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震车祸看懂 EDR:汽车黑匣子到底能干嘛?
一辆劳斯莱斯闪灵车头严重凹陷,安全气囊弹出,而对向车辆被撞到路边——车评人陈震的这起车祸,让一个名为EDR的汽车黑匣子进入了公众视野。
![]()
10月3日,北京海淀区朱各庄路与万寿路交叉口,陈震驾驶劳斯莱斯闪灵与对向车辆发生碰撞。次日,北京交警通报陈某负事故全部责任。随后陈震在微博回应:“一切以官方通告,车辆EDR数据为准”,这波操作让不少人懵了。
![]()
那么,这个在车祸后能被陈震引为依据的EDR,到底是什么?它又能提供怎样的事故数据?
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汽车 “黑匣子”。
先搞懂核心:EDR 不是行车记录仪,而是藏在车里的 “数据公证员”。全名叫事件数据记录系统,2022 年起国家就强制要求所有新产乘用车必须装它,相当于给每辆车配了个客观的 “见证者”。它和安全气囊控制器连在一起,一旦发生碰撞或急减速就自动激活,能记下碰撞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关键数据。
![]()
别小看这玩意儿,记录的细节细到离谱。新能源汽车研究者曹广平说,连你踩刹车的信号强度从多少毫安变到多少毫安,整个过程都能精准捕捉。
中科院的专家鹿文亮也提过,车速、方向盘转角、油门刹车状态这些都不在话下,尤其是智能车出事故,它能分清是司机操作错了还是车机系统坏了,这在责任认定时太关键了。
![]()
更靠谱的是它的 “公信力”。按国标要求,EDR 数据加密存储,防篡改防覆盖,普通人根本删不了改不了,只有经过司法鉴定的专用设备才能读取。除非设备被水泡坏这类物理损伤,否则数据稳如泰山。而且这东西成本不高,崔东树说也就三四百块钱,车企能消化,不会让车价上涨。
再回到陈震这事儿上。10 月 3 日他开劳斯莱斯在海淀路口撞了车,车头都快撞报废了,交警通报明确他负全责,还排除了酒驾毒驾。但他先是半天不回应,照常发早餐和开箱视频,后来又反复提 EDR,这就让人看不懂了。
![]()
网友吵得挺凶,有人说他是想甩锅,觉得交警认了全责,EDR 顶多补个 “有没有超速” 的细节,根本改不了责任判定;也有人觉得查 EDR 是程序正义,毕竟有客观数据更踏实。不过懂行的都清楚,EDR 不是 “翻案神器”,交警定责看的是逆行、让行这些核心事实,EDR 更多是补充技术细节。
![]()
其实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EDR 不是车企或司机的 “挡箭牌”,而是还原真相的工具。美国新车 99% 都装了,咱们国家现在新车配装率约 10%,但豪华车和新能源车基本都有。
以后不管是普通车主还是公众人物,开车都得更小心,毕竟你的每一个操作,可能都被这个 “黑匣子” 悄悄记着。
![]()
陈震后来也道歉了,但这事儿留下的讨论挺有价值。作为老司机,尤其是专业车评人,更该明白安全驾驶才是根本,与其寄希望于 EDR 找退路,不如握好方向盘守规矩。毕竟 EDR 记录的是数据,记录不了的是驾驶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