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2岁,老公每月给婆婆三千,他住院借钱时婆婆一句话让我看清了人心
我叫张桂兰,今年52岁。
我和我老公李建国结婚快三十年了,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李建国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公公走得早,婆婆一个人拉扯他和弟弟长大,确实不容易。
所以,自从十多年前李建国工资涨到一万后,他就雷打不动,每个月一号准时给乡下的婆婆转三千块钱。
对此,我从来没多说过什么。
孝顺长辈是应该的,只要我们自己的小家能过得去,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我们的日子,也只是勉强过得去。
儿子在读大学,一年学费生活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在超市做理货员,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千出头。
李建国那一万块钱,去掉给婆婆的三千,再去掉房贷和日常开销,每个月剩不下几个子儿。
有一次,儿子学校要交一笔实践活动的费用,我手头紧,就跟建国商量。
“建国,这个月能不能先给妈少给点?等下个月我发了工资再补上。”
他当时脸就拉下来了。
“那怎么行?我妈一个人在老家,就指着这点钱过日子。”
“可儿子这边等着要钱……”
“你别管了,我来想办法。”
最后,他找同事借了钱给儿子。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提过钱的事。
我知道,婆婆就是他心里的底线,碰不得。
婆婆呢,也把这三千块钱当成了理所当然。
她打电话过来,从来不问我们过得好不好,儿子学习怎么样。
开口就是:“建国啊,钱收到了。”
或者:“你弟弟要买农具,你下个月能不能多给点?”
李建国的弟弟,我那个小叔子,三十好几的人了,一直不成器,在老家晃荡。
婆婆嘴上说着心疼建国,可实际上,建国给的钱,大半都贴补给了小儿子。
我心里不是没有怨气。
我们在这城里省吃俭用,儿子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他们倒好,把我们当成了提款机。
可我一说,李建国就跟我急。
“他是我弟!我不帮他谁帮他?妈养我们不容易,现在我多出点力不是应该的吗?”
话说到这份上,我还能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在我的忍气吞声和李建国的“愚孝”里,一天天过去。
我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直到半年前,李建国突然出事。
那天他下班回来,晚饭刚吃到一半,突然捂着肚子,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我吓坏了,赶紧打了120。
到了医院一检查,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医生拿着单子过来。
“家属,去办一下住院手续,先交两万押金。”
两万!
我当时就懵了。
我们家里的积蓄,上个月刚给儿子交了新学期的学费,剩下的钱,加上我这个月的工资,东拼西凑也才一万出头。
还差将近一万块钱。
我急得在走廊里团团转。
李建国躺在病床上,疼得直哼哼。
他看我一脸愁容,问我:“怎么了?”
“还差一万块钱手术费。”我实话实说。
他沉默了。
过了一会,他开口了,声音有点虚弱。
“要不……给我妈打个电话吧。”
我愣了一下。
他接着说:“我每个月给她三千,十多年了,她肯定存下不少。我们是借,又不是不还。”
我心里五味杂陈,但眼下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拿出手机,拨通了婆婆的电话,开了免提。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喂?建国啊,这个月钱怎么还没打过来?”婆婆的声音还是那么中气十足。
李建国忍着痛,喘着气说:“妈,我……我在医院。”
“医院?你怎么了?小毛病吧?你可得注意身体,不然谁挣钱给我。”
听到这话,我的心凉了半截。
李建国顿了顿,继续说:“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要马上动手术。妈,我们这边钱不够,您能不能先借我一万?等我出院了,下个月就还您。”
电话那头沉默了。
足足有半分钟。
然后,婆婆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耐烦。
“一万?我哪有那么多钱?”
“你每个月给我的钱,我要吃饭,要买东西,还要给你弟弟留着娶媳妇,早就花光了。”
李建国急了:“妈,我这是救命的钱!您随便凑凑也行,先借我一两千,让我把手术做了。”
“一两千也没有!”
婆婆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
“建国,不是我说你,你都多大的人了,自己手里怎么一点积蓄都没有?你媳妇呢?她没钱吗?别总惦记我这点养老钱!”
“嘟……嘟……嘟……”
婆婆直接挂了电话。
李建国举着手机,愣在那里,一动不动。
病房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
我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是不想说,是不知道说什么。
嘲笑他吗?埋怨他吗?
看着他那张毫无血色的脸,我什么都说不出口。
最终,还是我打破了沉默。
“没事,别担心,我来想办法。”
我走到走廊,给我妹妹打了个电话。
妹妹二话不说,半小时内就把钱转了过来。
手术很顺利。
李建国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里,婆婆和小叔子,一个电话,一条信息都没有。
仿佛李建国这个人,从他们生命里消失了。
李建国也变了。
他变得很沉默,经常一个人看着窗外发呆。
出院那天,我们正在收拾东西,他的手机响了。
屏幕上跳动着两个字:“妈”。
他看了一眼,直接按了挂断。
手机很快又响了起来,还是婆婆。
他又一次挂断。
然后,他当着我的面,打开通讯录,找到“妈”和“弟弟”,长按,选择,拉黑。
整个过程,他面无表情。
做完这一切,他抬头看着我。
“桂兰,对不起。”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以后,咱们家,就我们三个人。”他说。
从那天起,李建国再也没有给婆婆打过一分钱。
婆婆用别人的手机打来电话,质问他为什么不给钱了,是不是翅膀硬了,要当不孝子。
李建国只说了一句:“妈,我那天在医院,差一万块钱手术费。”
然后就挂了电话。
后来听说,没了这三千块钱,婆婆和小叔子的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但这些,都和我们没关系了。
我们的日子,反倒越过越好了。
不用再勒紧裤腰带,儿子也能买几件喜欢的运动鞋,我偶尔还能跟同事出去吃顿饭。
李建国下班回家也早了,会主动帮我做家务,陪我说话。
一场病,像一场大水,冲垮了他心里那座愚孝的牌坊,也让我们这个小家,真正地凝聚在了一起。
人到中晚年才明白,孝顺要有尺,善良要有度。
你可以对父母好,但前提是,不能牺牲自己小家庭的幸福。
当你的付出,被当成理所当然的索取,当你的亲情,在金钱和危难面前不堪一击时,或许,及时止损,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朋友们,你们觉得孝顺应该有底线吗?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