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味精”这样用,很容易酿下大祸,你家天天都在用,赶快住手吧

0
分享至



张阿姨今年57岁,是个喜欢研究菜谱的美食达人。每次家里请客或给外孙做饭,她都提着一袋味精,必不可少地往锅里撒一把。她坚信“无味精不鲜”,甚至在糖醋排骨、蛋羹、各种凉拌菜里都要加点。可最近的一次体检,医生却皱起了眉头:“你家是不是做菜总用味精?有些地方必须得注意了!”张阿姨一听蒙了,味精不是调味王吗,哪还能“酿大祸”?

其实,不少家庭都像张阿姨一样,把味精当成了万能提鲜剂。可你知道吗,味精并不是随便一放就健康无忧。错误使用方式,真的藏着不小隐患,尤其家中有老人孩子的,一定要警惕!到底,味精有哪些使用误区?它和传说中的“致癌”“损伤脑神经”有多大关系?今天就和你聊聊厨房里最容易被忽视的“美味陷阱”。



你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调味品,却没想到,有些用法,真的可能让健康亮起红灯。尤其是第3个常见误区,多数人都正在犯,甚至会让食物从“增鲜”变为“伤身”。那么,味精到底该怎么用,如何才能安心享受美味?一起来拆解真相。

味精用法背后的健康真相

味精,又叫谷氨酸钠,是现代厨房普遍存在的调味品。它最早由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在1908年发现,如今普遍用于提升食物鲜味、增加菜肴口感。可大多数人不知道,味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首先,炒肉菜真的不需要再加味精。科学研究表明,鸡、牛、猪等肉类自身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在加热、加盐的过程中,天然就会释放鲜味物质,与人工添加的味精成分几乎一样。给这些菜肴再额外加味精,不但几乎没增鲜作用,反而推动身体钠盐摄入超标,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发生风险。

再说凉拌菜。味精在80℃—100℃时才能充分释放鲜味,而大多数凉菜只是常温或稍微温热,这时味精不仅无法“发力”,还容易直接结晶附着在菜上,导致食物发涩、有苦味甚至无味。

最危险的,是将味精加入馅料并高温蒸煮或炸制。研究显示,超过100℃高温时,味精会发生变性,形成焦谷氨酸钠。有学者指出,一定剂量的焦谷氨酸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存在潜在风险,长期摄入则可能诱发头痛、体乏、消化不良等综合症。



还有很多人喜欢在糖醋等酸味重的菜品中放味精,其实这是极大的误区。酸性环境下,味精不仅难以溶解、发挥鲜味,反而降低了整体口感,还可能在“辣+酸+谷氨酸钠”的复杂环境下增加消化道负担。

把味精当万能,不仅让菜肴“提鲜”变成“添危”。以下几个常见后果,你中招了吗?

过量用味精,钠摄入猛增。目前多数味精产品含有10%-25%的氯化钠(即食盐),如果本身炒菜已经放盐,再随手加味精,会让日摄钠量轻松超标。研究数据显示,长期钠摄入超标会让高血压风险提升约30%-50%,中老年人更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高温工序中滥用味精,或导致有毒物质生成。如前所述,调馅或热锅时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焦谷氨酸钠。部分医学文献指出,其毒副作用包括头痛、皮肤潮红、胃肠烧灼感等,俗称“中餐馆综合征”。虽然多数症状短暂、可逆,但对孩子、老人、体弱者更是要提高警惕。

酸味菜和甜味菜加味精,鲜味反被破坏。部分实验发现,酸性物质会使味精溶解度大大降低,而甜品类菜肴(如玉米羹、芋头羹)若加味精,“混搭口味”非但不增鲜,还形成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异味,大大削弱菜肴的健康价值和口感体验。



特殊人群风险更高。包括老年人和儿童。老人味觉减退,过度依赖味精刺激胃口,不经意就增加钠摄入,提升高血压和肾脏病负担。而儿童如摄入过量味精,不仅影响胃功能和食欲,还有可能干扰体内酸碱平衡,影响正常发育。

提醒每一个厨房守护者,健康的美味靠食材本身,味精只是辅助。如何科学用味精不伤身?这几点请收藏:

能不用就不用,有鲜味的菜不必再加味精。特别是肉、蛋、蘑菇、海鲜等原料,自带“鲜味密码”,无需再依赖外加谷氨酸钠。

放味精要选择恰当时机,控制合适温度。无论做热菜还是汤品,建议在出锅前约1—2分钟加入,避免高温变性。如果做凉菜,需用少量热水先溶解味精再拌入,这样风味最突出且安全。



避免在酸性和甜味菜肴中添加味精。如糖醋类、果味等菜式,纯靠原材料的滋味最佳,加了反而适得其反。

关注特殊人群摄入。儿童、老人、高血压、肾病及对味精过敏者,不建议摄入或应严格控制摄入量。

选购正规产品,拒绝杂牌劣质味精。劣质味精往往含杂质和大量氯化钠,激增钠摄入、加重身体负担,要选购大厂品牌、合格标识清晰的产品。

健康归纳提醒:味精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合理使用,并选对时机和量,对健康成年人影响有限。但用错了方法、频率和人群,真的可能悄悄“酿下大祸”。尤其是馅类、凉拌、酸甜菜式,别再随手撒味精了!健康其实就藏在每一道菜的小细节里。



今天就回头看看你家的味精用法,有没有犯下这些“无心之错”?从现在开始,尝试做减量、合理、科学的改变吧。让家人的美味升级,更让身体远离隐患。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婆婆带全家去旅游,到检票没买我和儿子的票,我直接带着儿子回家

婆婆带全家去旅游,到检票没买我和儿子的票,我直接带着儿子回家

小秋情感说
2025-11-04 14:14:44
草根女孩金靖:靠喜剧和综艺走红,被王家卫开黄腔,不敢得罪资本

草根女孩金靖:靠喜剧和综艺走红,被王家卫开黄腔,不敢得罪资本

阿讯说天下
2025-11-04 16:10:04
中美贸易变化,CNN做了4张图

中美贸易变化,CNN做了4张图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4 00:12:16
澳洲杨兰兰是谁?五层“身份套娃”揭秘:她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澳洲杨兰兰是谁?五层“身份套娃”揭秘:她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麦大人
2025-08-18 18:02:38
上海楼市,泥沙俱下

上海楼市,泥沙俱下

楼宇缝隙
2025-11-04 14:24:59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健身迷
2025-10-16 10:10:40
女子出轨被抓包,丈夫抓她游行示众:她把我的钱给其他男人花

女子出轨被抓包,丈夫抓她游行示众:她把我的钱给其他男人花

唐小糖说情感
2025-06-15 08:46:47
西方突然意识到,中国准备干大事,战略储备已布局整整20年

西方突然意识到,中国准备干大事,战略储备已布局整整20年

头条爆料007
2025-11-03 21:38:08
全运会:辽宁大胜吉林,迎开门红,杨鸣果然有料,付豪独得20分

全运会:辽宁大胜吉林,迎开门红,杨鸣果然有料,付豪独得20分

王嚾晓
2025-11-04 16:03:55
全网社死!上海出轨律师大有来头,已躲起来,小三航空公司遭围攻

全网社死!上海出轨律师大有来头,已躲起来,小三航空公司遭围攻

青梅侃史啊
2025-11-04 09:21:39
14年前,用全部积蓄买下10万个比特币的新东方老师,如今过得如何

14年前,用全部积蓄买下10万个比特币的新东方老师,如今过得如何

娱乐督察中
2025-10-30 10:33:53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周哥一影视
2025-10-23 12:39:17
表姐把舅舅接到家里养老,第二天她公公直接停了7600元房贷

表姐把舅舅接到家里养老,第二天她公公直接停了7600元房贷

小秋情感说
2025-11-04 14:19:13
詹库再次联手!詹姆斯播客预告本期重磅嘉宾:史上最伟大射手库里

詹库再次联手!詹姆斯播客预告本期重磅嘉宾:史上最伟大射手库里

罗说NBA
2025-11-04 05:55:40
上海人可以在“夜店”领证了?一区宣布:在市中心年轻人浓度非常高的地方,夜间颁证,还有福利

上海人可以在“夜店”领证了?一区宣布:在市中心年轻人浓度非常高的地方,夜间颁证,还有福利

新民晚报
2025-11-04 09:54:53
发现一个悲哀现象:中国的长寿老人,几乎都是子女用生命在托举

发现一个悲哀现象:中国的长寿老人,几乎都是子女用生命在托举

史阁
2025-10-19 09:38:49
今天佛山气温16℃,广东的雨还要下多久?几时回温?最新预报→

今天佛山气温16℃,广东的雨还要下多久?几时回温?最新预报→

珠江时报
2025-11-04 13:05:28
关于要不要过万圣节这个事,我们国内城市分为了两派

关于要不要过万圣节这个事,我们国内城市分为了两派

清晖有墨
2025-11-02 16:02:29
上海女博士在家8年未出门,警察破门后,屋内景象让人傻眼

上海女博士在家8年未出门,警察破门后,屋内景象让人傻眼

兰姐说故事
2025-04-28 10:00:09
我做了村主任的上门小女婿,新婚夜大姐躺床上说,想生米还是熟饭

我做了村主任的上门小女婿,新婚夜大姐躺床上说,想生米还是熟饭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04 09:04:53
2025-11-04 17:24:49
晓囝爱八卦
晓囝爱八卦
每天与你一起分享娱乐有趣事
722文章数 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子称因劝邻居不要把垃圾扔其家门口遭围殴 当地回应

头条要闻

女子称因劝邻居不要把垃圾扔其家门口遭围殴 当地回应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繁花》录音事件完整版长达43分钟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上汽旗舰智己LS9首发评测 可能是最好开的9系SUV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旅游要闻

东至:候鸟为媒 解锁生态旅游新体验

亲子要闻

学习绘本 | 一抔故土塑华夏 万象天工连五洲

艺术要闻

何镜堂院士出手!广州再添150米新地标

数码要闻

苹果M4 Max MacBook Pro非原生运行《心灵杀手2》:平均帧率80FPS!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