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哪有老师把教育当成生意的,美其名曰是为学子指路,实则就是为了敛财捞金!”
近日随着央媒发起的“网络晴朗”行动展开,一场剑指网红不良风气的的整治浩荡展开。
其中首位遭到制裁的,就是凭借剖析教育事业、揭露考学内幕的千万网红张雪峰。
仅是一个公告,曾受亿万家长追捧的“引路明灯”,如今却成了被点名封禁的“劣迹网红”。
![]()
九年前,张雪峰还只是个普通的考研指导老师,凭着一段拆解34所985高校的短视频意外走红。
那段内容没有官样文章的死板,把各个学校的专业特点、就业前景说得直白又好懂,一下就戳中了迷茫的家长和考生。
从那以后,他的名气就像滚雪球一样变大,全网粉丝数堆到了四千一百万,抖音一个平台就有两千六百多万粉丝。
![]()
走红后的张雪峰路子越走越宽,不光创立了自己的考研机构,还上了综艺、接了合作,成了教育圈少见的“网红名师”。
他最擅长用极端的说法抓眼球,比如评价某些人文专业时,称就算随便选个专业,前景都比这类专业强,甚至说过“孩子要报新闻专业就打晕”的话。
这种“非黑即白”的风格,让他收获了大批拥趸。
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家长,觉得他说的是大实话,能帮孩子避开“就业坑”。
![]()
可争议也跟着来了,他的言论越来越出格,比如把所有文科专业归为“服务业”,还用过更难听的字眼形容这个行业,说从业者得“讨好”别人。
这话一出,不光文科生不乐意,连官媒都站出来说话了。
《人民日报》直接批评他用“功利尺子”衡量教育,指出那些看似短期没回报的基础学科和人文专业,其实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更有文科生博主气不过,说这是公然贬低群体,准备搜集证据起诉他。
![]()
但张雪峰似乎没把这些争议当回事,依旧在直播里靠着犀利言论吸流量。
直到9月22日,中央网信办的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明确要整治“宣扬焦虑情绪”“挑动群体对立”这些行为,大家才意识到,风向要变了。
仅仅两天后,9月24日,张雪峰的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账号就集体“失声”,点进去全显示“禁止关注”。
不过有意思的是,他团队名下的另几个账号还在正常直播,只是镜头里再也见不到张雪峰本人,满屏都是网友问“张老师去哪了”的留言。
![]()
面对追问,张雪峰团队先是说“正在反省”,后来又解释是直播里的不当言论违反了平台规则,还被人举报了,公司正在处理,估计很快能恢复。
有记者打电话问他本人,他只含糊地说了句“是账号问题”,就匆匆挂了电话。
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这事儿绝不止“账号问题”那么简单。
这次网信办的专项行动,就是要治那些用极端言论制造焦虑、挑动对立的乱象,而张雪峰的做法几乎踩中了所有红线。
![]()
他把复杂的教育选择简化成“只看就业率”,本质上就是在贩卖焦虑,和专项行动要整治的“编造专家人设带货卖课”的套路没差。
关键是,他的言论已经造成了实际影响。
山东有考生家长就跟着他的“避坑清单”走,坚决不让孩子选历史、哲学这些专业,哪怕孩子本身很感兴趣。
![]()
还有学校反映,因为他一句话,某些基础学科的报考人数直接降了不少。
这种用个人影响力左右教育选择的行为,显然已经越界了。
现在网上的说法分成了两派,支持者觉得他是“普通家庭的嘴替”,说的是就业现实;反对者则认为他破坏了教育生态,制造了学科对立。
![]()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又传来消息,除了张雪峰,还有两个网红也被封了,一个靠贬低安卓用户挑对立,一个靠炫富宣扬拜金主义。
这就很明显了,张雪峰被封不是单独事件,而是网信办整治网络乱象的其中一环。
那些靠着极端言论、制造焦虑涨粉的网红,这次是真的撞到了枪口上。
![]()
目前张雪峰团队还在忙着处理账号问题,直播间里依旧循环播放着之前的课程片段,只是再也听不到他那些“语出惊人”的评价了。
至于账号能不能恢复,恢复后他还敢不敢说那些争议言论,谁也说不准。
那么大家觉得,教育指导该讲“现实”还是讲“价值”?张雪峰的言论到底是真话还是炒作?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参考资料: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