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0
分享至



清晨六点,王大妈已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老伴笑她:“身体这么硬朗,一点也不像快七十的人!”王大妈却谦虚:“就图个规律生活、吃饭准时、每天都能痛快‘解决’。要问秘诀,还真离不开这个。”这话让在旁的小孙女好奇:“奶奶,是不是大便次数多了身体就更健康,能长寿吗?”

其实,相比许多人以为“能排便就行”的想法,近年多项重量级医学大数据给出的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排便次数,确实与我们的寿命息息相关。



到底每天几次才最健康?有人一天三次,有人两三天才一次,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健康“玄机”?尤其是,太便秘和太频繁,都会让疾病风险明显增高。每天1-2次的“黄金频率”,竟然是科学家眼中“更长寿”的一类特征。

到底真相如何?你家的排便习惯,属于健康长寿的哪一类?有些隐藏的问题,或许你还没注意到。现在还不晚,一起来看看,寿命和“排便这点事”到底有何联系。

许多人对便便的态度是“只要能拉就没大事”,但事实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近年来,北京大学联合多家顶尖医学团队,对近50万中国成人做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让很多医疗专家感到诧异:

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比每天只排便1次的人高出12%和33%。



而便秘(每周少于3次)的人,同样出现心血管病、慢性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有规律排便的人。

不仅如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还在2万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用10年追踪研究发现,“每天清晨规律排便的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比不规律的人低了37%。”这种规律性,在长寿人群中特别显著。

其实,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它的状态直接反映着消化、免疫、新陈代谢等多重健康信号。每天排便1-2次,恰好是最理想的黄金频率,这既能及时排出代谢废物,减少肠道致病物质“逆袭”,又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守护全身健康。

一些人可能担心排便次数“越多越好”,但医学上恰恰相反,排便过多(如每天多于2次)常见于肠道菌群紊乱、吸收障碍、甚至炎症和肿瘤病变。频繁腹泻、多次“稀水样便”,会导致体内营养大量流失,伤及免疫力。而两三天、甚至更久才排一次,更暗藏“警报信号”:肠道蠕动迟缓、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和慢性炎症,为结直肠疾病乃至癌变埋下隐患。



你以为没排便问题,其实你忽视的这1个细节,可能正悄悄影响你的长寿。

也许你觉得,“偶尔不规律没什么大不了”,但多项研究给出的结论很明确:排便习惯,不仅仅关乎“小事”,是长期健康的晴雨表。

肠道菌群影响寿命比例高达27%。科学家跟踪2万余人、长达11年的数据指出:每天1-2次排便,肠道菌群更丰富,代谢状态更年轻,免疫能力显著上升。

规律排便,慢性病风险下降37%。拥有晨起规律排便习惯的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远低于同龄人。

排便状况直接关联心脑血管健康。每天频繁排便或极度便秘的人,心血管疾病、甚至肿瘤风险均显著高于“黄金频率”人群。



你家的“便便频率”达标了吗?特别是以下这3种异常信号,更要警惕:

黑便或带血: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炎症或肿瘤。大便变细、带有粘液:警惕肠道炎症、结直肠肿瘤等疾病。长期腹泻或便秘:不仅引发营养不良,还为肠道肿瘤、心血管事件埋下健康隐患。

有人会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很远,但在北京协和医院接诊的实际案例中,不少中老年患者就是因为“憋屎”“便秘”“腹泻不重视”,导致肠癌、心梗等事件爆发。大便一周才解一次,风险比一周3-6次高出不少!

其实,拥有“长寿体质”并不神秘。只需把握住每天1-2次的健康排便节奏,调整日常生活习惯,从根本上降低各种慢性病风险。

优先膳食纤维:每餐保证新鲜蔬菜、全谷物,搭配大量饮水,成人每日纤维摄入量建议25-30克。



按时作息+坚持锻炼:清晨起床,喝一杯温水(约200ml),促使肠道“醒来”;饭后适度散步有助减轻肠胃压力,改善肠道蠕动。

定时排便,不强忍不拖延:有便意时及时如厕,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如清晨)的排便习惯;减少憋屎,避免肛肠负担和慢性便秘。

关注便便信号,及时就医:大便颜色变黑、有杂血、形状突然变细、长期腹泻便秘等任何异常,建议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消化内科检查。

愉快心情+减少压力:压力大会影响自主神经和肠道功能,有规律的作息和心情也有助于守护肠道健康。



最后提醒:每个人肠道功能不同,排便频率也会略有差异。若自身长期异常或有消化道症状,一定前往正规医院,由医生做进一步个性评估和干预。健康没有秘诀,就是在日常琐碎中用心呵护。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C)数据库应用现状与展望》

《2022中国居民肠道健康及慢病风险报告》

《北京大学·国人肠道菌群与健康跟踪研究手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大象新闻
2025-11-01 18:26:07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美国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俄向红军村增兵至17万人

美国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俄向红军村增兵至17万人

史政先锋
2025-11-01 15:04:59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回旋镖
2025-11-01 18:25:05
丢人丢大了?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惨遭KO,被对手扇晕受伤严重

丢人丢大了?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惨遭KO,被对手扇晕受伤严重

丹妮观
2025-11-01 19:37:23
突发!闻泰科技换帅!

突发!闻泰科技换帅!

芯榜
2025-11-01 13:51:09
詹俊:英超最佳阵容不能选拉亚了;曼联边锋回防不够上周卖力

詹俊:英超最佳阵容不能选拉亚了;曼联边锋回防不够上周卖力

懂球帝
2025-11-02 01:55:10
11月1日俄乌最新:空降红军村

11月1日俄乌最新:空降红军村

西楼饮月
2025-11-01 18:46:05
0-3输球输人!英超11亿豪门轰然出局,双线5连败崩盘,四冠王梦碎

0-3输球输人!英超11亿豪门轰然出局,双线5连败崩盘,四冠王梦碎

小鬼头体育
2025-11-01 14:02:27
悲情!南通队一赛季就输了一场球:全员呆立+泪洒现场 曾4-0泰州

悲情!南通队一赛季就输了一场球:全员呆立+泪洒现场 曾4-0泰州

风过乡
2025-11-01 22:19:22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长只能坚持一周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长只能坚持一周

boss外传
2025-11-01 00:00:04
须警惕闲散人员增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须警惕闲散人员增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辇毂
2025-11-01 14:42:54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花哥扒娱乐
2025-11-01 20:51:32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10:41:45
WTT法国冠军赛!4强赛对阵出炉,国乒女单险胜,张本美和绝杀爆冷

WTT法国冠军赛!4强赛对阵出炉,国乒女单险胜,张本美和绝杀爆冷

知轩体育
2025-11-02 00:56:44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通过一个细节的分析,网友们发现了高铁建设中的一组内幕

通过一个细节的分析,网友们发现了高铁建设中的一组内幕

清晖有墨
2025-11-01 15:14:13
长沙一网红街区店铺外墙垮塌致4人被困,救出后2人死亡2人受伤

长沙一网红街区店铺外墙垮塌致4人被困,救出后2人死亡2人受伤

澎湃新闻
2025-11-01 20:48:28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井普椿的独白
2025-10-31 21:25:25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生命科学前沿
2025-11-01 23:08:54
2025-11-02 02:19:00
史潎的生活日记
史潎的生活日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857文章数 1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本地
游戏
数码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数码要闻

2599元起,联想多款新品发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