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老作物正从农村消失,从前家家种,现在找种子比挖宝还难。时代变了,吃的东西也变了。
![]()
商品多了,老作物却因产量、口感,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第一种是高粱。
北方农村曾家家种,耐旱好活,红穗压弯秆子。磨面做窝窝,煮粥,还能酿酒。
可水稻小麦产量一年比一年高,酿酒有了新原料,高粱少见了。
![]()
第二种是荞麦。偏远山区、贫瘠坡地,别的庄稼长不好,荞麦却能活。
一年两季,产量不高,从前种的人多。
磨粉加红薯做粑粑,还能压面条。
![]()
现在水稻高产不缺粮,加工又麻烦,种子都难找。第三种是芝麻。南方湖南农村,从前家家种点自己吃,当佐料。
现在嫌麻烦,没人种了,种子也没影了。第四种是糁子。
湖南有句俗话“没吃过糁子粑不知道粗细”,说的就是它。以前粮食少,山地种糁子,磨粉做粑粑。
![]()
小吴家妈还种点,加糯米粉煎粑,配鸡和板栗蒸,香得很。可加工麻烦,村里没几个人种了。
第五种是脚板薯。形状像脚板,藤像山药,从前粮食缺,家家房前屋后种。
好活产量高,秋天挖块茎煮着吃、蒸着吃。可黏液多,去皮手痒,现在人嫌麻烦,种的少了。第六种是冬葵。
![]()
先秦就种,有“百菜之王”名号,现在湖南四川还能找着种子。炒着吃、煮着吃、下火锅,滑嫩得很,就是得放多点油。白菜种得多,冬葵被挤得没地儿了。
第七种是菰米。周代就当粮食,和稻黍稷麦菽齐名,野生的香糯有营养。可产量低,只能长在特定水里,水稻一推广,没人种了。
现在找着的,大多是人工培育的,野生的难寻。这7种作物,从前养活多少人?现在粮食品类多了,产量高了,它们却被慢慢忘了。
![]()
有的连种子都没了,你家乡还能找着吗?据农科院统计,近十年高粱种植面积缩减超80%,荞麦、菰米更甚。
老作物消失,是进步还是遗憾?它们不只是粮食,更是一代人的记忆。有些老种子藏在谁家后院?
可能连种过的老人都说不清。保护老种子,就是保护我们的“粮本”。关注我,聊聊更多消失的老作物。
注:各地情况有差异,你家若还有,欢迎留言说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