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原大地上是刚刚入关不久的大清王朝,正是康熙皇帝在位,朝气蓬勃,国力蒸蒸日上。
而在咱们北边,一个庞然大物,沙皇俄国,也在疯狂地向东扩张。一个是从东向西稳定局势,一个是从西向东高歌猛进,这两个大块头在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上,那不是早晚得碰上吗?
果然,没过多久,沙俄的探险队和哥萨克骑兵就越过了乌拉尔山,一路“突突突”地冲到了黑龙江流域。
![]()
他们在那里烧杀抢掠,修筑据点,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雅克萨城。这帮人可不是来旅游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抢地盘、抢资源,尤其是珍贵的毛皮。
这可把康熙皇帝给惹火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的地盘上,哪轮得到你来撒野!于是,清朝决定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罗刹鬼”(当时对俄国人的称呼)一点颜色看看。
从1685年到1686年,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得俄国人是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
这两场雅克萨之战,清军可以说是取得了完胜,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把俄国人的嚣张气焰给彻底打了下去。
尼布楚的唇枪舌剑与一纸盟约
话说两边都同意坐下来谈了,时间就定在了1689年。
这一年,康熙皇帝派出了自己的叔姥爷、首席大臣索额图,率领着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浩浩荡荡地前往尼布楚。而沙皇俄国那边,派出的则是他们的重臣,姓戈洛文的哥们儿。
![]()
这谈判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两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而且都憋着一股劲儿想为自己多捞点好处。
幸好当时有两个在中国传教的外国人,一个叫张诚,一个叫徐日升,他们懂拉丁文,就在中间当翻译,这才让谈判能勉强进行下去。
谈判桌上,双方那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清朝的底线是: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地盘,你们俄国人必须全部撤出去。而俄国人呢,虽然仗打输了,但贼心不死,还想赖在黑龙江不走。
![]()
双方一度谈崩,索额图甚至摆出了大军压境的姿态,大有“谈不拢就接着打”的架势。
最终,在清朝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压力下,俄国人怂了。
双方在1689年9月7日(公历,俄历为8月27日)正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份条约,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西方国家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意义的边界条约。
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
简单来说,就是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岭南的土地归中国,岭北的土地归俄国。
![]()
同时,条约明确规定,俄国人必须拆毁雅克萨城,并把所有人员撤走。此外,条约还对双方的贸易、引渡逃人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从表面上看,这份条约似乎是平等的,甚至可以说是咱们的胜利。
如果当年索额图拍了桌子
这份条约,虽然保住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但实际上也承认了沙俄对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北广大地区的占领。
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咱们的势力范围最远可是到过贝加尔湖的。那么,问题来了:以当时清军的战斗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打得更远,为什么要在尼布楚“见好就收”呢?
如果当时索额图不签这个条约,而是选择继续打下去,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
当时的康熙皇帝,面临的不仅仅是北方的沙俄。
那时候,西北的准噶尔部才是心腹大患。康熙急于稳定东北边疆,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噶尔丹。
所以,从战略角度看,尽快和俄国签订一个和平条约,对清朝是有利的。
但是,历史的可能性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咱们不妨开个脑洞,假如当时清朝没有西北的后顾之忧,或者康熙皇帝是个更具“攻击性”的君主,他下令索额图:“给我继续打!把罗刹鬼赶回西伯利亚老家去!”那会发生什么?
![]()
军事上,清军是有这个实力的。
雅克萨之战已经证明,在远东战场,清军无论是在兵力、后勤还是战术上,都对长途奔袭而来的俄国人有压倒性优势。
如果战争继续,清军收复贝加尔湖以东的失地,将俄国的势力范围推回到叶尼塞河一线,并非没有可能。
而俄国人呢?他们向东扩张,最主要的动力就是经济利益,特别是对毛皮的渴求。
![]()
他们的扩张之路,更像是一家“公司”的商业行为,而非严密的国家战略。
一旦在远东的军事冒险成本过高,甚至血本无归,沙皇政府很可能会暂时放弃这个方向。
如果历史真的这么走,那清朝的北部疆域将远远超过外兴安岭。
整个东西伯利亚,包括勘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大清的疆土。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地图上,北部边界线可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
从黑龙江到白令海峡
一旦我们的大胆假设成立,即清朝通过持续的军事胜利,将俄国势力彻底逐出东亚,那么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会发生。
没有了《尼布楚条约》这个“刹车片”,俄国向东扩张的脚步就会被死死地卡住。他们历史上那条通往太平洋的道路,就被我们给堵上了。
大家可以看看地图,俄国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太平洋国家,关键就在于他们占据了外兴安岭以东的土地,获得了通往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出海口。
如果这片土地在我们手里,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
清朝的疆域将一路向东北延伸,直到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地理分界线,海峡对面,就是今天的阿拉斯加。
说到阿拉斯加,就更有意思了。
历史上,俄国人是在18世纪才开始殖民阿拉斯加的,并在那里建立了俄属北美殖民地。
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牢牢控制了东西伯利亚和勘察加半岛,把那里当成了向北美扩张的跳板。
![]()
可是在我们的假设里,这块跳板已经被大清给拆了。俄国人连太平洋都摸不着了,还怎么跨过白令海峡去占领阿拉斯加呢?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阿拉斯加的历史也将被彻底改写。
它可能继续由原住民掌控,也可能被当时在北美扩张的另一个强国,英国所染指。
但无论如何,俄国将失去对阿拉斯加的控制权。
![]()
那么,后来在1867年,俄国卖阿拉斯加给美国这件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步之遥,与加拿大的“擦肩而过”
在我们的假设中,大清王朝的疆域已经牢牢地控制了整个东北亚,直抵白令海峡。
海峡对面,是没有被俄国占领的阿拉斯加。
那么,阿拉斯加旁边是谁呢?在18、19世纪,那片广袤的土地是英国的殖民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加拿大的前身。
![]()
虽然隔着一个白令海峡,但最窄处只有几十公里。在地理上,一个由清朝主导的东北亚,将和一个由英国主导的北美大陆,隔海相望。虽然没有陆地直接接壤,但在地缘政治上,这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边境”。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势力范围,将与加拿大的势力范围,实现“直通”。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画面!
![]()
中国将不仅仅是一个大陆国家,更是一个北太平洋的强大主导者。我们的渔船可以在白令海的海域捕捞,我们的商人可以与北美的皮毛商人直接贸易,我们的影响力将辐射到整个北太平洋地区。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康熙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他们认为最稳妥、最有利的选择。
![]()
《尼布楚条约》 的签订,为清朝解决了北方的威胁,换来了长期的和平,使得康熙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国内和西北的事务,从而开创了辉煌的“康乾盛世”。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无法苛责前人的决定。
但通过今天这场大胆的“思想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尼布楚条约》的深远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