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健康
凌晨两点,李朗(化名)揉了揉干涩的双眼,终于撑不住困意趴在桌上小憩。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周熬夜赶课题。而在洗手间里,每次洗头后堵塞地漏的成簇头发,也成了他难以言说的焦虑。
三年前,李朗的脱发问题逐渐加重。“头发还特别油腻,两天不洗就没法见人。”更让他忧心的是家族遗传——父亲也是脱发,但25岁的他,眼看着发量要比50多岁的父亲还要少了。
毛囊示意图(吴鑫/摄)
“感觉发际线在三年里迅速消失”
今年4月,在朋友的推荐下,李朗从安徽赶到杭州,慕名找到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毛发专科的尤建华副主任医师。
尤建华检查发现,李朗的发际线明显后移,鬓角稀疏,头顶已可见头皮。经过毛发镜等检查,李朗确诊为:M2F2V2型雄激素性脱发,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这意味着,他的前额发际线、前额中部和头顶这三个关键区域,已经处于中度脱发程度。
“这表明脱发的影响范围比较广,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较高。”面对这位有着青春面孔却头发稀松的“00后”小伙,尤建华十分理解他的焦虑。
“你平时压力大吗?生活习惯怎么样?”尤建华仔细询问后发现,除了家族遗传外,李朗长期精神压力大、频繁熬夜、饮食不规律,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他的脱发进程。
李朗的脱发史始于他决定攻读博士学位之时。“那会儿经常凌晨两点才睡,吃饭随便应付。感觉发际线就是在这三年里迅速消失的。”
脱发的尴尬,远不只是镜中的改变,更让他难堪的是社交的无形压力——参加会议时,总有人朝他头顶多看两眼;被前辈调侃“聪明绝顶”时,他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和女友逛街时,他也常感到旁人异样的注视……这个本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内心深处却为自己的形象感到深深的窘迫与不安。
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是一场“持久战”
所幸,就诊不算太晚。“这个阶段大部分毛囊没有完全萎缩和坏死,通过规范治疗,有很大机会可以控制脱发进程,甚至让部分微型化的毛囊恢复健康,实现头发再生。”尤建华的分析让李朗重新燃起希望。
尤建华在接受采访(吴鑫/摄)
尤建华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口服非那雄胺、外用米诺地尔,并辅以微针治疗。综合手段治疗三个月时,转机出现,李朗的鬓角处先开始长出新生毛发。坚持四个月后,脱发情况明显改善,原本稀疏的头顶也逐渐变密;五个月多月时,头顶已基本被新生的黑发覆盖。
“尤主任,您的治疗方案太好了!我的导师也有脱发问题,看到我的治疗效果都动心了。”这个月,李朗再来复诊时,欣喜地向尤建华分享。
然而,尤建华也强调,治疗脱发是一场“持久战”:“好比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巩固维持。有些患者见效后就松懈用药,很容易退回治疗前的状态。”
脱发危机侵袭年轻一代,专家支招
最近这几年,像李朗这样的年轻脱发患者,在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毛发专科门诊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不仅是20多岁的年轻人,就连高中生里,脱发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尤建华指出,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中,遗传因素占50%-60%,但是压力、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多重因素,加速了这一进程。此外,年轻一代发育年龄提前,也让脱发提早到来。
对于这些因脱发而焦虑的年轻人,尤建华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学会区分正常脱发与病理性脱发。“秋季脱发稍多属正常现象,但如果每天脱发数量明显增多,比如在总体发量减少,70到100根以上,总发量较以前明显减少,或者出现了头发的稀疏变细,头皮中缝明显增快,发际线的后移等情况,就是不正常的信号。”
其次,病理性脱发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轻信网络网购生发产品,以免贻误病情。要知道,一旦拖到毛囊完全闭合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将十分有限,可能只能通过植发手术来挽救。
最后,调整生活方式同样关键。“保证充足睡眠,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学会压力管理。尽管雄激素性脱发不能根治,但可以显著减缓脱发进程。”
如今李朗的头发已经逐渐浓密,而他的生活习惯也已彻底改变:“现在我强制自己11点前睡觉,按时吃饭,定期去打打球。这场脱发危机让我意识到健康生活有多重要。”
也正如尤建华强调的:“头发是健康的镜子。早一点关注,多一份坚持,就多一分希望。”
来源:潮新闻记者 刘千 通讯员 白奕莎
编辑:周泽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