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8日,摩尔多瓦议会选举落下帷幕,亲俄政党劣势败北,总统马娅・桑杜领导的亲欧政党则斩获议会决定性多数席位。尽管俄罗斯此前投入资源发起大规模选举影响行动,试图左右选情,但此次失利仍成为莫斯科近期一连串地缘政治挫折中的新一笔。
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高调强硬的表态形成反差的是,自2022年全面出兵乌克兰以来,其推行的政策不仅未能巩固俄罗斯的地区与全球利益,反而造成了显著损害。
从现实主义国家行为理论来看,普京的一系列决策逻辑难以自洽,若要解释其特定执政风格下的行动动因,恐怕还需从领导者个人决策倾向等特殊视角切入。
俄罗斯面临的挫折已形成一份长长的清单,其中最具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乌克兰。曾几何时,莫斯科还能在乌克兰境内找到相当规模的亲俄群体,但2014年普京政府出兵吞并克里米亚、煽动当地分裂势力发动暴力活动,再加上后续在俄控区域推行的强硬占领政策,逐渐扭转了乌克兰东部与南部俄语区的舆论风向。
原本对俄态度温和的民众,如今大多转向反对立场。而过去三年半战争中俄罗斯被曝光的战争罪行,以及冲突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更让这种民意转变根深蒂固。
即便未来战争落幕,俄罗斯面对的也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乌克兰:这个国家不仅会全副武装,其民众还将因战争创伤形成跨世代的凝聚力。
届时,由技术娴熟、实战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的乌克兰军队,将搭配创新武器与战术体系,同时与欧洲国家展开协同合作,共同威慑俄罗斯的潜在威胁,并进一步限制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扩张。
无论从哪个维度衡量,对乌军事行动都大幅削弱了俄罗斯在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力量投射能力。战争不仅消耗了俄罗斯大量军事装备,给本国经济埋下深层次隐患,其对乌克兰领土的军事占领与吞并行为,还侵蚀了莫斯科在苏联解体后新生国家中的影响力基础——曾经依靠历史联系与地缘纽带建立的影响力,正不断流失。
作为俄罗斯推动后苏联国家“重新整合”的核心平台,独立国家联合体如今已陷入混乱,功能大幅弱化。而俄罗斯十多年前为对标欧盟打造的欧亚经济联盟,也早已沦为规模有限的区域贸易集团,目前仅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个稳定成员国。
即便亚美尼亚仍保留正式成员国身份,其议会也在今年2月正式批准了加入欧盟的相关进程,这一决定直接引发俄罗斯副总理阿列克谢・奥维尔丘克的警告,称埃里温方面将因此面临严重经济后果。
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的关系今年出现剧烈裂痕,背后既有对莫斯科漠视邻国主权的担忧,也源于俄罗斯撤回了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亚美尼亚人的保护承诺。
考虑到双方矛盾的尖锐程度,短期内两国关系恐难修复——要知道,亚美尼亚此前长期依赖俄罗斯,如今出现这样的转变,足以凸显俄罗斯影响力的衰退速度。
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关系同样急剧降温。此前俄罗斯警方针对阿塞拜疆移民采取的执法行动造成数人死亡,随后阿塞拜疆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包括暂停境内所有俄罗斯文化活动,全面清除俄罗斯的影响力渗透;突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当地的办公室,逮捕多名该机构员工;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发表尖锐的反俄言论,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今年8月,亚美尼亚总理尼与阿塞拜疆总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见证下,于白宫签署了由美方斡旋的和平宣言。
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尤为突出,直接折射出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影响力的整体萎缩——曾经由俄罗斯主导的地区事务调解,如今已被美国夺走主导权。
对乌战争还在不断削弱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感。当地那些对俄罗斯保持警惕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正纷纷拓展多元外交:加强与海湾产油国的贸易合作,深化与土耳其的民族文化联系,同时积极探索能源等产品的出口新渠道,以规避对俄罗斯的依赖。
更令俄罗斯承压的是,对乌战争还彻底动摇了其在黑海的海军优势。曾经凭借黑海舰队掌控区域maritime话语权的俄罗斯,如今在这一海域的军事存在已大幅弱化,不再具备以往的威慑力。
从亲欧阵营的选举胜利到传统势力范围的持续收缩,俄罗斯正遭遇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