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健身房里总流传“硬拉毁腰”的说法,可又有人把它奉为“动作之王”,说练好了能同时壮臀、强腰、增腿力。
![]()
这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藏着被健身内卷掩盖的真相。
1
先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硬拉本身是顶级的复合训练动作。
《运动生物力学与康复》的研究早就证实,它能同时激活臀部、大腿后侧腘绳肌和腰腹核心肌群,甚至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帮着燃脂塑形。
瑞典的运动医学研究更有意思,硬拉和深蹲还常被用于腰背痛的康复训练,能改善肌肉功能、减轻疼痛。但为啥这“康复动作”反倒成了伤腰元凶?
哥伦比亚运动医学专家卡多纳的解释戳中了要害:“不是硬拉天生危险,是有人根本没资格做这个动作。”
他见过太多患者,本身就有腰痛老毛病,或者腘绳肌硬得像铁板,还非要跟风练硬拉,不出事才怪。
但他也强调,只要腿后侧肌肉柔韧性够,胸腰椎肌肉不紧张,硬拉几乎不会造成伤害。
![]()
另一位专家洛萨诺补充了关键细节:硬拉是技术要求最苛刻的力量动作,没有之一。
他在临床中发现,新手受伤率高的核心原因就两个:要么动作没学会就充重量,要么盲目攀比逞强。
瑞典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更直观,70%的力量举运动员正受着伤,87%的人前一年经历过损伤,其中腰腹部受伤占比最高,硬拉正是主要诱因。
2
这里得拆解下硬拉伤腰的真正原因,其实就藏在几个关键数据里。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显示,硬拉时“龟背”姿势会让腰椎间盘压力暴增300%以上,相当于每节腰椎顶着三个自己的体重。
更要命的是现在的健身内卷风气。
打开社交平台,全是“新手3个月硬拉1.5倍体重”“女生硬拉破百公斤挑战”的,却没人提这些博主可能有多年运动基础,或者背后有专业团队护驾。
![]()
普通健身者看着眼馋,转头就跟教练说“我也要冲重量”,完全忽略了基础能力评估。洛萨诺最头疼的就是这种心态:“硬拉进步不是看公斤数,是看动作是否标准,盲目加重量等于自残。”
那到底该怎么安全练硬拉?结合运动医学指南和专家建议,其实就四步,普通人照做基本能避开风险。
第一步必须是医学评估,这是卡多纳和洛萨诺反复强调的。
至少要做两项检查:一是功能性动作评估,比如体前屈摸脚尖,测试腘绳肌柔韧性;
二是核心稳定性测试,像死虫式、平板支撑能看出腰腹控制力。有腰痛史的人更得做腰椎影像检查,确认椎间盘状态。纪女士要是产后先做评估,就不会被教练硬拉40公斤了。
第二步是花够时间练技术,千万别急着上重量。家庭医生在线的硬拉指南里有个黄金标准:新手先用空杆(20公斤)练至少4周动作模式。
具体姿势得记住三个要点:双脚与肩同宽,杠铃贴紧小腿;腰背中立,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贴紧木棍才算合格;发力时先收紧核心,用臀腿力量“顶”起来,不是用腰“拽”。
要是柔韧性不够,先练罗马尼亚硬拉或者弹力带辅助动作,把动作模式刻进肌肉记忆。
![]()
第三步要学会“听身体的话”,这是区分老鸟和新手的关键。
很多人分不清正常酸痛和损伤痛,这里有个简单判断法:练后24-72小时出现的肌肉酸胀,活动时会酸但不刺痛,是正常的延迟性酸痛;
要是训练中突然刺痛,或者练后弯腰、咳嗽都疼,那就是损伤信号,必须立刻停练。小王要是第一次腰痛就停练,也不至于拖到手术。
第四步是制定个性化计划,别照搬别人的模板。
体重轻、柔韧性好的人可以练传统硬拉;长臂、腰细的人适合相扑硬拉,能减少腰部压力;久坐人群每周最多练1次,每次前必须花10分钟放松腰腹肌肉。
重量增幅也有规矩,每周不能超过10%,比如能拉50公斤,下周最多加到55公斤,急着翻倍只会伤腰。
3
现在健身房里有种怪现象:有人练了半年硬拉,动作标准体重稳步涨,腰从来没疼过;有人练俩月就冲大重量,最后躺着出健身房。
![]()
这差距根本不是天赋,是有没有遵循“安全优先”的逻辑。
瑞典研究人员花了两年制定硬拉技术评估方案,找出10个和损伤直接相关的技术指标,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动作对了,硬拉其实很安全。
健身这事儿从来不是比谁练得猛,是比谁能练得久。
绍兴的小王术后虽然恢复了训练,但再也不敢盲目充重量;纪女士现在改练普拉提,慢慢恢复核心力量,反而比硬拉时体态更好。
这两位的经历正好印证了洛萨诺的话:“不存在被禁止的动作,只存在不适合的训练方式。”
看着社交平台上那些“速成大神”,再想想急诊室里的年轻患者,真得说句实在话:健身不是攀比的赛场,是和身体对话的过程。
花半天做个医学评估,花几周练基础动作,看似“浪费时间”,实则是在给身体上保险。毕竟练坏了腰,躺几个月甚至做手术,可比慢一点进步亏多了。硬拉从来不是腰椎杀手,急功近利的心态才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