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而过的海河,是天津必打卡景点之一。夜色降临,灯光亮起,乘船夜游海河成为不少游客到天津旅游的必选项。
今年国庆期间,夜游海河有了新的打开方式,震撼人心的“海河之夜”灯光秀,用璀璨的灯光向世界展示出天津独特的魅力与热情。
夜游海河美景
国庆假日,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海河蜿蜒秀丽;夜幕降下,流光溢彩,津城更加灵动。
![]()
19:00,记者来到海河游船津湾码头,看到准备乘船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队。排队乘船的不仅有本地市民,还有很多外地游客。“和朋友吃完晚饭,来这附近遛弯,看夜景太美了,就想坐坐船,来个深度游。”市民小杨对记者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能享受这梦幻般的夜景,还真有点小骄傲呢!”
汽笛声响起,游船从码头起航,一场探寻津城的水上之旅便徐徐展开。河水静静流淌,游船缓缓前行,海河两岸的建筑高低错落、与夜景灯光交相辉映,犹如一场华丽的“盛装晚宴”。
![]()
北京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忙着把沿途美景收入单反镜头:“解放桥、金汤桥、北安桥,天津的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独特景观,非常精美,我们特地赶来坐游船。”“我的假期计划就是课业之余,在天津深度游。”一名南开大学博士生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河南,来天津3年了,这里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孙莺菡是海河游船上的服务人员,她的主要工作包括服务咨询和游船讲解。在游船上工作了12年,孙莺菡对游船的提升改造和海河两岸的风光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年,游船和码头进行了多次提升改造,码头更加漂亮整洁,船上的设施更加舒服。”孙莺菡介绍,国庆期间,海河游船加密了游船班次,从游客线上预约购票、乘船游览,到突发情况应急处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为游客提供安全、舒心的游览环境。
![]()
孙莺菡
![]()
讲解是孙莺菡工作的一部分,她把对海河两岸变化的感受融入到讲解中。除了日常对海河边风景、建筑历史的讲解之外,这个国庆节,孙莺菡突出了对灯光秀和几条新的主题游船的讲解。
“哪吒号”是在今年7月推出的新的主题游船,游船以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为主线,创新采用玻璃动态投影技术,将舷窗作为流动的屏幕,动画展现“哪吒主题”与“津味元素”。船体后侧的灯光装置模拟“混天绫”的飘逸动态,搭配“乾坤圈”造型装饰,成为海河上的新风景线。
![]()
除了“哪吒号”,海河游船还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增开早餐航班、相声曲艺航班、音乐清吧航班等特色主题班次,演员们以流动的游船为舞台,在游船上为观众带来不同风格的表演。
假期期间,游船的运营时间为早上9点至晚上22点,海河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据了解,今年国庆前两天,海河游船接待量达到3.6万人次。
![]()
晚上11点,孙莺菡完成了最后一班的讲解工作,虽然很疲惫,但她认为,海河已然成为激发天津文旅消费潜力的一张耀眼名片,让游客有好的体验,更加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海河游船工作人员的责任。
灯光秀的“前身”
除了欣赏两岸的风景、听建筑的故事外,盛大的灯光秀无疑是游船观光最大的亮点。国庆期间,天津海河夜景灯光秀国庆主题正式上演,璀璨的灯光让天津流光溢彩。
![]()
![]()
![]()
灯光秀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著名学者、民俗专家由国庆先生讲述了灯光秀的发展过程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由国庆介绍,灯光秀是由霓虹灯与电光广告发展演变的。大致在1910年,第一支商用霓虹灯出现在法国巴黎,十几年后该技术传入中国,比如1926年上海伊文思图书公司在橱窗里安装了小型霓虹灯,用来宣传其售卖的打字机。
当时,上海与天津堪称两大时尚都市,霓虹灯广告紧随其后在津闪亮起来,特别以当时英法租界商业核心区最是潮头。
1930年3月至11月间,中国无线电业有限公司多次在报纸上发布广告,推销霓虹灯广告加工业务,广告称:“此种电光招牌系用玻璃管做成,分红黄蓝数色,并可做成中西大小文字及商标,与笔所书相同,其优点尤多……”这无疑为霓虹灯在津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公司的总部位于当时法租界马家口(今海河畔锦州道一带),创办人胡光镰是大实业家周学熙的女婿,曾就读于南开学堂,后留学美国成为工程师。
1930年初,天津英国工部局在戈登堂(今解放北路)门前、电灯房(当时英租界发电厂,建于1906年,今南京路与成都道交口)大烟囱上同时安装了“五洲同春”四个霓虹灯大字。当时法租界二十六号路(今长春道)的食品店冠生园也赶时髦,在1930年3月间新装牌匾,每字皆用一玻璃泡特制,当时有记者在新闻中称“甚为新颖,此事在欧美近颇流行,在津门则为仅见。”冠生园一旁的同生美术照相馆也不甘人后,开业之际挂出特大招牌与之媲美,但入夜无光,自然逊色了。
![]()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原公司(百货大楼)夜景
与霓虹灯如影随形的灯泡广告也很炫目。1930年的元宵佳节,当时法租界十二号路(今营口道与和平路交口)大华饭店张灯结彩,他们在楼外墙壁上挂了12串红色串灯,将中英文匾额照得格外醒目。
1931年夏,位于当时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的屈臣氏药房屋顶上亮起了重在公益的“捐助水灾”等闪光电灯字,非常引人注目。又据1932年2月16日《北洋画报》报道,光明电影院在前一天“新装了电气广告灯,入夜,特一区中街愈形辉煌热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法租界的天津中欧贸易公司以法国名厂香水、化妆品、名表等驰誉上流消费圈,贵妇名媛、达官显贵们纷至沓来。公司在门面特设两个大橱窗,精心布置,晚间霓虹闪烁、橱窗里的进口名品尽显高贵之气。1940年6月,小白楼维格多利餐厅(原义顺和俄式风味食品店)建成开业,四层大楼宏伟壮观,门前的“维格多利酒吧”大型霓虹灯彻夜闪烁,其设计之新颖花哨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
感谢著名学者、民俗专家由国庆先生提供学术支持 部分图片为由国庆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