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强根基 基层治理提质效——民勤县收成镇黄岭村党建+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民勤县收成镇黄岭村以党建为统揽,将“一约四会”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进移风易俗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让群众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产业+文明”的双向驱动,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婚丧负担持续减轻,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红白理事定标准,村规民约树导向
曾经,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攀比之风如同沙粒般侵蚀着绿洲文明,红白事支出费用高,部分家庭因“面子消费”负债累累。村民大会商议依托红白理事会来推进移风易俗,理事会由村主任、老党员、种植能手等人员组成,这群“田埂上的管家”走家串户收集民意,制定《红白事简办章程》,明确彩礼不超过6万元、“一碗烩菜”办丧事、随礼金额限200元等规定。黄岭村通过道德红黑榜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形成刚柔并济的治理体系,移风易俗逐渐深入人心。红榜上,低彩礼村民成为当月“红人”,获得积分兑换了洗脸盆、卷纸、酱油、拖把等物资。借助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和道德红黑榜的约束与引导,发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激励作用,形成“做文明事、积文明分、享文明果”的良性循环。
![]()
产业发展树新风基础建设强支撑
在黄岭村的滴灌蜜瓜种植示范点,滴灌管道如黑色丝带穿梭于田垄,这是高效节水技术与移风易俗理念的双重实践。将高效节水种植技术中的思维延伸到移风易俗,倡导“把钱花在刀刃上”。将简办红白事省下的钱,用于改建住房、购买农资等生产生活投入。动员先行简办红白事的村民组建“蜜瓜种植能手宣讲团”,带着笔和账本走进田间,用自身经历为群众举例子进行算账对比,让“婚事新办不欠债,丧事简办尽孝心”成为田间地头的热词,用产业增收实例说服群众摒弃面子消费。黄岭村依托生态避险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同步修建完成道路、给排水等配套建设,104户农户全部完成装修入住,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占地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夏夜纳凉的“会客厅”。今年,黄岭村新修建村党群服务中心,未来计划修建红白理事大厅,将红白事从城里办和家里办转向村上办,预示着文明新风有了专属的“栖息地”。
文明实践新风尚焕发文化新气象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组织开展的理论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既有政策宣讲会解读党的最新政策,也有“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文明微家”表彰会传递孝亲敬老风尚。在一次暴雨排水行动中,30名志愿者凌晨1点集结,用4个多小时打通了杂草和淤泥堵塞的沟渠,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月主动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的人数增加50%。通过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营造和谐向上的浓厚氛围,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的黄岭村,村民们用种蜜瓜的巧劲经营生活,滴灌管道里流淌的,是节水增效的智慧;红白理事会里承载的,是现代乡村的新风尚;积分超市里兑换的,是文明行为的价值。当文明新风与绿洲共生,这片曾经与沙漠抗争的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本稿件图文均由收成镇提供)
编辑:李玉红 审校:李筱 责任编辑:闫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