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29日,公安部发布了一张特殊的通缉令,一人因行凶杀人被全国通缉,此人还是一位副军长,名叫余洪信。不久,太原铁路局的两名工人在山西榆次南郊的麦田里,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经检验死者就是余洪信,身为副军长的余洪信为何行凶杀人?让我们来看一下。
余洪信是河北省武强县人,生于1925年。余洪信来自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生得高大魁梧,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据说能飞檐走壁。后来,余洪信加入到革命的队伍,成为一名侦察兵,曾参加解放石家庄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余洪信一直留在军队工作,先后担任团长、副师长、师参谋长和师长等职,于1969年11月被提拔为63军副军长。
1969年12月,中央发文决定,对内蒙古全境实行分区全面军管,时称"一二·一九决定"。巴盟、包头由63军负责,巴盟“前指”组建后,主要负责人是63军副政委田荫东。1970年春,田荫东被调回军队,巴盟“前指”迎来新的负责人,他就是刚晋升为63军副军长的余洪信。
余洪信这个人善打硬仗恶仗,战争年代立过不少战功,但脾气暴躁,有严重的“军阀作风”。余洪信来到巴盟后,与当地干群的关系处理得非常不好。
有一次,余洪信在百货商店看中一块手表,二话不说就戴在手上扬长而去。还有一次,石家庄代表团到巴盟慰问解放军,临河县没有做好欢迎工作,余洪信将革委会主任、武装部政委张兴旺臭骂了一顿。更严重的是,余洪信生活作风非常不好,竟在当地为非作歹,侮辱妇女,老百姓对此敢怒而不敢言。
1972年5月,中央军委下令撤销北京军区内蒙古前线指挥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军管干部一律返回部队。余洪信刚回到部队,巴盟当地老百姓就将状子递了上去,上面指示严肃处理余洪信的问题。
为此,63军党委多次召开会议,最开始的处理意见是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两年,时任北京军区政委的纪登奎看到处理意见后,批示:“此人错误严重,检讨不深刻。”
1972年5月17日这一天,余洪信看到部队战士在打扫招待房间,询问得知北京军区副政委张正光要来,余洪信认为张政委是为自己的问题而来,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当晚来到手枪班拿走了挂在墙上的两支手枪。
余洪信首先来到63军军长阎同茂家,敲门后没有回应,然后又来到63军政委曹步墀家,敲门后,曹步墀的妻子邢玉荣把灯打开,余洪信立刻朝窗连开数枪,邢玉荣应声倒地。余洪信没有闯进曹步墀家里,径直离去,路上遇到副政委杨兆魁,离开两枪后,杨兆魁也倒了下去。
没想到,余洪信居然逃出了军队大院。
案子发生后,北京军区上报到总政治部,总政治部又将案件通报给公安部,公安部连发通缉令,对余洪信进行全国通缉。63军几乎全军出动,对山西境内大小山沟、山洞进行搜寻,还加强了对内蒙古边界的巡逻,始终没有发现余洪信的身影。
有一天,太原铁路军的工作人员在山西榆次南郊的麦田,发现一具腐烂的尸体,身边还有两支手枪,经现场检验,证实死者是余洪信本人。虽然余洪信已经身死,但毕竟属于犯罪分子,63军党委决定,开除余洪信的党籍和军籍。
63军党委甚至还来到余洪信孩子当兵所在的部队,建议对余洪信的孩子作复员处理,孩子所在部队表示:“孩子表现不错,不要牵连孩子,如何处理是我们党委的事,你们63军就别管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