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4天的小奶娃,被灌了120ml的52度白酒冲奶粉,脸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ICU里躺了三天。
这事去年二月发生在贵州罗甸,现在孩子十个月,体检报告写着“感知觉统合轻度失调”,翻译成人话:反应慢半拍,以后可能坐不住、学话迟。
![]()
更离谱的是,孩子刚推回普通病房,婆婆就跟儿子嘀咕:媳妇小题大做,咱家还能再生一个。
![]()
四个月不到,婚离了,卢女士抱着娃净身出户,男方家连康复费都不想掏。
![]()
那天夜里,奶奶翻箱倒柜找温水,摸到白色塑料桶,没看标签,倒出来一股酒味,她寻思“水有味可能消毒”,直接冲奶粉。
![]()
娃喝到一半不哭也不动,全家以为“终于乖了”,结果脸唰地通红,呼吸跟破风箱似的。
![]()
四个小时后,救护车才到,中间婆婆忙着请村里“神婆”跳大神,黄纸灰落了一床。
![]()
医生直接甩话:再晚半小时,大脑就保不住了。
![]()
ICU账单三万八,男方家甩给卢女士:你娘俩花的钱,你娘家先垫。
![]()
卢女士把病历、照片、录音全甩网上,热搜爆了,婆家才怂,嘴上说“筹钱”,背地里把婚房挂中介。
![]()
法院调解那天,男方律师算盘打得精:孩子抚养权归爸爸,妈妈出抚养费,康复费一人一半。
![]()
卢女士当庭甩出省妇幼的随访报告:孩子以后每月康复两千起跳,你们家连瓶奶粉都冲错,还敢带娃?
![]()
现在孩子隔周去做感统训练,小手握不住积木,一掉就哭,卢女士在母婴店打工,工资一半送进康复中心。
![]()
她跟我说,最怕夜里刷到同龄娃会爬会站的视频,看完一夜睡不着。
![]()
婆家被社区列入重点观察,婆婆逢人就说“媳妇太狠,断了我们家后”,邻居背过脸翻白眼:先断的是娃的脑子。
![]()
省卫健委新规把白酒列红色警示,可农村小卖部还是把散装酒灌进矿泉水瓶,老头老太根本分不清。
![]()
专家说得客气:酒精对新生儿脑细胞是“不可逆损伤”,说直白点,就是一次醉酒,一辈子补课。
![]()
这事最扎心的不是奶奶手滑,是亲爸全程隐身,老婆抱着娃哭,他躲屋外打游戏,事后一句“我妈不是故意的”把责任推干净。
离婚判决还没下,卢女士只想要两件事:娃的抚养权,还有婆家一次性赔够康复费。
她说钱到账第一件事,买张高铁票,带儿子去外省,换个名字重新活。
至于那桶52度白酒,早被医院当医疗废物收走,可气味还留在她记忆里,一闻就想吐。
孩子以后能不能追上同龄人,医生不敢打包票,只说“早干预比晚干预强”。
一句话,错一次,赔一生,别让“我不是故意的”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枷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