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分局拘留所民警杨文妍休假外出就医,途经广州大桥时,发现一名男子停下电动自行车翻越护栏。紧急时刻,杨文妍停车上前询问,与此同时,路人趁男子不备,迅速将其从护栏上拉下。
他们共同救下一名欲轻生男子。男子称深感前途渺茫,加上工作受到委屈,多重压力下产生了轻生念头。在杨文妍的劝说下,警方到达现场,男子情绪也逐渐稳定,并表示认识到以极端方式来逃避现实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杨文妍称,相信任何人看到都会出手相救。
最近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出租车司机搭载了一位乘客后,察觉到对方的状态“有点古怪”。不断追问下,乘客承认了自己的轻生念头。监控视频中,司机在将其送往派出所的路上反复劝解:“你只要记住,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出租车司机,一直在惦记着你,你就要勇敢地活下去。”听了这番话,该乘客终于开口说道:“我明白。”
世界是不完美的,挫折与困难更是常在,尤其对于身处大城市的普通人而言,对美好生活往往也有着更高的期待与向往,这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上述两个起因、过程与结局均十分相似的例子中,热心的路人和细心的司机,都是阻止悲剧发生的关键一环。他们救人一命,绝非仅由一个阻拦动作就能完成,最关键的,恐怕是路人们“拦一把”的同时,对当事人所表达出的关心和理解。
面对自杀风险,研究自杀问题三十余年的学者费立鹏就曾表示,倾听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曾在媒体撰文称,许多自杀的想法,“并不是真心想死,而是想换回关注、爱和尊严等,哪怕赌上自己的性命”,真正需要做的是处理关系,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在这样的时刻,当事人大多拒绝主动倾诉、寻求帮助,路人的阻拦和劝解很可能就是最后的机会,好人们朴素真诚的劝解之言,恰恰就是解救心灵的良药。
当然,把人从轻生的悬崖救出来,也只是开导的开始、救人的第一步。要真正对其做好心理疏导,才能从根源上解除危机,这需要有关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做好联动,为当事人提供心理援助。另外,也不妨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例如,武汉市长江大桥、南京市长江大桥等都有志愿者团队长期在有安全风险的地带进行巡逻。
值得强调的是,鼓励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不只是社会文明和道德精神所期待的,基于这种精神形成的灵活、及时和敏锐的非正式救助系统,也是社会救助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类似情形中,救人者说得最多的是“相信任何人都会出手相救”“只是做了所有人都会做的事”这样的话,表面看,这种救助系统是由一个个有行动的“好人”组成的,但实际上,身居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好人”。“相信任何人都会出手相救”,抱有这样的品格和勇气,一座城市就永远不缺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而这样的“好人说”也将继续传递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