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线延伸到医院门口,你信吗?
有人说,地铁修到家门口是幸福的事,可你去看看澄江路站,现在连房子都没拆完,工人还没进场!
文洁路站已经是天津第一座无柱地铁站了,封顶、装修、设备全都推进着,可另一个站还在谈拆迁……这速度,你觉得合理吗?
一中心医院站已经和新院区地下通道对接,计划未来患者出地铁就能直接进门诊大楼,完全不用上地面。
但澄江路站的进度却卡在南开区相关部门手里,一边是掘进盾构机穿河钻桥,一边还是前期准备阶段,这落差看着尴尬。
一中心医院至水上公园西路区间,右线已经贯通,下穿津河、王顶堤立交桥这些风险源最终都稳稳过了;左线才完成不到三成,还得下半年才能双线通。
另外两个区间,目前只是勘察土壤、调试盾构机,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掘进。问题是,车站主体不完工,区间就没办法启动,这环节倒是死死绑住了。
文洁路站装修用的是延续全线的“墨蓝色”,内部通风、信号、排水这些设备也在装,信号系统的招标已启动,却要等到2027年才能完成。
这意味着,即使车站结构早早完工,也不能立刻投入运营,要等全套系统到位才行。
一旦通车,南开大学师生从新老校区往返会省下不少时间;医院患者可以直接坐到负一层,不用打车,也不用排停车位。
项目规划覆盖50万人生活圈,30分钟地铁能抵达的重要节点长长一串——大学、医院、社区全都串起来。
这对保山西道沿线居民的影响很直接:少用私家车,少堵车,少停车费。对城市来说,就是交通压力下降,空气质量也更容易改善。
延伸线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西青区和南开区的纽带,把侯台-水西公园这样的西端片区纳入市中心版图,商圈、文旅项目、科技产业都有可能因此升级。
医疗集群的辐射力也会变大,因为交通便利能吸引更多资源集聚,医疗、医药研发这些行业的链条会因为地铁而变得紧密。
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期待,有人担心施工长期占路影响出行,也有人质疑为什么部分车站迟迟不开工,占着地不动还影响周围房价。
对开发商来说,这些站点直接影响周边商业布局,铺租升不升,看地铁的速度就知道;对普通居民来说,建成的那一天才是喜事,中间几年施工的困扰,很难消化。
文洁路站、医院站快步推进,但澄江路卡住,这会不会让整个延伸线推迟?如果推迟,全线到底要等多久才能坐上?
还有,地铁修到医院门口确实方便患者,但医院内部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客流?系统能不能承受急诊高峰时的大规模换乘?这都没有明确答案。
现在的推进模式是:已完工车站先装修、装设备;盾构掘进按条件逐段推进;前期准备中的车站等征拆完成才启动,但这种分段推进很容易让市民误以为不统一,会觉得为什么别人的地方在修,自己这里却荒着。
从政府角度,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资源分配和施工安全,从居民角度,就是体验差异太大,甚至让一些人怀疑工程效率。
工程方在风险控制上投入很多精力,下穿河流和桥梁这样的险段通过实时监测沉降来保安全,但居民更多关心的是工期和最终效果,而不是技术细节。
当有一部分站点几乎完工时另一部分仍在停滞,这种视觉反差会放大情绪,有人乐观,有人焦躁。
延伸线一旦通车,对西南部城区轨交覆盖是一次质变,但真正让居民感觉幸福的,是他们走出家门那刻能直接坐得上车。
所以问题来了,你会愿意等几年换来这样直达医院、直达大学的便利,还是宁愿放弃眼前的这条延伸线去选择现有的交通方式?你觉得应该优先完工已建成的部分先运营,还是要等全线同步开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