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0年湖南一老师收到来信后,将全家召集起来:毛主席不计前怨啊

0
分享至

1949年10月1日清晨,和平鸽绕着天安门盘旋。阅兵开始时,人群里一位须发花白的湖南老人抬头望向主席台,他叫周世钊,正担任湖南第一师范的代校长。人海汹涌,礼炮震耳,他却想起远在妙高峰中学仍在执教的张干。这一幕,后来被许多人视作一条伏笔——不到一年,张干将因一封来自北京的亲笔信,彻底改写暮年境况。

长沙解放后的第一件大事,是保护学校。周世钊忙得脚不沾地,布置学生封存仪器、清点图书。他清楚,若失了这些家底,未来湖南就难再有优秀师范生。8月的闷热里,他给北平写去长信,汇报校务,也把自己最担心的事写得明明白白:老师们的日子紧巴,尤其张干,既带病又要养家,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



这封信飞越千里,于10月中旬摆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桌上。毛主席看完后,提笔批注两个字——“速办”。多年后,中南海档案馆公开这页电报草稿,仍能看到浓墨下划的波浪线。

时间转到1950年10月5日,中南海客厅灯火明亮,徐特立、谢觉哉、熊瑾玎和周世钊围坐圆桌。寒暄过后,毛主席忽然问:“张干还在吃粉笔灰?”周世钊答得小声:“还在。”一句“还在”,让屋里沉默两秒。主席放下筷子,声音陡然拔高:“老教育家要照顾,这事不能拖。”



随即,一封落款“毛泽东”的急电发往湖南省政府。不到四十八小时,王首道派人扛着六百公斤救济米和五十万元旧币直奔妙高峰。山路难行,担架颠簸,米袋破了角,留下斑斑白痕。张干伏在床头,听完来意,竟没立刻言语,只是摸出一块旧手帕,半晌抬头:“毛主席不计前怨啊。”随后,他让家里人把几个孩子叫进屋,自己颤声读起主席来信,字字千钧。

湖南城里掀起不小波澜。有人好奇:张干当年可是被学生联名“驱赶”的对象,怎会得到如此关照?知情者摇头:驱张风波本质是风餐露宿的困学子与穷办学的冲突,谈不上谁对谁错。毛主席曾说,“那次记大过,也算我读书生涯的一个标点。”一句轻描淡写,道尽旧事恩怨成云烟。

1951年9月,北京发来红色请柬,邀请张干参加国庆观礼。老人拄杖北上,心里七上八下:二十多年不见,师生关系如今算什么?9月26日,他与李漱清等人在故宫游廊下合影;11时刚过,一辆黑色吉普驶进招待所。接车的秘书只说一句:“主席请各位老师赴家中用餐。”



张干下车那刻,毛主席已站在门口。两人握手,掌心传来微汗。毛主席略带开玩笑:“张校长,学生来迟了。”张干眼眶泛红,只回了一句:“润之,好。”短短三个字,连苛责都省了。

午餐并不奢华,家常豆豉鲢鱼、腊味合蒸、清炒藠头,外加两壶自酿白酒。席间,毛主席转身招呼孩子们:“这位是爸爸的老师,得行礼。”孩子们鞠完躬,他又对张干说:“教育人,就是种树,一辈子都要施肥浇水。”张干轻轻点头,抄起筷子,依旧先给毛主席夹了一块鱼脊。

饭后,工作人员把礼物送到房里:布鞋、呢大衣、厚褥、鹿茸精,还有150万元旧币。秘书说明:“这是主席的稿费。”张干看见那瓶鹿茸精,想起去年自己还因药费愁眉不展,忍不住低语:“他还是老样子,一尘不染。”



国庆当天,张干站在观礼台南侧,万人欢呼如浪。他并未久留,观礼结束即被安排周游京津名胜。期间,中央办公厅医务专家傅连璋专程上门体检。傅连璋刚敲门,便自报家门:“是主席叫我来的。”检查做完,他把处方塞到张干手里,强调:“每天三次,别嫌麻烦。”

11月12日傍晚,湖南老人登上南下列车。车厢摇晃,他却难以入眠,掏出一页信稿反复修改。信中写道:教育工作者与老者不再被轻视,蒙此厚意,必以余生报国。字迹端正,折痕细密。

长沙入冬前,张干被聘为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再兼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工资加课时费,家里终于有了余粮。邻里见他气色转好,总爱打趣:“张校长,身体见长。”他摆摆手:“毛主席记得旧情,咱就得记得讲堂。”



此后几年,两人通信零星,却从未中断。省档案馆至今保存一批信件,多是谈教育工作。1953年初,毛主席再电湖南,嘱咐为张干更换公费医疗等级;1954年春,张干回信,提议师范院校扩招农家子弟。信封褪色,关系未褪。

一个细节一直被教育界津津乐道:毛主席在驱张运动中被记大过,最终没有擦掉;而张干在困难时收到主席救急,亦未忘当年“罚单”。一笔一划,双向成全。



张干去世前夕,把那封最早的批示放进木匣,说交给学校保存,理由是“让后辈知道,教书和革命并不矛盾”。木匣后来存放省图书馆特藏室,申请阅览仍需提前三天。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湖南第一师范旧址的橱窗里,摆着一张泛黄合影:毛主席、张干、徐特立、熊瑾玎并肩而立,背后是熠熠灯火。照片没有题字,旁注时间: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八日。这张照片常被引用来说明一个事实——在新中国教育版图上,师生是同行人,不是对立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茶坊
历史茶坊
一杯香茗谈过往,半壶佳酿论古今
346文章数 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