕转发。
早七点准时发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老boy。
做过监理,行政,金融,设计,干过培训,超市,餐饮,投资,外贸……
喜欢写点文字,思考点人生,管管闲事。
多年后,当后人问我对社会做了哪些贡献时,我会自豪地说,面对事实,我做了诚实的记录和评论。
为防失联,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识星球,每日分享干货,提升认知!
![]()
10万+文章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
【时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