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炒作骗局:戴旭大校早已转变立场,转基因争议该停了
![]()
戴旭
在转基因话题的持续争论中,总有别有用心者翻出戴旭十几年前的言论反复炒作,将其包装成“坚定反转标杆”。然而事实是,这位曾聚焦国家安全视角讨论转基因的学者,早已随着国家政策导向与科学认知的深化转变立场,那些被炒作的陈词旧调,不过是脱离时代背景的断章取义。
被炒作的“旧观点”:基于错误信源的早期担忧
2013至2014年间,戴旭确实对转基因问题发表过一系列观点,核心聚焦于国家安全与技术主权层面。但需明确的是,他当时的部分论述,竟引用了所谓“美国经济学家恩道尔”的说法,将外国转基因粮种进入与“亡国威胁”相关联,担忧中国农业被境外种子公司掌控。
可事实是,恩道尔根本不是什么“美国经济学家”,而是一个典型的“砖家”——靠炒作阴谋论博眼球,毫无学术根基。他既无经济学领域的正规学术背景,也从未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过一篇专业论文,在学术界毫无分量,其所谓“研究”多集中于石油与国际经济领域,却跨界对自己不懂的转基因、现代医学、疫苗等领域指手画脚。他长期反对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否定疫苗的安全性,甚至抛出“长城只有200年历史”“月亮只有几百年历史”等违背常识的荒诞言论,本质上是借“专家”名号传播反智观点的阴谋论者。戴旭当时引用这样的信源,也为其观点埋下了脱离科学事实的隐患。
除了错误信源,他还认为当时缺乏权威部门对转基因“绝对安全性”的证明,强行推广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将转基因与“基因武器”“种族灭绝”等极端概念挂钩,提出“中国东北猪吃转基因玉米导致癌症高发”等说法。同时,他主张举全国之力自主突破基因技术,但反对在本土技术成熟前为外国转基因粮种“大开方便之门”。这些观点在当时转基因技术认知尚不普及、本土研发实力较弱的背景下,反映了对国家粮食主权的朴素担忧,但因依赖错误信源、缺乏科学支撑,诸多论断存在明显的科学漏洞与逻辑偏差,如今早已被事实彻底驳斥。
观点的致命硬伤:科学事实与产业现实的双重证伪
戴旭早期观点的核心谬误,在于混淆了“技术主权”与“技术本身”,将跨国公司竞争等同于技术危害,且因引用阴谋论者的言论,进一步脱离了基本科学共识。
从科学层面看,“转基因与癌症相关”“基因武器隐秘威胁”等说法毫无实证支撑。全球471个权威组织早已达成共识: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产品与传统食品同等安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均明确否定了“转基因致癌”的虚假关联。所谓“缺乏绝对安全证明”的论调,本身就违背科学逻辑——科学无法证明任何食品“绝对安全”,只能通过严格实验验证其“相对安全”,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标准远高于传统作物。
从产业现实看,“拒入外国转基因粮种”的主张脱离我国粮食供需国情。我国每年需1.1亿吨大豆用于饲料加工,而国产大豆年产量仅2000万吨左右,90%的需求依赖进口。转基因大豆因单产高、抗逆性强,成为填补缺口的经济选择,2024年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已达1.041亿吨,这些进口均经过农业农村部严格安全评价,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更是支撑养殖业的核心蛋白来源。若按早期观点排斥转基因,必然导致饲料成本飙升,最终推高肉蛋奶价格,损害普通消费者利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戴旭曾担忧的“境外种子垄断”问题,已通过国家战略布局得到解决。我国近年来在转基因自主研发上成果丰硕,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本土品种相继获批,正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这与他当年“举全国之力突破技术”的核心诉求高度一致。
立场早已转变:政策导向与认知深化的必然结果
2016年,我国在一号文件中明确写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这一政策信号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发展进入规范化推进阶段。此后,戴旭便不再公开发表反对转基因的言论,其立场转变清晰可见——从早期“全面拒入”转向认同“安全前提下的自主发展”,这既是对国家战略的认同,也是科学认知深化、摒弃错误信源影响的体现。
那些反复炒作其十年前观点的人,刻意隐瞒了两个关键背景:一是当时我国转基因自主研发尚处起步阶段,对外依赖度较高,担忧技术主权有其特定语境,且受错误信源误导;二是如今我国已构建起完善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与自主研发体系,当年的担忧已通过政策落地得到回应。将过时且依赖阴谋论的观点当作“当下论据”,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误导公众,妄图用陈词旧调干扰科学认知与产业发展。
科学的进步从不排斥观点的修正,戴旭基于国家战略与科学事实转变立场,恰恰体现了理性态度。而那些抱着十年前的错误言论不放、刻意隐瞒立场转变的炒作行为,早已与事实背道而驰,注定被科学与现实戳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