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个「亦正亦邪」的管理手段:没试过,别轻易说没用
不少管理者都有过这样的纠结:太讲 “原则”,团队死气沉沉,员工留不住;太懂 “变通”,又怕被说 “耍心机”,失去威信。其实管理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 有些看似 “游走在边界” 的手段,不是耍小聪明,而是摸透人性后的顺势而为。今天分享 6 个亲测有效的 “亦正亦邪” 管理法,看懂的人早已悄悄解决了 80% 的团队难题。
![]()
一、手里多留两块糖:别把 “规则” 用成 “死结”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按既定规则分完奖励,突然发现有人因临时加班表现突出,却没额外激励;刚批评完一个新人,他垂头丧气想辞职,却没台阶可下。
这时候 “多留两块糖” 的智慧就显出来了 —— 比如你能支配 10 块绩效糖,先按规则发 8 块,剩下 2 块揣在手里:给主动帮同事收尾的 “潜力股”,是传递 “努力会被看见”;给刚挨过批评的员工,是告诉他 “批评是为了改进,不是否定你”。
我认识的一位部门经理,抽屉里常年备着小礼物:客户送的笔记本、展会带的定制笔、甚至家里多的伴手礼。遇到员工帮了小忙、或者情绪低落时,他会随手递过去:“上次客户给的,我用不上,你拿着正好。” 别小看这点 “小心思”,比起生硬的表扬,这种 “不经意的惦记”,更能让员工记在心里。
二、怎么叫醒 “装睡” 的人:别硬刚,用 “反差” 引导
“休息时间不回工作消息,明明看见却装没看见”—— 这是很多管理者的痛点。直接在群里 @他,显得不近人情;私下质问,又容易闹得尴尬。
有个更聪明的办法:休息时间安排工作,先私聊问 “在吗?有没有空?” 如果对方不回,就别再追问;等他事后找你,只轻描淡写说 “没事了,后来找别人处理了”。一次两次,他就知道 “装睡” 会错过机会,下次自然会及时回复。
更关键的是:别让员工觉得 “休息时间找我,准没好事”。偶尔在周末发个消息:“上次你提的那个方案,公司批了奖金,我先告诉你一声,周一走流程”;或者 “团队争取到几个培训名额,你平时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给你留了一个”。用 “分好处” 的反差,代替 “派任务” 的压力,“装睡” 的人自然会主动醒过来。
![]()
三、构建人才梯队:别求 “所有人都强”,要 “所有人都有用”
很多管理者总想打造 “全精英团队”,结果要么互相不服、内耗严重,要么新人留不住、老人没动力。其实健康的团队,从来不是 “人人顶尖”,而是 “老中新搭配,能力有层次”。
- 老人:不一定是收入最高的,但必须是中等以上 —— 他们是团队的 “定海神针”,能传帮带新人,也能稳定军心。留下的老人,必须是 “能力强 + 愿意带新人” 的,那种 “占着位置不干活” 的老油条,再资深也得及时清走。
- 中间层:可以有 “努力但能力一般” 的 —— 他们是团队的 “中坚力量”,虽然进步慢,但态度踏实,能把基础工作做好,给新人做榜样。
- 新人:可以有 “偷奸耍滑” 的 ——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难免有惰性,关键看你能不能引导。如果他只是偶尔偷懒,但愿意学,就给机会;如果一直敷衍,再机灵也不能留。
就像一棵树:老枝稳住树干,中枝支撑树冠,新枝慢慢生长。层次分明,才能长得稳、长得高。
四、选择性宽容:别当 “老好人”,也别当 “铁面包公”
“员工犯错了,到底该不该罚?” 很多管理者纠结于此。其实答案很简单:看 “错在哪”,也看 “为什么错”。
- 小错 + 能力不足:比如新人算错报表、实习生写漏方案细节 —— 别批评,先帮他找原因,教他怎么改。批评解决不了能力问题,反而会打击他的信心。
- 大错 + 非主观故意:比如项目延期、客户投诉,但员工已经尽力补救 —— 可以适当宽容,甚至帮他承担部分责任。这时候追责只会让团队恐慌,不如一起总结教训,下次避免。
- 但如果是 “公开糊弄 + 不尊重”:比如开会时故意抬杠、交上来的工作明显敷衍、甚至当众反驳你的合理安排 —— 必须严肃处理。不是要小题大做,而是要明确 “团队有规则,尊重是底线”。宽容不是纵容,有底线的灵活,才是真的会管理。
![]()
五、“钓鱼” 分类:别靠 “表面印象” 识人,看 “下意识的态度”
怎么快速判断一个员工的 “真实想法”?别听他说什么,看他对 “无关工作的小事” 怎么反应。
有位总监喜欢在团队里提自己的小爱好:比如周末喜欢爬山、偶尔会写毛笔字。他发现:
- 有人会立刻接话:“总监,我也喜欢爬山,下次带上我呗!”“您写的字能给我看看吗?我也想学!” 这种 “积极溜须” 的人,可用但不能重用 —— 他们擅长迎合,但未必能踏实做事,适合安排那些需要 “灵活对接” 的脏活累活。
- 有人会淡淡回应:“爬山挺好的,能放松,我之前也爬过几次。” 这种 “不积极但会关注” 的人,如果能力强,一定要重用 —— 他们不擅长表面功夫,但会把你的喜好记在心里,做事也更靠谱。
- 有人则完全没反应:你说爬山,他聊工作;你说写字,他扯别的。这种 “不积极也不关心” 的人,别浪费时间捂热 —— 他的心不在团队里,再怎么培养,也不会真正投入。
六、搭舞台,握梯子:既要 “能成就人”,也要 “能镇住人”
管理者常犯的两个错:要么只给 “舞台” 不给 “梯子”—— 让员工自己摸索,最后项目搞砸了,互相甩锅;要么只握 “梯子” 不搭 “舞台”—— 什么都自己管,员工没机会成长,最后留不住人。
真正的管理,是 “搭好舞台,再握紧梯子”:
- 搭舞台:给每个员工展现的机会 —— 新人想试新项目,给她一个小模块;老员工想突破,让他牵头做创新;哪怕是能力一般的员工,也让他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让每个人都知道 “只要想做,就有机会”。
- 握梯子:资源和支持不能一次性给满。比如给员工一个项目,先拨 50% 的预算,看他的进度再追加;答应给他晋升,先让他带一个小团队,做出成绩再正式提拔。一方面是避免 “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告诉所有人:“机会是自己挣的,不是我给的。”
就像老话说的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你要能笑着给员工机会,也要能严肃地守住规则。能成就人,是你的格局;能镇住人,是你的底气。
总结:
这些管理手段,看似 “有点套路”,其实本质都是 “懂人性、有底线”。管理不是当 “老好人”,也不是做 “独裁者”,而是在 “原则” 和 “灵活” 之间找平衡 —— 让愿意干的人有机会,让敷衍的人有压力,让团队既温暖又有战斗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