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宋朝之后,历史上就很少出现权臣篡国的事情了?

0
分享至


公元 961 年汴京城的秋夜,皇宫偏殿的烛火晃得人眼晕。石守信端着酒盏,听赵匡胤叹 “做天子难,整夜睡不着”,后背瞬间冒了汗。等听到 “若有人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他 “扑通” 跪倒在地,连呼 “臣不敢”。

这场 “杯酒释兵权”,看着是赵匡胤收了将领的权,实则是给中国历史装了个 “防篡锁”。在此之前,王莽篡汉、司马懿夺魏、刘裕代晋,权臣篡国像轮回;可宋之后,严嵩、张居正再横,也只敢在皇权阴影里折腾,再没人造反称帝。这把 “锁”,到底是怎么造的?



一、科举改了 “根”:士子成了 “天子门生”,不向权臣低头

北宋初年的贡院,有个很特别的规矩:考生答卷要糊住名字,由专人誊抄后再评阅。这个叫 “糊名誊录” 的制度,把寒门士子王禹偁从 “宰相之子的陪衬” 变成了进士。

他跪在宫门前接 “及第敕书” 时,皇帝亲赐 “天子门生” 四字,那一刻,他记牢了:自己的功名不是靠家族,是靠皇帝给的。这正是宋朝科举的狠处 —— 把官员的 “恩源” 从门阀转到了皇权。

唐代可不是这样。九品中正制下,官员多是门阀子弟,王导家族能 “与马共天下”,官员先认家族再认皇帝。可宋朝每年取士人数是唐朝的十倍,还把考试内容定在 “四书五经” 上,朱熹注解里的 “君为臣纲”,成了士子们十年苦读的必修课。

这些人当官后,心里装的是 “忠君”。即便南宋权相史弥远掌权二十年,想换个皇帝,也得先编《理宗实录》证明 “新帝正统”,不敢像曹丕那样直接逼宫。因为他知道,满朝士子不会认 “权臣立的帝”,只会认 “天子选的君”。

到了明朝,这一点更明显。张居正虽是 “救时宰相”,推行 “考成法” 时,也得靠万历皇帝的支持。他给皇帝写奏疏,开头必称 “臣谨奏陛下”,连家里的仆人都知道:“相爷的权,是皇上给的。” 后来万历想收拾他,抄家只一句话的事 —— 士子出身的官员,没谁会跟着张居正反。

二、军权拆了 “骨”: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权臣抓不住军队

北宋禁军大营里,有个很怪的场景:枢密院的官员拿着虎符,念完调兵令,把一半虎符交给三衙的将领,另一半自己收着。将领带兵出征前,连军粮都得去三司领,想多带一粒米都不行。



这就是宋朝的 “军权拆分术”:调兵权归枢密院(文官管),统兵权归三衙(武将管),打仗时再派监军(皇帝亲信)。狄青是个例外,他从士兵做到枢密使,可脸上还留着当兵时的刺青。有次朝会,谏官韩绛突然说 “狄青家狗生角,宅有火光,是天变”,就这么个理由,他直接被贬到陈州,没多久就郁郁而终。

为啥对武将这么严?因为赵匡胤自己就是 “黄袍加身” 的武将。他太清楚:唐代节度使安禄山能反,就是因为兵权、财权、人事权全在手里。所以宋之后,武将连同级文官都得礼让 —— 武官见文官要行揖礼,枢密院长官多是文官当。

到了明朝,戚继光更难。他在东南剿倭,打了胜仗,还得给首辅张居正写 “晚生戚继光顿首” 的拜帖。不是他软,是制度卡着:他的兵归兵部调,军饷靠户部发,没朝廷支持,手里的戚家军连饭都吃不上。后来张居正倒了,戚继光也被调去广东,没半点反抗能力。

这样的军队,权臣根本抓不动。即便有人想造反,也没人跟 —— 士兵只认皇帝给的粮饷,不认权臣的许诺。

三、财权掐了 “脉”:权臣没钱养兵,再横也没底气

南宋临安的市舶司,每天都有三司官员来查账。一艘商船靠岸,关税直接缴给中央,地方官连碰都碰不到。这个规矩,是宋朝定下的 “转运使制度”:地方赋税全由转运使收走,留给州县的只有够办公的小钱。

唐代可不是这样。安禄山当范阳节度使时,能自己收盐铁税、田租,攒下的钱够养十万兵。可宋之后,权臣想搞钱,比登天还难。贾似道当年想推 “公田法” 敛财,派官去州县收田,才发现仓库早归中央管,地方官手里没半点余粮。他折腾半天,只收了几万亩薄田,连养一支私兵的钱都凑不够。



明朝张居正搞 “一条鞭法”,把赋税折成银子直接缴国库,地方连 “留一点” 的权力都没了。清朝更绝,“火耗归公” 把地方官额外收的税也收归中央,想靠 “苛捐杂税” 养私兵?门都没有。

没钱,就没兵;没兵,就没底气篡国。明末魏忠贤够横吧,号称 “九千岁”,可他手里没兵权,崇祯一上台,一道圣旨就把他逼得自缢。为啥?因为他没钱养兵,只能靠东厂太监吓人,真要反,没人跟。

四、理学捆了 “心”:篡位成了 “千古骂名”,没人敢试

南宋杭州太学的讲堂里,朱熹指着《资治通鉴纲目》里 “王莽” 二字,声音提得老高:“这人表面谦恭,心里藏着篡国的鬼!” 台下士子们听得咬牙,有人忍不住骂 “乱臣贼子”。

这就是宋明理学的厉害 —— 把 “忠君” 变成了 “天理”。以前曹操在《三国志》里还是 “超世之杰”,到了宋朝,民间话本《骂曹操》里,他成了白脸奸臣,连小孩都知道 “曹操是坏人”。这种舆论氛围里,谁想篡国,先得扛住全天下的骂。

明朝正德年间,安化王朱寘鐇造反,才几天就被平定。不是他兵少,是没人支持 —— 地方官说 “我是天子臣,不跟反贼走”,百姓说 “造反要被骂千年”。到了清朝,多尔衮权倾朝野,死后顺治想清算他,只需要说 “他有篡逆之心”,满朝官员没人敢替他说话。

最典型的是袁世凯。1915 年他想称帝,连心腹冯国璋都通电反对:“你这是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 民间报纸骂他 “袁贼”,学生上街游行,连外国列强都不承认。最后他只当了 83 天皇帝,就在一片骂声里下台 —— 宋之后的舆论和思想,早把 “篡位” 变成了没人敢碰的雷区。

五、制度织了 “网”:权力拆成碎片,权臣凑不齐 “篡位筹码”

明朝紫禁城的文渊阁里,五个内阁大学士围着一份奏章争论。严嵩想票拟 “准”,却被其他学士拦住:“得等司礼监批红,咱们说了不算。”

这种 “分权网”,从宋朝就开始织。宋朝设 “二府三司”:政事堂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三个部门互相掐,谁都不能独大。王安石变法时,想推 “青苗法”,得先说服三司使薛向,再搞定枢密使文彦博,少一步都不行。



到了明清,网织得更密。明朝内阁有票拟权,可司礼监有批红权;清朝军机处看似权力大,却得听皇帝的 “朱批”。张居正当年能推行 “考成法”,不是他自己横,是他拉上了司礼监冯保,还得了万历妈的支持。一旦失去这些,他的权力立刻就散了。

这种制度下,权臣再横,也只是 “攥着碎片的人”。严嵩能贪钱,却管不了军;张居正能改革,却动不了皇权。想篡国?得同时拿到军权、财权、人事权,还得搞定舆论 —— 宋之后的制度,根本不给人凑齐这些筹码的机会。

结语:一把 “防篡锁”,也是一把 “双刃剑”

宋朝的 “防篡制度” 确实厉害,宋之后近千年,没再出现权臣篡国。可这把 “锁” 也有副作用 —— 为了防内,把国防搞弱了。

北宋禁军号称百万,却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打不过辽金;明朝戚继光练兵,得给文官送礼;清朝八旗兵后期连马都骑不稳。就像赵匡胤当年锁了将领的权,却没想到,百年后蒙古铁骑打来时,宋朝连一支能打仗的军队都凑不齐。

历史就是这样: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适合时代的选择。宋朝用 “防篡锁” 终结了权臣轮回,却也为后来的亡国埋下伏笔。可不管怎么说,这套制度里的智慧 —— 用分权防专权,用思想固民心,直到今天,仍值得琢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股市面临世界性难题:面对A股独特的制度设计,股民能不能赚到钱

股市面临世界性难题:面对A股独特的制度设计,股民能不能赚到钱

晨晨星
2025-09-14 19:40:58
罗纳尔多:中国队02年世界杯表现出色,几名球员我印象深刻

罗纳尔多:中国队02年世界杯表现出色,几名球员我印象深刻

雷速体育
2025-11-01 15:41:43
吴石案为何是冤案,蒋介石为何非杀不可,关键证据是伪造的

吴石案为何是冤案,蒋介石为何非杀不可,关键证据是伪造的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01 08:10:25
马筱梅谈怀孕后变化,回应汪小菲儿女回京上学:他们的事我不参与

马筱梅谈怀孕后变化,回应汪小菲儿女回京上学:他们的事我不参与

郑丁嘉话
2025-11-01 11:40:41
福州楼市迅雷不及掩耳,福州待售二手房从51352套变成了51074套

福州楼市迅雷不及掩耳,福州待售二手房从51352套变成了51074套

有事问彭叔
2025-11-01 21:00:57
苏亚雷斯:作为主教练我要承担责任,球队有明显的变化和提高

苏亚雷斯:作为主教练我要承担责任,球队有明显的变化和提高

懂球帝
2025-11-01 22:25:12
冲上20℃!今夜大风!天津明日0℃!接下来还有雨雨雨+橙色预警!

冲上20℃!今夜大风!天津明日0℃!接下来还有雨雨雨+橙色预警!

天津生活通
2025-11-01 19:01:34
厦门男女干部的“出轨门”,荒唐又离谱!

厦门男女干部的“出轨门”,荒唐又离谱!

房产老司机
2025-11-01 11:33:21
中美下周签协议?美财长通告全球,中国外交部回应,罕见措辞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中美下周签协议?美财长通告全球,中国外交部回应,罕见措辞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青风点评
2025-10-31 18:42:09
这不该首发?普尔投中7记三分,空砍全队最高30分

这不该首发?普尔投中7记三分,空砍全队最高30分

雷速体育
2025-11-01 15:00:26
幽默源于智慧——丘吉尔的一句顶一万句

幽默源于智慧——丘吉尔的一句顶一万句

游子三月三
2025-10-19 20:07:24
郑丽文正式掌舵蓝营后,公布第三波人事任命,侯友宜系统再获重用

郑丽文正式掌舵蓝营后,公布第三波人事任命,侯友宜系统再获重用

娱乐小可爱蛙
2025-11-01 14:56:02
印度首富家产继承也难:大儿子没能力小儿子身体差,女儿爱出风头

印度首富家产继承也难:大儿子没能力小儿子身体差,女儿爱出风头

照见古今
2025-10-26 21:41:39
专家:亚马尔的慢性伤病无法彻底治愈,恐将长期与痛共存

专家:亚马尔的慢性伤病无法彻底治愈,恐将长期与痛共存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01 23:45:46
中央批准:“70后”王正英,晋升省委常委

中央批准:“70后”王正英,晋升省委常委

上观新闻
2025-10-31 17:49:07
美国电影人斯科特·斯皮格尔去世,享年67岁,曾出演《蜘蛛侠2》

美国电影人斯科特·斯皮格尔去世,享年67岁,曾出演《蜘蛛侠2》

探长影视解说
2025-09-09 19:33:35
全国政协副主席,调研浙江一大学

全国政协副主席,调研浙江一大学

双一流高校
2025-11-01 00:14:27
阿森纳主帅阿尔特塔发出警告:密集赛程或致球队被迫退赛

阿森纳主帅阿尔特塔发出警告:密集赛程或致球队被迫退赛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01 23:29:00
中国人死亡19万,比美军多5倍,好意思说胜利吗?金将军这样回答

中国人死亡19万,比美军多5倍,好意思说胜利吗?金将军这样回答

混沌录
2025-10-29 20:22:14
最快今天影响珠海!4波新冷空气来袭!

最快今天影响珠海!4波新冷空气来袭!

鲁中晨报
2025-11-01 13:23:02
2025-11-02 02:16:49
小豫讲故事 incentive-icons
小豫讲故事
谈奇闻野史,做杂牌作者。
1676文章数 7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旅游
手机
时尚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