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内忧外患,在沙俄的施压下,将西部一处战略要地拱手让人,这便是伊犁地区,最终我国花费900万卢布“赔款”,才将其收回,那么,如今看来这笔交易究竟值不值?
![]()
收复新疆与伊犁的艰苦历程
19 世纪中叶,晚清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刚平,外部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浩劫,此时的西北的新疆因地广人稀,在当时局势下,成为了被外部势力觊觎的“真空地带”。此时中亚浩罕汗国军阀阿古柏对新疆发动入侵,并暗中得到了英俄的支持,沙俄趁机,以“代管”的名义,出兵占领了整个伊犁河谷,并试图长期控制。
此时的清朝由于国库空虚、兵力不足,急需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恢复元气,因此在关于平定西北一事上,朝廷上爆发了关于塞防和海防的激烈分歧。李鸿章等主张将经费用于海军上,放弃新疆,而左宗棠则强烈反对,并论断“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蒙古不安,则京畿危矣”。他认为,新疆是西北门户,更是控制西域的关键,万不可丢失,尤其是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处在天山山脉西部,北侧横亘着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科古尔琴山和婆罗科努山,南侧是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哈尔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共同构成了“三山夹两谷”特殊地理轮廓,地域优势十分突出,是天然的军事要冲。
![]()
并且伊犁河谷又是新疆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伊犁河贯穿该地区,为当地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驻军可长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将其打造为战略支点,有助于巩固维稳整个新疆的安全。但伊犁河谷呈喇叭状开口向西,给了域外势力入侵新疆提供了便利,如果失去伊犁,新疆很可能被拦腰截断,中国的西北将门户洞开,于是他又指出“保伊犁就是保新疆”,力主“海防与塞防并重”,最终左宗棠力排众议,于1875年任命“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古稀之年的他抬棺出征,势必要收复新疆。
左宗棠先筹兵、筹饷、筹粮,跨越万里,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征集粮食,用骆驼、马队从包头经乌里雅苏台至奇台和河西走廊经哈密至巴里坤。建立了北路和南路两条补给线,一切准备就绪后,以“缓进急战”为核心战略,先收复北疆,后横扫南疆,最终成功收回被阿古伯侵占的新疆大部分地区。只是此时伊犁仍在沙俄控制之下,于是在收复新疆之后,收回伊犁成为了接下来的核心要务。当时清朝决定通过谈判解决伊犁问题,于是派崇厚与沙俄谈判,结果却签下了《里瓦几亚条约》,不仅导致大部分伊犁被割让,还要赔款500万卢布。
![]()
此消息传回朝廷,左宗棠义愤填膺,清廷拒绝承认此条约,第一次谈判失败。于是改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赴俄重新谈判,为了给谈判增添筹码,左宗棠在1880年再次率兵进驻哈密,并制定了“三路进军伊犁”计划,准备从哈密进攻伊犁东部,从乌鲁木齐进攻伊犁北部,从精河攻入伊犁西部,对伊犁形成包围态势,同时谈判桌上曾纪泽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沙俄见此感受到巨大压力,担心清军的严密部署,会影响其 在欧洲的利益,于是最终在1881年签下《中俄伊犁条约》,我国成功收回了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河流域主体部分,只是仍割让了塔城东北以及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并且还赔偿了沙俄900万卢布,这笔“赔款”虽然相当于当时清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进一步加剧了晚清的财政压力,但这也成为了其外交史上难得的一次“虎口夺食”。
![]()
伊犁如今的价值体现
曾经的塞外边境、不毛之地,经过14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如今伊犁以东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依托霍尔果斯口岸和都拉塔口岸,构建起连接亚欧大陆的立体运输网。尤其是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中欧班列西通道核心节点,今年上半年,通过中欧班列累计高达4981列,同比增长27.7%,进出口货运量692.2万吨,同比增长22%,线路可覆盖德国、波兰等18个国家,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支点。
同时,伊犁河谷还是新疆农业发展高地,以仅占据新疆6% 的耕地面积,盛产了全疆20% 的粮食,为我国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的同时,也为西北边疆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未来随着伊犁通道、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为西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