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末清初,医界泰斗张景岳,字会卿,浙江会稽人,被誉为“温补大师”。
张景岳一生行医数十载,创立了独特的补肾理论,他常说:“补肾要补阳气,这味药才是真正的补肾圣品。”
世人皆知肾为先天之本,却不知其中奥秘。
张景岳临终前那句关于补肾圣品的教诲,究竟指向何方?
那是崇祯十二年的深秋,京城萧瑟,黄叶满径。
张景岳虽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每日仍在府中接诊。
这日午后,有一富商前来求医,此人面色苍白,步履蹒跚。
“先生,我腰膝酸软,夜尿频繁,已有三年之久。”
富商说着,眼中满含绝望。
“遍访名医,服药无数,有的说我肾阴虚,开了六味地黄丸;有的说我肾阳虚,给了金匮肾气丸。”
“可这药吃了一年多,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
![]()
张景岳细细把脉,又观其舌象,沉思良久。
“你这病症,确实是肾虚无疑,但关键在于,你所理解的’补肾’二字,与真正的补肾之道,相去甚远。”
“先生此话怎讲?”富商急忙追问。
“世人皆知肾为先天之本,却不知肾中真阳才是生命之根。”
张景岳起身走到药柜前,轻抚着那些药瓶。
“肾虽为水脏,但肾中之阳,乃一身阳气之根本。”
“若无此阳,则五脏六腑皆失其温煦,如冬日无阳,万物凋零。”
“你之前所服之药,虽名为补肾,实则多偏滋腴,反而助长了体内的阴寒之气。”
富商听得云里雾里:“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补肾之要,在于扶阳。阳气充盛,则肾水自生;阳气衰微,则肾水必涸。”
“这就如同鼎中煮水,火旺则水沸,火微则水冷。”
“你这三年来所服之药,如同往鼎中不断添水,却不知升火,焉能不败?”
张景岳说着,从药柜中取出几味药材,细细分拣。
“《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阳气对于人体,如同天空中的太阳,失去了就会减寿而不能显现生机。”

这时,有一年轻后生前来拜访,正是张景岳的得意门生王宗正。
王宗正见师父正在为人诊治,便静立一旁聆听。
“宗正,你来得正好。”张景岳招手示意。
“我正要为这位先生解释补肾的真谛。你且说说,何谓真正的补肾?”
王宗正恭敬地答道:“弟子愚见,补肾当分阴阳。肾阴虚者,当滋阴补肾;肾阳虚者,当温阳补肾。”
张景岳摇头:“你这话虽不错,但仍未抓住要害。”
“肾之阴阳,虽有区别,但阳为阴之主,无阳则阴无以生。”
“即便是肾阴虚证,若一味滋阴而不顾阳气,往往越补越虚。”
张景岳取过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案上。
“你看这烛火,火焰为阳,蜡油为阴。”
“若火焰旺盛,蜡油自然充足;若火焰微弱,蜡油虽多也无用。”
“人体亦然,肾中真阳如这火焰,肾中真阴如这蜡油,有阳才有阴,阳旺阴自生。”
富商恍然大悟:“那依先生之见,我这病当如何治疗?”
![]()
“你这是典型的肾阳虚衰,需要温补肾阳。”
“但温补之法,绝非单纯用热药峻补,而要讲究君臣佐使,缓急得宜。”
张景岳一边说着,一边开始配药。
“我有一方,名为’右归丸’,专治肾阳不足。”
“但这方子的精髓,不在于药物的多少,而在于其中一味君药的运用。”
“不知是何药材?”富商和王宗正都凑近了些。
张景岳拿起一味药材,神色庄重。
“此药虽平常,却能回阳救逆,温补先天。”
“古人称其为’回阳救急之圣药’,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腻。”
“更奇妙的是,此药不仅能补肾阳,还能通行十二经,无处不到。”
正当张景岳要详细解释时,忽然府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原来是宫中太医急召,说是有重病患者需要会诊。
张景岳只得暂停诊治,匆匆收拾药箱。
“先生,那味君药……”富商急切地询问。
张景岳回头一笑,却被宫中来人催促,匆匆离去。

时至午夜,张景岳才从宫中归来。
富商早已离去,只有王宗正仍在府中等候。
见师父归来,连忙上前接过药箱。
“师父,您在宫中治疗得如何?”
“唉,那位贵人也是肾阳衰微之症。”
张景岳疲惫地坐下。
“宫中太医们用了许多名贵药材,什么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都不见效。”
“最后还是靠那味药才转危为安。”
王宗正思索片刻:“师父常说补肾要补阳,而补阳之药中,您用得最多的应该是……”
张景岳点头:“宗正,你跟随我这么多年,可知我最常用的那味补肾药是什么?”
“世人多以为肾虚就要滋阴补水,殊不知肾中真阳才是生命之本。”
张景岳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星辰。
“我研习医道数十载,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
“治病如治国,扶阳如兴邦。”
“一个国家若要兴盛,必须要有阳刚之气;一个人若要健康,也必须阳气充足。”
王宗正认真聆听着师父的每一句话。
“师父,那您所说的那味补肾圣品,究竟是什么?”
张景岳回到座位上,神色凝重。
“此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非无道理。”
“它不像其他温补药那样温和缓慢,而是能够直达肾中,激发真阳之气。”
“许多医家被其’毒性’所吓倒,不敢大胆使用。”
“无阳则阴无以化,无火则水无以温。”
“如同冬日的井水,虽然清澈,但若无地火的温煦,终究是死水一潭。”
张景岳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神农本草经》。
“我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而肾中真阳更是先天之先天。”
“所有的肾虚病症,归根结底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即使表现为阴虚症状,也往往是阳虚在先,阴虚在后。”
王宗正若有所思:“师父,您的意思是说,补肾的关键在于温补肾阳?”
“正是如此。”
张景岳走到药柜前,凝视着那些药瓶。
“阳气充足,则气化有权,水液代谢正常,自然不会出现水肿、夜尿等症状。”
“阳气不足,则气化无力,水湿内停,反而加重病情。”
“但是师父,为何其他医家不常用那味药呢?”
“这正是问题所在。”张景岳叹了口气。
“还有的医家盲目跟风,认为滋阴就是补肾的唯一方法。”
“真正的医者,不在于会用多少名贵药材,而在于能够准确把握疾病的本质。”
“人体的根本在于阳气,补肾的根本在于温阳。”
“掌握了这个道理,就掌握了补肾的精髓。”
夜已深,张景岳看了看漏壶。
“宗正,我还要告诉你一个重要的道理。”
“医道如人道,阳刚者昌,阴柔者衰。”
“这不仅适用于治病,也适用于做人。”
“希望你能将这个道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王宗正恭敬地说:“弟子受教了。师父的这番话,让我对补肾有了全新的认识。”
“但是师父,您一直没有明说,那味补肾圣品到底是什么呢?”
张景岳微笑着站起身来,走向药柜。
这时,富商又匆匆赶来,原来他一整天都在府外等候。
“先生,您一定要告诉我那味补肾圣品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