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还是离开了?”
“不是说真心就能换真心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许多人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把原因归结为“遇人不淑”或“不够幸运”,但问题的根源往往更深层:
我们努力经营感情,却忽略了经营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所有选择与反应,都遵循着人性的底层逻辑。
今天,我们就想要直面这个核心:人性。
![]()
01
价值感危机
任何关系都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这种平衡往往建立在双方的价值贡献上。
读者倪倪(昵称)和男友异地,相处了小半年,她明显感觉到对方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自己了。
也感觉自己有些过于依赖男友,每次聊天都是她主动在说,男生似乎没什么想说的。
她很生气,所以偶尔也会任性地闹分手,但男生一直不同意。
更令她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她前往大城市时,她男友都会积极与她联系,可一旦回来,就好像变得冷淡了。
为何倪倪的男友每次她在大城市时都会主动联系,可一回来,似乎就不再那么上心了?
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人性反应。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去大城市,在她男友看来,可能意味着她的价值在提升、圈子在变大,充满了新的可能性。
这种变化会无形中给他带来一种“紧迫感”,让他更上心,主动维护关系。
而一旦回到原来的环境,那种因距离和场景转换带来的价值提升感在他心里就淡化了,注意力自然会冷却下来。
这种反复出现的反差,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旁证。
而这种因环境变化而波动的热情,往往说明男生的兴趣,可能更多地建立在一种“竞争性”或“不确定性”的刺激上,而非对爱人稳定、深度的认可和珍惜。
这,揭示了一种比较浅层和功利的关系模式。这件事真正的价值,是给了倪倪一个重新评估这段关系的标尺:
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让对方一直保持热情,而是自己是否满足于一段需要靠外部变量来维系温度的关系。
不断制造“高价值”假象,会让人非常疲惫。倪倪要把“自我”守牢,而不是把“人设”演好。
真正健康、长久的关系,其基石应该是存在的安心,而非缺席的焦虑。
这个人生的插曲,恰恰是帮倪倪澄明内心:她值得的,是一种更稳定、更无需刻意证明自己的珍视。
![]()
02
“趋乐避苦”
人们常常忽略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快乐,才是维系关系最稳固的引力。
读者小晴(昵称)的男友特别有上进心,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
她一向很支持男友的工作,也能理解男友的打拼和不容易,但她男友最近经常早上8点上班,晚上加班到12点、甚至1点才回家。
她很担心对方的身体吃不消,也会因为对方和朋友喝酒生气。
俩人现在同城,一星期只能见一面,约会、相处的时间一压再压。
她男友总是让她理解自己,说喝酒属于社交应酬,但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她觉得男友对两个人的感情投入太少了。
上述两个人之间明显有个冲突——她男友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想花更多的时间在赚钱、发展自己上面,而她想要的是更多的陪伴。
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从现阶段看,两个人的需求是不匹配的。
在学生时代谈恋爱的话,她男友或许不会面临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
然而,她男友的人生阶段已步入新的时期,目标是多挣钱,先保障自己的生存,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如果想要让关系得到一个好的转变,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是否看重男友的上进心、经济能力和发展潜力?
如果看重的话,要么就接受男友忙得没空陪自己的现状,要么积极去改变。
因为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怎么去改变呢?
人性的规律是:如果我们和一个人在一起时,感觉很舒服、很快乐,感觉像是充电一样,哪怕再忙,也乐意排除万难和那个人多待在一起(标题出处)。
我能理解小晴希望和自己男友多点时间相处的期待,但一个人在工作很忙、很有压力的情况下,也很希望有朵解语花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一个有良心的男人,如果一个女人在他奋斗时给他充了很多的电量,那在他有所成就时,也会和女人共享奋斗的果实。
所以,现在要重点思考的不是陪伴的多少、男方投入的多少,而是怎样共创这段关系。
一段感情,最好的状态是共创。
而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先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爱的创造者,才有可能积极地影响对方。
![]()
03
别把婆婆当“妈妈”
婆媳矛盾的发生,与其说是两个女人的战争,不如说是一场源于认知错位的徒劳追求。
读者芝芝(昵称)快被婆婆的双标行为气死了——
她婆婆总跟她说“女人要以家庭为重,别总想着工作,要把孩子带好”,可对自己小姑子又是另一套说法“要有自己的事业,别结了婚就靠男人”。
她不解:凭什么到自己这里就是家庭为重,到婆婆女儿那里,就是事业为重?
而且,她老公也觉得婆婆说得对。
芝芝会觉得气,甚至想反驳婆婆,是因为她感受到:支持少、不被公平对待、嫉妒和失落等等。
这些情绪都合理,不需要压抑。
但怎么做更有智慧?别把婆婆当“妈妈”!
很多媳妇在心里会期待婆婆像自己妈妈一样理解自己,但婆婆永远站在她儿子和她女儿那边,这是人性。
所以,别指望婆婆可以完全公平。
而且,和婆婆相处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而是学会“保持距离、降低对抗”。
如果婆婆帮自己带孩子、做家务,她说“家庭为重”,可能是在提醒你:别太依赖我,你也要承担责任。
那么,就可以先肯定她:“妈,我知道您帮我们带孩子很辛苦,我也很感激。孩子是我和我老公的责任,我会努力多分担。”
这样一说,她的防御心会降低。当婆婆说“女人要以家庭为重”,可以温和回应:
“妈,我认同家庭很重要,所以我也希望能一边工作一边顾好孩子。您对小姑子的叮嘱也很对,我觉得女人有事业才能更好守住家庭。”
此时,不要对抗,而是顺着对方的话,延伸到自己的立场。这样既不撕破脸,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另外,也要知道婆婆的观念是改变不了的,关键还是要看伴侣能不能和自己站在一起。
可以和伴侣说:“我不是反对妈妈,而是她对你妹一套、对我一套,这让我觉得不公平。
如果你认同这种说法,那等于你也觉得我该顾家,不该有事业。那我就很受伤。”
下次婆婆再说“女人要以家庭为重”,可以淡定回应:
“妈,家庭对我很重要,所以我既要把孩子带好,也要坚持工作。女人有事业,才能更好地守住家庭。”
这样的说法,既尊重了她,又说清了自己的立场。
掌握人性,其意义并不是为了算计,让关系变成一场博弈。相反,它恰恰是为了超越算计。
当我们深刻洞察了人性的普遍弱点与内在需求,便能够跳脱出个人得失的局限,从而抵达真正的理解与宽容。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