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甚至麻木了菜市场和小贩正在消失的北京,在泰国,我们发现,这种传统的市场模式和文化,完全可以和时髦、国际化的大都市共存。我们赶在十一前出差之余在曼谷市区的路上觅食:烤五花肉、汤粉、烤糯米饭、螃蟹、鲜切芭乐、选择让人眼花缭乱。人看到暖色的光和闻着香味就会轻易感到幸福。从清晨到半夜,曼谷街头的摊贩要么在摆摊,要么在准备摆摊。
夜晚,掺杂着尘土的空气中出现一个小小的香气结界,直击神经深处。带着香茅草和泰国柠檬香气,微微沸腾的骨头汤、裹在香蕉叶里的炸椰浆、碳烤鱼——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和出风口突然袭来一股地下室或游泳池的气味一样,让人驻足许久。
夜晚十一点半,批发市场的人们在忙碌着。多数商铺门脸后就是人家。一家人坐在敞开的门厅下,边看电视边干活。椰子、凤梨、菠萝蜜,这些热带水果要靠人力剥开、砍掉外壳粗厚的纤维。鱼需要被砍头,去内脏;肉也要剔骨,去膘。没有逛集市的人需要吆喝,重复性的工作中至少多了一点安宁。在批发市场,生计和生活在空间上没有界限,人们的生命和时间就固定在店前后的三米半径圈内。想起来同事之前调侃被封控在办公室里的日子:“你先看着,我刷个牙”。
便利也并非毫无代价。泰国塑料袋像是不要钱。别说不要钱,拒绝商家的塑料袋好像要让他们亏钱一样。水果和蔬菜被直接装在塑料袋里,挂在推车上卖。打包好的“袋汤”、打抛盒饭整整齐齐地堆在车上,炸蛋,罗勒,白米饭叠加在一起,视觉上带来的舒适让人感到内疚。蒸熟的小红薯20泰铢一兜,装在两层高质量原声塑料袋里,好像生怕红薯会流汤,弄湿你的包。
好在塑料和垃圾问题已经引起泰国本地和国际机构的关注,我们此行就看到两部探讨这个问题的纪录片。两家出品方都希望和公众探讨:谁需要对海量一次性塑料垃圾负责?治理的关键是什么?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你的答案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