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张子涵
丹桂飘香、月映清辉,又到中秋佳节。
有人说,现在的中秋越来越“不像中秋”,但传统习俗的生命力恰恰建立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基础上。古代文人赏月吟诗是传统,如今人们多样庆中秋也是对传统习俗的赓续与创新。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团圆的向往、对文化的认同、对家国的赤诚。
“新派”中秋,焕新的是过节场景。团圆赏月不限于餐桌与阳台,城市近郊的露营地成了热门之选,天幕下冰皮月饼配气泡水,露营的松弛感与中秋的氛围感撞了个满怀;线上空间成为中秋主场,有人发起“云赏月”直播,让异地亲友“同框”看月,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中秋手账”,用图文记录与团圆相关的小确幸。这些新样态亦是一种“团圆”,多元场景丰富了中秋节情感联结的载体。
“新派”中秋,体现在节日元素的创新。石家庄藁城的黄庄月饼成为月饼界“顶流”,手工开酥的传统匠心与不断迭代的新奇口味,创新独立小包装、融入国风新元素、推出低糖版月饼,敏锐捕捉市场需求……黄庄月饼适应市场变化、推陈出新,不仅让年轻人青睐,传统工艺与新鲜味蕾交织,也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到当下“中秋妆造”“月下汉服走秀”等新样态,从短信群发节日祝福到“中秋专属表情包”“月亮主题vlog”,过节的形式在变,但节日文化的内涵没变。以共度中秋佳节为契机,挖掘诗词歌赋、礼仪风俗中的文化内涵,多模态、多维度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凝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让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立体、丰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同庆,与家人相伴的日子中,我们体味家的温情,也欣慰国的强大。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中华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不变基因。值此佳节,愿山河无恙,人间团圆,共此良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