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 99.9 元零食好特卖卖 39.9 元:价差背后的零售逻辑
9 月末,山姆会员店售价 99.9 元的 BALANCE.TT KETO“牛肉 + 再制奶酪” 组合,在好特卖以 39.9 元开售,价差超 60% 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这款含风干香肠、牛肉干与奶酪的 350 克零食,在好特卖单店日销超 200 包,而山姆已悄然下架该商品。巨大价差的背后,是两种零售模式的深层博弈。
![]()
![]()
货源 “灰度” 埋下价差伏笔。
该商品本来应该是山姆渠道限定的款式商品,却因口感较差导致滞销。这属于是“卖品”选择错误,东西卖不出去,山姆又选择下架,那么多余的商品会流向哪里呢?虽然山姆明确否认向其他渠道供货,品牌方也在回避渠道问题,暗示经销商 “串货” 可能 —— 品牌方为完成山姆保底销量承诺,将库存通过折扣渠道清仓,既规避违约又回笼资金。更关键的是,好特卖版本奶酪含量少 15%,牛肉干水分高 5%,并非完全同款。这样既规避了风险,又完成了任务。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没人发现,没有闹大,双方都会愉快的“玩耍”
定价逻辑截然不同。
![]()
山姆定价围绕 “会员价值”,30% 收入来自会员费,商品毛利率约为 8%-12%,但需通过 “专属感” 维持 80% 以上续卡率,定价包含品控、极速达等服务溢价,所以价格上肯定存在偏差,比较明显的就是服装,不同渠道的服装价格能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而好特卖以买断制现金采购尾货,成本仅为正价 30%-50%,叠加 200 平米小店、无会员服务的低成本模式,即便五折销售仍有 10%-20% 毛利。
成本结构决定价格底线。
山姆背靠沃尔玛的仓储体系,租金、“三关测试” 品控等成本推高售价;好特卖则靠 21 天快速周转的动态定价系统,将库存压力转化为价格优势。这种差异是消费分级的缩影:山姆瞄准愿为体验付费的中产,好特卖吸引追求性价比的年轻群体。消费降级,降的只是一些人,还有一些人并没有降级,山姆赚的就是不降级的人的钱,好特卖赚的是降级的人的钱。
![]()
这场价格风暴本质是渠道重构。对消费者而言,看清 “同款” 背后的配料差异与货源逻辑,有时候不必在意些微的细节,比较价格就在那里,我们要付出的是真真正正的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