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乐队与民族乐器的碰撞点燃全场的热情,当孩子们的歌声在围楼的影像背景中飘扬,当舞者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收获乡村振兴成果的喜悦,当整齐划一的广场舞步展示着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第十一届韶关市群众艺术(音乐 舞蹈)花会于10月3日晚落下帷幕,留下的不仅是掌声与荣誉,更是一场关于“韶关故事”如何被音乐舞蹈语言重新讲述的生动实践。群众艺术花会所激起的关于传承与创新、生活与艺术的回响,仍在持续。
第十一届韶关市群众艺术(音乐 舞蹈)花会不仅是一场能充分展现我市群众文艺音乐舞蹈创作水平的展示展演活动,更是一次韶关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时代性表达。最终入选的48件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韶关风情画”:如歌曲《看龙船》在保留民间旋律内核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编曲理念,让熟悉的节拍焕发全新生命力;舞蹈《我酿美酒等你来》以精巧的编排将酿酒劳动升华为一幅动人的舞台画卷,实现了从“手艺”到“心艺”的审美跨越;歌曲《老乡的驿站》则用质朴的歌词和深情的旋律,构建起一个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空间,生动体现出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彰显着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舞蹈《杨梅红红·幸福甜甜》《柚·飘香》等作品,巧妙地将地域特产转化为艺术符号,展现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真实可感的幸福生活;歌曲《风度名相》以历史人物为灵感,诠释家国情怀的当代意义;舞蹈《铜铃魂》《帕勉情长长》等作品则让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魅力。
![]()
![]()
![]()
![]()
![]()
本届花会入选的11个少儿作品各有特色,表演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成熟度。孩子们用清澈的歌声和充满童真的表演,完成了对本土文化的个性化理解,展现了群众文化事业薪火相传的勃勃生机,获得现场观众的众多好评。
![]()
![]()
在广场舞专场中,除了充分展示广场舞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文化活动的魅力,还有让人惊喜的艺术创新和文化赋美。这也是近年来市文化馆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通过专业辅导和培训,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有效推动广场舞活动蓬勃开展的成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经过严格评审,本届花会最终评出金奖作品10件,XX获得音乐类金奖,XX获得舞蹈类金奖,XX获得广场舞类金奖;评出银奖作品19件,含音乐类8件、舞蹈类6件、广场舞类5件;评出铜奖作品19件,含音乐类8件、舞蹈类6件、广场舞类5件。
“创作扎根于生活,表演服务于人民,创新面向于未来。”这正是本届花会传递出的理念。接下来,韶关市文广旅体局将指导韶关市文化馆,从这些获奖作品中遴选出一批“种子选手”,计划通过专业辅导和反复打磨,目标直指2026年的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舞台。这批凝聚了韶关人民智慧与深情的作品,将继续精雕细琢,力求让独具特色的“韶关故事”和“粤北风情”在更广阔的平台绽放光彩。
![]()
![]()
![]()
![]()
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作为韶关市知名度和关注度最高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十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和广大群众欢迎。第十一届韶关市群众艺术(音乐 舞蹈)花会是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在三天的时间里,我们集体检阅了我市群众音乐舞蹈创作成果,持续挖掘群文专业人才,为繁荣和推动我市群众文艺创作树立标杆式的展示平台。在这场艺术盛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原创音乐舞蹈作品的精彩,更是韶关的群众文艺工作者用艺术语言进行自我定义、自我更新的生动实践。第十一届韶关市群众艺术(音乐 舞蹈)花会的结束,恰是韶关市群众文艺创作新征程的开始。衷心祝愿韶关市群众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繁花似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