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iangchaoxford 广东凉茶煲牛津
一
这是第31篇阅读随笔。
昨日收入2.32元,其中流量收入1.32元,读者打赏收入1元。
继续阅读英文版《傲慢与偏见》。
Mary wished to say something very sensible, but knew not how.
“While Mary is adjusting her ideas,” he continued, “let us return to Mr. Bingley.”
“I am sick of Mr. Bingley,” cried his wife.
我先把这些文字搞明白中文意思。
第一个句子:
Mary wished to say something very sensible, but knew not how. 玛丽想说些有见地的话,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sensible:有见地的、有判断力的
Mary 是贝内特家(Bennet family)的三女儿。
Mary:性格沉稳、内向,不同于大姐简的温柔、二姐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敏,也不同于四妹基蒂和五妹莉迪亚的活泼浮躁。
她热衷读书、喜欢思考,常试图展现自己的学识,缺乏实战表达能力,偶尔显得有些拘谨或“书呆子气”。
作为贝内特家女儿中的“知性姑娘”,她的存在丰富了姐妹间的性格层次,“爱做摘录、爱琢磨道理”,与家人形成对比,烘托出家庭内部的性格差异。
“wished to say something very sensible”(想说有见地的话),贴合玛丽“爱思考、想展现知性”的性格。
“knew not how”(不知如何开口),“理论多于实践、不善表达”,呼应前文父亲对她“爱深思、读好书”的期待,性格“拘谨、缺乏临场表达能力”的一面。
第二个句子:
He continued, “While Mary is adjusting her ideas, let us return to Mr. Bingley.”
他接着说:“趁玛丽还在理清思路,咱们还是回到宾利先生的话题上来吧。”
“While Mary is adjusting her ideas”(趁玛丽理清思路),用温和的说法为玛丽解围,避免她因“说不出话”尴尬,体现父亲的细心。
“let us return to Mr. Bingley”(回到宾利先生的话题),明确将对话拉回核心,他始终关注“女儿结识宾利先生”的事,未因插曲偏离目标,“看似随意、实则目标明确”。
第三个句子:
His wife cried, “I am sick of Mr. Bingley.”
他妻子嚷道:“我听腻宾利先生这个名字了!”
“I am sick of Mr. Bingley”(听腻宾利先生这个名字),“sick of”,“厌烦、腻烦”,精准传递班纳特太太的情绪。
此前因“朗太太无法介绍”“丈夫调侃”积累的焦虑,此刻转化为对“宾利先生”这一话题的厌烦,看似无理取闹,实则是“想解决问题却无办法”的情绪宣泄。
二
通过读前面的英语文字,对玛丽及贝内特夫妇有了观感。
玛丽:通过“想说话却说不出”的细节,“知性但内向”,与其他姐妹,如莉迪亚的活泼、伊丽莎白的机敏,形成鲜明的对比。
贝内特夫妇:丈夫围绕“宾利先生”推进聊天,妻子因焦虑厌烦聊天,二人态度反差性格冲突。
三
读书中的这段文字,尤其是看到描述玛丽的那个句子,我读出一个英文单词“awkward”(窘迫)。
awkward,牛津词典上的英英解释:
making you feel embarrassed 令人尴尬的;使人难堪的
刚才读到的三个句子,每一个句子里都有“awkward”(窘迫)的影子。
“Mary wished to say something very sensible, but knew not how.”(玛丽想说些有见识的话,却不知从何开口。)
我们是不是有过“心里有话,嘴上打结”的窘迫,那就是真实的“awkward”,这份窘迫,让咱们记得年轻时想把事情做好,才会担心出错,有时反而“awkward”(窘迫)。
“While Mary is adjusting her ideas,” he continued, “let us return to Mr. Bingley.”(“趁玛丽整理思路,”他接着说,“咱们还是说回宾利先生吧。”)
这场景不陌生吧,小时候父母带着走亲戚,我们有时被问得答不上话,家长笑着打圆场;后来我们当父母,有时也会帮孩子悄悄递个“台阶”,就是把“awkward”轻轻接住。
“I am sick of Mr. Bingley,” cried his wife.(“我烦透宾利先生了,”他妻子喊道。)
贝内特太太的气话,藏着“awkward”,想让女儿嫁个好人家,拉不下脸直说,用“烦”来掩饰心里的急。
四
“awkward”是不是坏事呢,不是的。
“It's okay to feel awkward sometimes.”(偶尔觉得窘迫也没关系。)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歪歪扭扭的样子很awkward,可学会了就能骑车兜风。
“Awkward moments make good stories.”(窘迫的瞬间,后来都成了好故事。)
年轻时出过的“窘迫”,是走往成熟的必经,没在相亲时说错话,那些awkward的片段,串起来就是踏踏实实的日子。
“Growth comes from awkward places.”(成长总在窘迫的地方生根。)
正是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刻,让我们学会了体谅;那些“话到嘴边又咽回去”的瞬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
“Life is full of awkward steps, but each one leads us home.”(人生满是窘迫的脚步,可每一步都在带我们回家。)
玛丽当年不知如何开口,总会慢慢学会表达,那些“awkward”的瞬间,是我们认真活过的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