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10月4日凌晨,小红书上一则定位在景德镇的图文引起广泛讨论,标题为“求助!带着两位老人在景德镇找不到住宿!”这篇帖子下面,一部分人在质疑“为什么国庆带老人出游居然不提前订酒店”,另一部分人在吐槽景德镇在今年国庆节极度糟糕的表现,还有一部分人在真诚发问:真的全部都订完了吗?今年国庆景德镇人很多吗?
是的,全部订完了。
在刷到这篇帖子后我便打开了所有的旅行软件,景德镇10月3日至10月4日的酒店全部售罄,只有一家显示33500一晚的民宿孤零零地挂在主页。也就是说,这座不大的城市里的每一家酒店,每一个民宿——或大或小,或昂贵或简陋,或星级或青旅通铺都已经全部住满了游客。
这种感知,在第二天我到达景德镇市区后被彻底具象化:1公里的路程预计行驶时间为2小时、在电动车出行为主的景德镇市区大部分租车店中的电动车都被租完了、路边找不到一辆共享电动车、几个著名的瓷器市集里人挨着人走得勉强、那位新晋网红鸡排哥的摊位排队将近800米。
没错,鸡排哥。
在来到景德镇之前,我并不认为“鸡排哥”会给景德镇带来什么影响——但显然事情超出了鸡排哥的控制,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景德镇在这个国庆假期撬动了将近1000万游客,也的确有不少游客选择将“鸡排哥”作为一个打卡点,愿意排队2个小时乃至更久,或者请代拍,也要吃上一口鸡排哥的鸡排,或者和鸡排哥聊上两句。
02.
我是打算去“打卡”鸡排哥的。
但我找不到鸡排哥——准确地说,是我找不到“鸡排哥”本人,他被淹没在了人潮之中,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在了前来“打卡”的人群中。队伍长得看不到尽头,有专门的警察在维系秩序,游客们举着伞在将近35度的烈日下等待:有人抱怨,有人质疑,有人低头玩手机,还有很多很多人,举着手机正在直播。
比起真实存在,他更像是虚拟景观。
显然,如果我此刻打开抖音之类的社交平台,搜索“鸡排哥”,就能免去排队两小时的辛苦,直接看到“鸡排哥”的怼脸直播,看到他和游客的每一句对话,看到他忙碌时皱起的眉头。
在景德镇里不一定能看到鸡排哥,但在社交平台上一定能:一个普通人的一举一动,被迫放大在了互联网上,无数的眼睛注视着他,注视着这位淳朴的、但被流量包围的劳动者。
有人在现场议论,有人在网络上评价:“感觉鸡排哥情绪价值没以前那么足了,感觉他说话好少,想和他多聊两句。”
鸡排哥本人,已经变成了一场“景观”。
![]()
图源摄影师@久未放晴的天空
03.
“现代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accumulation de spectacles)。直接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而去,进入了一种视觉化表现之中。”
这是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写下的第一句话,也是关于景观的最佳注脚。
如果说马克思认为商品的出现是让物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使其被颠覆为由货币主导的阶级主义与拜物主义,消费所获得的并不是简单的使用品,而是具有强烈的身份阶级差异。个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也并非全然追求自我的满足与平等的生活,相反,人类开始崇尚物的累积,商品的购买,使真实的需求转变为虚假的欲望,使人为消费、商品而过活。
那么德波的景观就更进一步地阐释了“虚假的欲望如何通过媒介的图像展 示替代了本真”:「它所说的无非就是“出现的就是好东西,好东西就会出现”。」
更重要的是,景观是将社会现实变成了自己影像的复制品。这种复制是对表象的再现既是对间接性的远离,从而达到普遍的间接性——简单来说就是「去体验化」,这点与现象学中人只能“在体验”化正好相悖,现象学强调人的在场感知,而景观则是“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即在场又不在场的世界,这是一个商品的世界,它统治着所有被看到的东西”。
一切都是被“媒介”和“镜头”放大过的世界。
04.
但“鸡排哥”的奇异之处在于,真的会有人匆匆赶来,奔赴一场陌生人带来的情绪价值,奔赴一场网络虚拟景观。
库尔德里提 出了“媒介 朝觐”。
库尔德里借鉴维克多·特纳“象征性旅行”理论,将“仪式性跨越边界”的行为引入媒介研究,提出媒介朝觐的核心是 “对媒介叙事中重要地点的具身探访”。电子媒体兴起后,图像逻辑重塑人们对“远方”的想象,使媒介建构的地点获得比物理属性更突出的象征地位,最终催生这一理论概念。
具体来说,地点的重要性不再源于历史文化积淀,而来自媒介赋予的符号意义,“直播”“短视频”重塑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以致个体通过“在场”的方式完成对媒介建构意义的确认与再传播。
去“打卡”鸡排哥,便是一场典型的媒介 朝觐。
人们在奔赴“在场”,试图将媒介中的虚拟叙事变成真实的体验,试图用个人尺度丈量数字叙事可能带来的隔阂。人们也在“在场”中炫耀:网络打卡本质上是凡勃仑所说的“炫耀性消费”,个体在为某种符号意义买单,并为此将自己本身也变成了“媒介叙事的一环”,变成了“景观”的一环。
05.
“一群精神贫瘠的人疯狂涌向一个鲜活的生命,希望从他身上汲取能量弥补自己的空虚。但最终贫乏的灵魂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鲜活的灵魂也将被毁灭。”
这句话是在写鸡排哥被围观的直播中。
但这句话也是在写从网络景观到媒介 朝觐的内在逻辑:为了一个片段奔赴一个立体的人,又因为“人”本身的立体而发出“他的情绪价值怎么没有以前足”这般感慨。人们在“景观”中造神,景观在“体验”的过程中崩塌,继而寻找下一个“景观”和下一个“鲜活有趣的生命力”,围观、打卡、崩塌,周而复始。
从南京卖10元手冲咖啡的阿姨,怀化理发师晓华,再到郭有才,都是如此。
景观散去,流量消退,不知道他们是生活在某个角落里过着一如往常安静的生活,还是困在了曾经的流量中不知所措。
「TTS-答题哄学计划」
热点专题/答题批改/全真模拟/冲刺串讲
大包大揽你的9月-12月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其他小破所常驻广子」
![]()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
值日生酒醒时间:9:00-19:0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