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中国是否会重蹈覆辙?普通人的出路在哪里

分享至

2025 年的中国经济,总被拿来和 1990 年代的日本对比。

一边是房地产价格回调、企业债务高企、青年失业率攀升;另一边是日本 “失去的三十年” 里资产泡沫破裂、通缩持续、增长停滞的旧影。

“中国会不会重走日本老路?” 成了财经圈最热门的追问。

有人说 “历史正在重演”,拿出房价收入比、债务率数据佐证;也有人说 “国情天差地别”,强调市场规模和政策主动性的优势。

其实答案没那么简单。日本的三十年困境,是泡沫破裂、政策失误、结构老化多重因素的叠加;而中国当前的处境,既有相似的 “陷阱诱因”,更有不同的 “破局底气”。

今天用大白话拆解清楚:日本到底是怎么 “失去三十年” 的?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覆辙?我们能避开那些坑?

先搞懂:日本 “失去的三十年” 不是突然垮掉的

很多人以为日本经济是 “一夜崩盘”,其实是泡沫吹得太大,破了之后又踩了一串坑,才陷入长期停滞。整个过程分三步走,每一步都藏着关键教训。

1. 第一步:泡沫吹大期(1985-1990):宽松货币埋下炸弹

1985 年《广场协议》是导火索。美、日等五国达成协议后,日元三年内兑美元升值超 100%,从 240 日元兑 1 美元飙升到 120 日元兑 1 美元。

日元升值直接打击了日本的出口 —— 当时日本经济 70% 靠出口拉动,汽车、电子设备卖不动了,企业利润大跌。

为救经济,日本央行猛踩宽松油门:1986 到 1987 年连续 5 次降息,把贴现率从 5% 砍到 2.5% 的历史低点。

钱一下多了,但实体产业没好项目可投,大量资金涌进股市和房地产。这就像水往低洼处流,资产价格开始疯涨:

  • 日经 225 指数从 1985 年的 12000 点涨到 1989 年的 38957 点,四年涨了 2.2 倍;
  • 东京商业地价五年涨了 150%,仅东京 23 区的地价总和,就相当于当时全美国的地价总值;
  • 普通人疯狂加杠杆买房,东京一套普通公寓的价格,够一个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攒 15 年。

泡沫最疯狂时,有人说 “东京的土地价格能买下整个美国”,但没人意识到,炸弹已经倒计时。



2. 第二步:泡沫破裂期(1990-1995):政策急转弯戳破泡沫

1989 年,日本央行突然醒悟,觉得泡沫要炸了,又猛踩刹车:1989 到 1990 年连续 5 次加息,把利率从 2.5% 拉到 6%。

这一下直接戳破了泡沫。股市先崩,日经指数一年内跌了 40%;接着房价跟进,东京核心区房价三年跌了 53%。

更要命的是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炸了。日本企业当时流行 “土地抵押融资”,拿买来的土地当抵押去借钱扩大投资。现在土地不值钱了,资产缩水,但欠的债一分没少,很多企业一下从盈利变资不抵债。

家庭也一样,买的房子跌成 “负资产”,月供还得照交,只能砍掉其他开支还债。整个社会开始 “存钱不花钱、还债不投资”,经济活力一下没了。

3. 第三步:停滞固化期(1995 - 至今):政策失误把坑挖深

泡沫破了不可怕,怕的是救市踩错步。日本政府这三十年的操作,几乎把所有能犯的错都试了一遍。

  • 货币政策反应慢:当时日本央行盯着通胀数据降息,觉得通胀没跌透就不能急着放水。等 1999 年推出零利率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救市时机,企业早就躺平还债了。
  • 财政政策反复横跳:1992 年才迟迟推出刺激政策,钱还花错了地方 —— 大城市基建已经饱和,却把钱投到偏远地区修公路、建机场,根本带动不了经济。好不容易 1994 年减税让经济有点起色,1997 年又急着加税(消费税从 3% 提至 5%),直接把复苏火苗浇灭了。
  • 金融坏账拖着不处理:银行手里堆了大量烂账,但政府怕引发金融危机,不敢让银行破产,也不强制处置坏账。这些 “僵尸银行” 不敢放贷,优质企业也贷不到钱,形成恶性循环,直到 2000 年后才开始实质性处理,整整拖了十年。

更雪上加霜的是人口问题。1995 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达峰,之后开始下降,老龄化加速,消费和创新动力越来越弱。到 2010 年,日本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 20%,社会活力彻底跟不上了。

这就是日本 “失去三十年” 的真相:不是一次危机,而是 “泡沫破裂 + 政策失误 + 结构老化” 的连环击,把经济拖进了泥潭。

惊人相似:中日经济绕不开的 4 个 “共同挑战”

把日本的经历和中国当前的处境一对比,确实有不少让人警惕的相似点。这些 “共同挑战”,正是大家担心 “重走老路” 的核心原因。

1. 资产泡沫:货币宽松催生的 “共同隐患”

中国和日本的资产泡沫,都和 “货币宽松后的资金错配” 有关。

日本是 1980 年代为对冲日元升值搞宽松,中国则是 2020 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出宽松政策。2020 到 2024 年,中国 M2 供应量从 218 万亿元涨到 292 万亿元,四年增了 34%。

钱同样没全部流进实体。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

  • 房地产方面,2021 年前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 30-40 倍,深圳部分小区一年涨 50%,和东京泡沫期的涨幅不相上下;
  • 股市方面,2025 年前后创业板市盈率曾突破 60 倍,部分热门赛道股票被炒到 “市梦率”,和日本当年的股市狂热如出一辙。

更像的是 “家庭财富绑定房产” 的格局。日本当年家庭财富 60% 以上在房产,中国这个比例更高,达到 70%。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