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钱学森晚年透露彭德怀一事:他之所以对这事这么着急,跟这有关系

0
分享至

“2001年秋天,我又想起了那位老总,他当年为什么那么紧?”钱学森在病榻前这样问友人。对话很短,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四十多年的往事。



1950年冬,刚踏上朝鲜战场的彭德怀便发现志愿军虽英勇顽强,却要用步枪拼美国的坦克、战机。炸弹一落下,整排阵地瞬间被削平,那巨响在他耳边回荡。他私下对身边警卫说:“咱不能老拿血肉顶钢铁,得有自己的‘大家伙’。”那时候,“导弹”还是一个模糊名词,“原子弹”更像是遥远神话。可正是这种切肤之痛,埋下了他后来急切推动尖端武器的种子。

1955年2月底,钱学森甫一回国,就被请到北京西郊一个简陋的会议室。彭德怀开门见山:“五百公里射程的导弹,多久能搞出来?”语速很快,像在催促交战场军令。钱学森略一沉吟,坦率地列出研究队伍、地面试验、材料、加工四大难点,然后给出了五年期限,“要全国配合,少一天都不成。”彭德怀听完重重一拍桌子:“行,那就五年,我给你撑腰!”

支撑这份底气的,除了钱学森的专业判断,还有一种“被逼出来”的清醒。苏联虽同意援助,却层层设限——流程讲得透,核心参数却空白。一位苏联专家私下说:“中国永远做不出来。”这些话传到聂荣臻耳中,他只冷冷吐了三个字:“那更要干。”很快,陈云提出动用黄金储备采购急需的精密仪器,周恩来拍板:三百万两,立刻执行。



导弹基地选址,是整个工程的第一道硬关。1958年初,彭德怀把陈锡联、王尚荣叫到办公室,地图铺在桌面:“把专家带上,把内蒙古草原、戈壁滩全跑透,不许出纰漏。”两人领命北上,白天勘测、晚上对比风向、地磁、地形数据,半个月后定址——这就是后来的“东风第一基地”。彭德怀放心了,可他不知道,距离庐山会议只剩一年多。

横祸来得突然。1959年7月庐山,彭德怀因意见分歧被错误定性,旋即被撤销一切职务。临行前,他把厚厚一摞导弹、核武相关文件交给聂荣臻:“我下去,工程不能停,拜托了。”聂荣臻沉默点头,至此成了“两弹一星”的实际统帅。



同年夏末,莫斯科发来最后通牒:中止提供原子弹模型及关键资料,专家全部撤回。基地里一夜之间空了三分之一的岗位。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进度被拖死。聂荣臻召集骨干开会,第一句话就砸了下来:“人撤了,图纸锁了,可天塌不了。自己干!”会后不到一个月,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人便把研究任务重新分解,试验台照常运转。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钱学森在指挥车里紧握拳头,他想到的却是被隔离在山城的那位彭老总。如果彭能亲眼看见,一定会狠狠地笑出来。两年后,搭载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飞向戈壁深处,准确命中目标。那一刻,中国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也把后发国家“永远做不成”的冷嘲踩在脚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两弹一星”元勋座谈会在京召开。钱学森已经步履蹒跚,仍坚持到场。他对同伴说:“这些年我常想,如果没有彭德怀当年那股逼迫劲儿,我们怕是不会这么快。”他说话时语气平静,却能听出其中的钦佩与惋惜。



究其原因,钱学森晚年反复提到一句话:“他亲身体会过现代火力对士兵生命的碾压,所以急。”朝鲜战场的记忆并未随岁月褪色,反而在彭德怀心里锤炼出一个简单逻辑——国家要安全,必须握有足以震慑对手的重武器,而不是靠牺牲去填缺口。正因如此,他在国防部长任上,对“导弹”“原子弹”连珠催问,步子快得像在督战。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外围建设时,彭德怀提出让志愿军二十兵团原班人马进驻。一支久经炮火的队伍突然转换身份,从掘壕、冲锋改成筑路、搭棚、运设备,许多官兵一时难以适应。营部夜里会餐,有人小声嘀咕:“将来能不能真发射?”老连长端起酒碗:“别问,彭总让干就干。”没想到几个月后,第一支东风导弹耸立在戈壁,士兵目瞪口呆——梦想具象成了冒着蒸汽的钢铁巨人。



时间再往后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奏响乐曲,向全球播送《东方红》。这是“导弹上挂卫星”的直接成果,背后仍是那条延续自彭德怀的技术路线——先解决动力与控制,后拓展民用航天。卫星入轨成功,钱学森给聂荣臻写信,只一句:“大任遂成,可告老总地下。”

1999年,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很多人注意到,钱学森在领奖时面容庄重,却把勋章轻轻抚摸后又藏进怀里,不肯多露。会后,他向记者解释:“所有荣誉都该属于集体,更该属于当年带头拍板、顶住压力的人。”说到这里,他停顿几秒,补了半句:“包括彭德怀。”

从第一次当面提问“能否五年搞出五百公里导弹”到最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前后正好十一个年头。彭德怀未能亲眼见证,历史却不会忘记他那份急迫——它来自硝烟,也来自民族危亡时的清醒预判。钱学森晚年那句简单的感慨,不是寒暄,而是对一位老战友最朴素的注脚:火力后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拥有底牌,谈判桌上才有腰杆。



今天回读这段过程,更能理解一个被放大的细节——哪怕身处风雨,正确的目标一旦锁定,就必须咬牙顶住,不怕慢、不怕难,只怕摇摆。这,就是钱学森与彭德怀共同留下的启示。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书房 incentive-icons
南书房
我负责写,你负责看
11174文章数 166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