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就能剪一茬,手机一响,提示‘可以吃了’。
昨晚刷抖音,看到有人把豌豆苗当草坪种,底下评论一水问链接。
点进去一看,同款智能水培机月销8万+,比口罩最疯那阵还猛。
阳台种菜不稀奇,稀奇的是现在连土都省了,种子泡完小苏打直接躺塑料盒里,一周后就开剪,比叫外卖还快。
真有这么神?
我蹲直播间蹲到十二点,看主播剪了三次,高度确实稳在12厘米,根根站得笔直。
冲动下单前,还是把去年吃灰的鸡蛋托翻出来,先跑个对照组。
老办法:
鸡蛋托+纱布,泡6小时清水,每天人工喷水两次。
新办法:
托盒换成玉米淀粉可降解款,0.1%小苏打泡12小时,顺手丢进同事那台带APP的“小白盒”。
结果挺打脸。
老组第5天才冒头,根还发褐;新组第3天齐刷刷,根白得跟粉丝似的。
第7天晚上,APP推送“光照度已达采收线”,一量,13厘米,真可以剪。
老组还在等“精神氮泵”,目测至少拖两天。
口感也有差。
老组豆味重,纤维粗,嚼着像啃微型芹菜。
新组嫩得离谱,下锅十秒就塌,带点回甘,涮火锅直接抢光。
成本算完更直观。
鸡蛋托版:种子2块+纱布1块,合计3元,收60克。
智能盒版:日均1.2元电费+营养液,7天8.4元,收90克。
贵是贵点,可省掉天天惦记喷水的功夫,对996党来说,时间就是产量。
共享种植箱那路更野。
北京朝阳某小区地下车库,整面墙改成扫码农场,1.2米×0.4米箱子,月租59元,种子营养液全包。
美团数据说,75%的订单来自30岁以下单身租客。
理由很简单:
“房东不让打孔,智能箱搬就走,比养猫省心。
也有翻车现场。
小红书一位博主发文《别信7天神话》,配图一盘发黄的苗。
原因好笑:她把机器放飘窗,北京38℃高温,APP报警她当耳旁风,结果直接“豌豆桑拿”。
官方客服甩锅:超过32℃种子自动休眠,时间翻倍。
专家补刀更狠。
中国农科院那篇论文最后一句:“小苏打提高发芽率,但并不能代替后期营养。
”翻译成人话:
“泡完澡还得给饭吃,光喝水啃自己,第二茬准瘦成牙签。
个人结论,不吹不黑:
想尝个鲜,鸡蛋托足够;
想持续输出,智能盒+营养液是懒人底线;
指望靠这玩意省菜钱,醒醒,一斤豌豆苗市场才卖6块,设备回本得剪到天荒地老。
但换个算法又成立。
晚上加班到十点,剪刀一挥,热汤一冲,绿莹莹一碗下肚,比点轻食沙拉的治愈值高太多。
城市人买的不是菜,是“我能种”的幻觉。
最后一句话留给准备下单的人:
设备可以买,别买幻想。
真想要阳台变森林,先问自己能不能坚持给一盒豆子每天点开一次APP。
三天热度,不如直接菜市场,两块钱一大把,还附赠阿姨的“今天怎么又吃这么素”的唠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