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印度每年夏天都会出现大量因中暑而死亡的悲剧新闻。
根据一些记录,仅在2024年的几个月里,印度就报告了数万起疑似中暑病例,以及数百起确认或疑似的死亡事件。
而且,许多专家和机构都指出,由于统计和上报的困难,这个官方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然而,现实数据却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
根据多项市场研究报告,印度家庭的空调渗透率非常低。不同机构的统计数据虽然略有出入,但普遍认为这个数字大约只有10%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作为对比,中国的空调渗透率早已超过90%。一边是致命的高温,另一边却是低得惊人的空调拥有量,这种强烈的反差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难道印度人真的不怕热吗?当然不是。
空调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对于绝大多数印度家庭来说,阻挡他们享受空调清凉的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一个障碍,就是经济负担。这笔账,得从两个方面来算:买得起和用得起。
![]()
一台空调的售价,对于很多印度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根据估算,在印度购买一台普通空调大约需要22,000卢比。
这个数字可能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概念,但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印度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分量。
数据显示,印度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大约在20,000卢比左右。
一个家庭可能需要拿出一个多月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台空调。
因此,空调在印度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视为一种奢侈品,而不是像在中国一样,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器。
![]()
只有那些收入较高的城市家庭,才有能力去考虑添置这样一件“大件”。
好,就算一个家庭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好几个月,终于买回了一台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高枕无忧地享受了。
因为紧接着,第二个更现实的问题来了,“用得起”吗?空调是众所周知的“电老虎”,一旦运转起来,电表就会飞快地转动。
对于精打细算的印度家庭来说,每个月高昂的电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分析指出,一台高效空调一天下来至少要消耗30度电,一个月光是电费就可能高达5000卢比。
![]()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足以支付一个月大部分的生活开销了。
所以,即便有些家庭咬牙装了空调,也往往舍不得长时间开着,只在热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敢打开一小会儿,更像是一个摆设,而不是一个真正能改善生活质量的工具。
所以你看,单单是这笔经济账,就已经把绝大多数印度人挡在了空调带来的清凉世界之外。
但是,就算印度人一夜之间都变得有钱了,就能家家户户都装上空调吗?事情恐怕还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另一个更宏观的“拦路虎”在等着他们。
![]()
想用电?先问电网答不答应
这第二个巨大的障碍,就是印度那脆弱且不稳定的电力系统。
对于我们来说,停电可能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但在印度,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和一些小城镇,停电却是家常便饭。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家家户户用电需求飙升,本就紧张的电网更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导致大规模的拉闸限电频繁发生。
外面是45度的酷暑,你热得头昏脑涨,好不容易打开了家里的空调,刚感受到一丝凉意,突然间“啪”的一声,停电了。
![]()
屋子里瞬间又变回了那个闷热的蒸笼,而你除了无奈地扇着扇子,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情况在印度非常普遍。
不稳定的电网让空调变成了一个“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设备。
你花了那么多钱买回来的电器,却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罢工了,这让空调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这种频繁的电压不稳和突然的断电,对精密电器的损害是非常大的。
一台昂贵的空调,很可能因为几次电力波动就烧坏了,维修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种风险,让很多潜在的买家望而却步。
![]()
天气越热,人们越想开空调;开空调的人越多,电网的负荷就越大;电网负荷越大,就越容易崩溃,导致更大范围的停电。
印度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大力推广节能电器和发展新能源 比如给节能空调贴上星级标签,鼓励民众购买更省电的产品。
但建设和升级整个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
面对着高昂的价格和如此不靠谱的电力供应,许多印度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别处。
不插电的“天然空调”
在没有空调的上千年里,印度人是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酷暑的呢?答案就藏在他们的房子里,以及那些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的生活用品中。这套传统降温智慧,成本低廉,而且完全不依赖电力。
![]()
传统的印度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被动式降温系统。比如,很多老房子都有厚厚的墙壁和高高的天花板,这可以有效地隔绝外部热量,保持室内相对凉爽。
建筑师们还巧妙地利用了庭院(courtyards)来促进空气流通。白天,热空气从庭院上升,带动室内的空气流动;到了晚上,庭院又能帮助汇集凉爽的空气,为整个屋子降温。
此外,一种叫做“贾利”(Jali)的镂空石窗或木窗在印度建筑中非常常见。
![]()
更重要的是,当热风穿过这些细小的孔洞时,根据物理学原理,风速会增加,空气压力会降低,从而产生一种自然的冷却效果,就像一个不需要插电的风扇。
有研究表明,这些传统的被动式降温技术综合运用起来,可以将室内温度降低5到8摄氏度,效果非常显著。
除了建筑,印度人还有很多简单实用的降温法宝。
比空调便宜得多的吊扇和沙漠冷却器(desert cooler)是印度家庭的标配。沙漠冷却器是一种蒸发式冷风扇,它通过让水蒸发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吹出湿润的凉风。
![]()
虽然效果不如空调,但它耗电量小,价格低廉,在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里,降温效果相当不错。
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神器,叫“马特卡”(Matka),就是一种红色的陶土罐。这种陶罐的壁身上有无数微小的孔隙,水会慢慢地渗透出来,在罐子表面蒸发。水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得罐子里的水始终保持冰凉。
在炎热的午后,能喝上一口从“马特卡”里倒出的凉水,是印度人的一大享受。
![]()
这些流传已久的智慧,让印度人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也能找到与炎热气候共存的方式。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印度年年热死人,为什么他们不装空调?
通过上面的层层分析,所谓的“简单真相”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并非是印度人观念落后或者天生耐热,而是一个由经济压力、基础设施瓶颈和传统生活智慧共同交织而成的复杂现实。
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空调的高昂价格和使用成本,是一座难以逾越的经济大山。
![]()
而即使他们跨过了这座山,脆弱的电网也让他们无法安心地享受这份清凉。
在这样的双重制约下,那些传承千年、不依赖电力的传统降温方法,自然就成了更可靠、更经济、也更具可行性的选择。
当然,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空调。
![]()
据预测,印度的空调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几十年空调拥有率将会迎来爆炸式增长。
但这又会给印度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