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开始前,新郎却寻了短见。
10月3日,陕西安康旬阳,河水五六米深,新郎把西装外套脱在岸边,像甩掉最后一点体面,一头扎进去。
![]()
十分钟后,司仪微信群发今天婚礼取消,大家回吧。
一句话,把喜事和丧事同时摁了句号。
网传说,新娘下车前,丈母娘伸手再要3万“下车礼”。
按照当地风俗,新郎家已经掏出一二十万彩礼、县城买房子、买车子,五金一钻,连改口费都提前预支了。
这3万,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郎问新娘:“你能不能帮忙说句话?”
新娘低头不语。
新郎转身走了,没吵没闹,走到河边,纵身一跃。
消息炸锅后,网友分两派:
一派骂新娘家“卖女儿”,一派骂男方“玻璃心”。
骂战越狠,真相越模糊。
贾哥翻了翻当地近几年的判例:
2022年,法院调解过一起退彩礼纠纷,男方给了18万,女方退婚只肯退8万,理由是“青春损失费”。
法官劝了半天,女方母亲拍着桌子吼:“我养闺女20年,一年一万算便宜你们!”
最后,男方赢了官司,输了人生——钱只拿回12万,剩下的6万当了“折旧费”。
你看,在法律和民俗之间,早就悄悄长出了一门灰色生意:婚姻折旧学。
回到跳河的新郎。
据查询,旬阳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一个农民家庭,可能不吃不喝20年,彩礼才能攒够。
换句话说,新郎跳下去那一刻,不是不想活,是发现——
自己这辈子已经提前被掏空了。
3万只是最后一笔利息,真正的本金是“娶得起”三个字。
有人喊:告新娘父母敲诈勒索!
贾哥认为,法律上很难成立。
敲诈勒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威胁恐吓。
丈母娘只是笑眯眯伸手:“不给钱,闺女不下车。”
这算威胁吗?
在司法实践里,这叫“民俗范围内的协商”,连治安处罚都够不上。
但道德上,她确实把女儿当成一张一次性支票,把婚礼现场当POS机,刷爆了新郎的余生。
更魔幻的是,新娘父母现在也在哭——
哭的不是女婿没了,是“以后谁还敢娶我闺女?”
新娘本人也很惨。
一夜之间,她从“待嫁新娘”变成“克夫灾星”,评论区里几乎一半留言,都是让她去陪葬。
你看,舆论的报复比法律更快,也更不讲证据。
她没动手推人,却注定要背一辈子“杀人犯”的名牌。
这出儿悲剧,惹事的说是彩礼,实际上另有祸根。
要不然,政策年年出,彩礼为啥年年涨呢?
原因没别的——
男多女少,性别比118:100,相当于每18个男的注定打光棍。
市场铁律:稀缺导致溢价,溢价产生内卷,内卷走向绝路。
你就算把丈母娘全部抓去坐牢,也解决不了3000万“盈余男性”的刚需。
这场悲剧里,还有新郎的脆弱。
拿不出3万,你就说这婚不结了,大不了丢面子,总比丢命强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命在,才配谈爱情。
在成为丈夫、儿子、女婿之前,你首先得成为——
一个活着的人。
让彩礼回到“礼”,而不是“价”;
让婚姻回到“人”,而不是“账”;
让下一次喜事,不再缺一个新郎。
我是贾话连篇,一个笑着骂人,哭着讲道理的中年男人,如你喜欢这种风格,请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