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期刊对于投稿作者身份的百般限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一个普通的北大核心期刊都会对作者挑三拣四,更别说C刊这样的社科类权威。
起步条件就是某某大学单位、博士或者副教授以上的C刊,对那些二本学院或者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来说,看似是毫无机会可言了。
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大,也难怪越来越多的老师直呼“C刊难发”。
限制条件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师被C刊拒之门外,理想与现实的博弈结局究竟会怎样?
基于此,结合实际,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C刊难发的主要原因:
C刊:提高门槛,保持地位
最近,发布了CSSCI(2025~2026)版。
虽然在新版的C刊中,有新的面孔出现,也有部分的期刊惨遭淘汰。但是从整体上看,C刊近十年的刊文量都在往下走。
同时,新版的C刊不断地在提高作者的身份和资质的门槛。
据一位核心期刊编辑透露,很多论文即使要采纳也会优先考虑教授或副教授级别的。
在论文方面,C刊也提高了对其学术水平的要求。
为了提高刊物的浏览量,下载量,影响因子等,这些数据对第二年的C刊评选都很有影响。
C刊想要保持国内高水平高质量的期刊地位,进行了两个提高一个降低,这就导致C刊发文的门槛越来越高,发文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许多教师想要评职称时在C刊上发论文,不仅得拿出真本事,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还得要有一定的资历作倚靠才行。
文章还好说,很多老师就是想要提高职称才去发C刊的呀,没有职称又发不了,发不了就评不上,形成一种死循环的逻辑怪圈。
这怪不得大家直呼发C刊太难了!
“上有老下有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什么叫“上有老”呢?大家看下图就都明白了。
没错,“上有老”就是指专家约稿。
不得不承认,一方面相比于普通的高校教师,大多数专家的约稿平均质量更高。
在引用率等评价指标下,对C刊的评价更加有利,C刊的编辑们肯定愿意选择更有质量保证的论文。
另一方面,有时候选择专家的稿件还是离不开他本人的名号。
哪个专家的名号更响亮,得到的认可更多,这篇稿件受到的关注和引用也就更多,也就能快速地变成了学术上的热点话题了。
这样看起来约稿对期刊本身好处多多,编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下有小”就是指研究生等想要考进高校当老师的大军。
大多数研究生写论文发C刊可不是像二本高校教师一样孤军奋战,好一点高校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里可不缺各种学术大佬,只要努力研究好好跟着导师走,虽然难度也比较大,但是想要发C刊其实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对于二本高校的老师们来说,面临既没有响当当的名号也没有可以协助自己的导师这种残酷的现状时,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地步也是很正常的。
但有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老师能在C刊上发论文,无论是对评职称还是对个人学术成果来说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并且在目前改革的大环境下,任何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有真才实学并且懂得主动出击的人。
所以“僧多肉少”的现状是不会自己改变,而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因此,只能安慰各位老师,关关难过关关过,做好准备努力前进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