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明女士在交友 APP 上划到了柯某某的资料。没聊几句,她就觉得这人 “不一样”—— 说话从不大话连篇,提到感情就强调 “奔着结婚去”,连未来定居在哪类小区都能聊得具体。
这种踏实感戳中了明女士的心思,没几天两人就加了微信,成了 “准恋爱关系”。
柯某某的体贴来得密集又 “贴心”:知道明女士爱吃甜食,会绕路送网红蛋糕;听说她加班晚,会算着时间发 “注意安全” 的消息。
相处半个多月,他突然提了句 “我妈总问你什么时候有空,想看看未来儿媳”,明女士彻底放下了戒备,连朋友提醒 “网上认识的要多留心” 都没往心里去。
楼下的 “十万诚意”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下午。柯某某突然打电话说 “在你家楼下”,明女士跑下楼,就看见他手里提着个鼓囊囊的黑色布袋,沉甸甸的坠得胳膊微弯。“这是十万彩礼,” 柯某某笑得腼腆,“我知道咱们这边规矩,等见了我爸妈,再补十万,不能委屈你。”
明女士眼圈一热,长这么大,还没人这么郑重地对待过她。没等她缓过神,柯某某又说:“不过我妈那边比较传统,觉得女方得有点诚意。你转两万块,就当是准备见面礼的钱,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
被幸福冲昏头的明女士没丝毫犹豫,当场打开支付宝转了两万。柯某某接过转账截图看了眼,突然一拍脑袋:“你看我这记性,我妈特意叮嘱让你收拾下头发,显得精神。你赶紧上楼洗头,我在这儿等你,咱们直接去我家。”
明女士点点头,三步并作两步跑上楼。二十分钟后她收拾妥当下楼,楼下早已没了柯某某的身影。打他电话没人接,微信也发不出消息,这时她才想起那个黑色布袋,赶紧打开 —— 里面是一捆捆印着 “练功券”“点钞专用” 的纸片,花花绿绿的,根本不是现金。
练功券背后的真相
“当时脑子嗡的一声,浑身冰凉。” 后来明女士在派出所做笔录时说。她当天就报了警,民警调看监控发现,柯某某提着布袋进了小区,得手后不到五分钟就打车离开了,全程没半点犹豫。
2025 年 4 月 18 日,警方在一家小旅馆抓获了柯某某。面对讯问,他倒是坦白得干脆:“那十万是网上买的练功券,花了不到两百块。见家长、补彩礼都是编的,就是为了骗她那两万块。”
办案民警后来查了柯某某的网购记录,发现他早在加明女士微信的第二天,就下单了 “点钞专用练功券”,还特意选了 “仿真度高、带捆钞带” 的款式。更让人唏嘘的是,他骗来的两万块,一半还了网贷,一半花在了网吧和大排档。
当民警问他 “就没想过后果吗”,柯某某只是挠挠头:“身上没钱用了,想搞点钱用,没想到她这么好骗。”
法律给出的答案
2025 年 6 月 30 日,该案移送阳新县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梳理证据时发现,柯某某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他虚构 “以结婚为目的交友” 的身份,用练功券冒充彩礼制造虚假诚意,最终使明女士陷入错误认识并转账,主观非法占有目的明确,涉案金额 2 万元已达 “数额较大” 标准。
7 月 31 日,阳新县检察院以诈骗罪对柯某某提起公诉。8 月 18 日开庭当天,柯某某没请律师,也没为自己辩解,只是反复说 “我错了,想把钱赔给她”。
但法律不会因 “动机荒唐” 就减轻处罚 —— 法院当庭判决:柯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四千元,同时责令退赔明女士全部经济损失。
承办检察官在案件通报中特意提醒:这类婚恋诈骗很典型,骗子专挑渴望稳定感情的人下手,用 “彩礼”“见家长” 等极具仪式感的说法打破防备。像柯某某用的练功券,虽印着 “严禁流通”,但只要被用于诈骗,就成了犯罪工具。
本文图/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