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中欧风有点凉,选票比风还快。捷克政坛迎来“熟人局”: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靠着“不满公民行动”重新杀回政坛,一脚踹开现政府的门槛。刚赢就放狠话,要查援乌腐败,还想掐断武器管道。邻国斯洛伐克总统赶紧发来祝贺,乌克兰的表情大概有点复杂。
选举夜的烟火味有点冲
10月4日的布拉格,街头咖啡馆的电视全开着,没人聊天气,人人在等一个名字。捷克统计局的数据在深夜刷屏——计票完成92.4%,ANO运动拿下35.77%的得票率,锁定选举胜局。安德烈·巴比什,这个2017年就当过总理的亿万富翁,又站回了舞台中央。五年前他输给帕维尔,如今他赢回老位子。
![]()
整个欧洲都在看这场“政坛续集”。巴比什没等结果彻底公布,就提前向支持者挥手。没有胜利演讲的激情口号,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承诺:“捷克需要信任,不是命令。”观众听出了火药味——这话像是在暗指现政府的对乌政策。
过去两年,捷克是援乌的积极派,弹药、装甲车、军训一个没少。菲亚拉内阁几乎成了欧盟前线指挥部,媒体一度称布拉格是“东欧火药仓库”。可在国内,民众的生活成本飙升,能源价格一涨再涨。巴比什抓住这一点,用一句“捷克的钱该花在捷克人身上”点燃了民意。
![]()
投票前夜的社交媒体热度爆表。有人调侃:“投他就像买彩票,前一次中奖没兑现,这次能不能真发奖金?”也有人说这场选举像“中欧版的政坛复古风”——老面孔回潮,新牌子失效。
巴比什的竞选口号并不新鲜,主打“主权”“透明”“反腐”,可他加上了一个刺眼的补丁:要审查援乌项目的资金去向。这个议题太炸,既戳中了选民的钱袋,又挑战了欧盟的政治正确。媒体很快抓到重点,《路透社》和《BBC》都提到他或将“重新评估对乌援助政策”。
隔壁斯洛伐克总统彼得·佩莱格里尼第一时间发来祝贺,称期待捷斯合作重振V4集团(维谢格拉德四国)。一句“兄弟国家共进退”让布鲁塞尔的气氛瞬间微妙。欧盟外交官没明说,表情里全是复杂的问号。
![]()
巴比什上一次执政时,以“商人式治国”著称:项目先算账,政策看回报。这一次重返舞台,立刻拿“援乌账本”开刀——一场政坛审计风暴似乎要来了。有人笑称,这场胜利像是政坛版的“续命套餐”:同样的主角,不一样的台词,味道更冲。
援乌账本打开那一刻,风向变了
巴比什的团队没等正式组阁,就已经在准备“审查委员会名单”。捷克电视台透露,他计划在新内阁成立后设立“特别审计组”,全面检查过去两年援乌资金流向。这个动作一公布,舆论炸了。
亲政府派警告:这是“送给普京的新年礼物”;反对派笑说:这才是真正的纳税人防线。巴比什一句话没解释太多,只在社交媒体写了八个字——“每一克弹药都该有账。”捷克网民炸开锅,这句口号瞬间被做成了表情包,评论区一半叫好,一半吐槽。
![]()
据《环球时报》转引路透社报道,捷克去年向乌克兰提供了约20亿欧元军事物资,其中部分项目由欧盟共同资助。按理这笔钱应有明细,但国内审计迟迟没公开。巴比什显然嗅到了政治机会。他把“反腐”包装成“爱国经济”,同时暗示有人在援乌项目里动了手脚。
2025年的捷克通胀仍居高不下,电价比两年前翻了近一倍。民众看着账单叹气,媒体民调显示,超过半数选民认为“国家支出应优先国内需求”。这正好成为ANO运动的催化剂。巴比什一句“捷克人先过好日子”击中了痛点。
欧盟高层的反应颇为谨慎。布鲁塞尔发言人称“尊重捷克内部事务”,但话音未落,德国媒体立刻评论——“捷克可能成为斯洛伐克之后第二个摇摆国”。乌克兰方面则保持沉默,基辅的分析人士私下表示,“如果捷克暂停弹药供应,将直接影响东线作战节奏。”
![]()
捷克国内政治学者指出,这并非孤立现象。中东欧国家普遍出现“援乌疲劳”,波兰、斯洛伐克都曾调整援助政策。巴比什此时高举“查腐败”大旗,看似审计,实则是一次外交姿态。他清楚:这一刀切在国内赢民心,在欧盟激起争议,在国际上制造关注。
坊间有趣的段子也来了。布拉格的咖啡厅里,有人边刷新闻边笑:“老巴比什回来了,这次不是开公司,是查账。”另一位老记者形容:“他像一个带计算器的政客,每个政策都要按一下回车键。”
随着组阁谈判推进,自由和直接民主党也释放合作信号。两党主张相近,都质疑欧盟政策绑架本国财政。若谈成联盟,捷克外交将迎来方向盘转向。西方分析普遍担心,这会削弱欧盟对乌统一战线。
![]()
巴比什还没上任,布拉格的股票市场已经感受到风向。国防类企业股价轻微波动,能源公司股价反弹,仿佛资本市场也在用脚投票。捷克《经济报》评论称:“政坛风变了,资金闻风先跑。”
有趣的是,这场政治变天并没有带来狂热庆祝。街头平静得出奇,人们只是淡淡议论。“他又回来了”这句话被反复提起——既是无奈,也是现实。捷克的政治就像秋天的天气,冷得快,也变得快。
欧盟的表情管理难度升级
布鲁塞尔的秋天常下雨,这次雨下在脸上。巴比什赢下选举后,欧盟议会的气氛像咖啡加盐——怪且苦。外交官嘴上说“尊重民主”,心里都在算捷克是不是要掀桌。
![]()
上一次巴比什执政,欧盟就被他整得够呛。补贴、农业、预算,能查的都查了,这次他更大胆。斯洛伐克总统佩莱格里尼立刻发祝贺,说要重振维谢格拉德合作。波兰媒体一看也跟着喊“中欧新轴心”,听着像外交友谊,其实都在观望捷克会不会成第二个“斯洛伐克版翻盘”。
欧盟议员们表面平静,私下发愁。捷克要真查援乌账,那可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欧盟共同资助的项目一堆,真翻开,可能谁都得脸红。《BBC》评论说这场选举是“布鲁塞尔的惊喜盒子”——没人知道里面装的到底是改革还是炸药。
乌克兰的官方声明很克制,只说“期待继续合作”。基辅外交圈私下则承认,捷克要是减援,东线补给会被拖慢。欧盟的能源委员会也在开紧急会议,生怕冬天再出问题。
![]()
捷克电视台的评论员说:“巴比什还没动刀,布鲁塞尔已经冒汗。”这句话火遍捷克。街头人们开玩笑:“这次捷克不是唱反调,是查账查到总部去了。”笑声里透着点得意。
从经济角度看,民众并不反感。通胀压得人喘不过气,电价一涨,政治热情就降温。巴比什懂得用账本赢支持,“捷克的钱先养捷克人”成了最实在的口号。
欧盟发言人发表声明:“期待与捷克新政府建设性合作。”听上去像安抚,更像怕他真动手。有人调侃:“这不是外交,是怕账单出血。”
巴比什显然在享受这种场面。商人出身的人,最懂价格和节奏。他在欧洲政坛的回归,像个老手拍了拍算盘,然后微笑地说:“我们先结账。”
账算到最后,捷克想先过冬
![]()
欧盟代表团要求说明,他只淡淡回应:“内部账目,外人别插嘴。”媒体立刻剪成短——《捷克式直球外交》。评论区一片掌声。
国内气氛意外平静。街头没庆祝,咖啡馆没讨论乌克兰,大家更关心天然气价和取暖补贴。民调显示,多数人支持“查援乌”,觉得那笔钱该先用在自己家。
军工企业有点慌,能源公司笑得开心。去年冬天不少家庭交不起暖气费,这次政策转向算是救命。捷克的冬天冷,经济也冷,巴比什知道民意的温度。
国际媒体陆续发评论。《金融时报》称他是“欧盟里的现实派”,《路透社》说他“让援乌账单变得政治化”。有人批评他太精明,也有人说这是“务实政治的回潮”。
![]()
维谢格拉德集团开始热络。斯洛伐克、波兰都释放友好信号,准备开区域会议。欧盟担心的不是合作,而是独立决策。布鲁塞尔不想再多一个“斯洛伐克模式”,捷克却偏偏想做那种“先算账再发言”的国家。
街头出现“捷克优先”的新标语,字体粗、语气硬。民众没觉得刺眼,反而觉得顺眼。巴比什的团队低调行事,媒体形容他像“一个拿着计算器的总理”,干的都是账面活。
布拉格的夜灯亮着,老城区的风还在吹。电视里新闻主持人说:“捷克新政府已完成初步组阁。”咖啡馆里有人低声嘀咕:“这次,至少先保住暖气。”
巴比什没有口号,只有算账。整场“变天”,更像一场现实主义的账本革命。数字写在纸上,风吹在布拉格的夜里。整个欧洲都静了几秒,仿佛都在等,看看这笔账,谁敢第一个核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