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团山村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倏然间,发动机的嗡鸣划破了宁静——一辆醒目的黄色电力工程车穿过村道,停在一处水果种植基地入口。


“咱们今天要去基地的冷库检查下。”国网湖北孝感安陆市供电公司杨兴供电所党支部书记王升钰一边招呼同事下车,一边拎起身边的工具包,轻车熟路地走向基地冷库外的配电箱前。每逢节假日,王升钰总是守在保电的第一线。
只见他从工具包里翻出万用表,将万用表的探针稳稳接触配电箱接线柱。万用表屏幕上的数字一阵跳动后,最终定格在218伏。
“电压是正常的。”王升钰收起万用表,又用手指划过配电箱内壁的冷凝水,“昨夜空气湿度大,这几个接线端子得再紧一紧。过些天就是寒露节气了,遇到大降温,冷凝水渗进去就容易造成短路,冷库的水果就麻烦了。”
听到王升钰的建议,基地负责人叶小伍凑了过来。“去年秋天也是这样的情况,当时多亏你提前发现这个问题,换了接线端子的防水垫圈,保住了冷库的那批秋月梨。”叶小伍又指了指大棚顶部用来监测温度湿度的传感器,“老王这经验,比机器还厉害。”
![]()
▲王升钰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用电需求
这种“想在前头”的预判,源于王升钰在多年经验积累下绘制的一份“供电节气表”:寒露前,村里种植基地冷库要每日测电压,更要防露水引发短路;白露后三日,种植大棚温控器需要注意校准偏差……
王升钰点开手机上的记事本,在各个农时节点、各个节气,要重点关注哪些用电事项,列得清清楚楚。“这是‘升级版’的,还有一份纸质的,是‘初级版’。”王升钰笑着翻开随身携带的一本已经卷边的笔记本。上面粗略地记录着几个重要月份和节气的工作重点,还有不少补充、修改的痕迹。
“比如4月份,村里蓝莓基地的滴灌设备用电要重点检查;10月秋月梨要上市,在9月底就要检查各个冷库用电安全;大雪节气后,要重点看种植大棚内空调用电情况……”在王升钰看来,智能系统能算数据,但算不出“秋雨过后第三日,灌溉泵容易积垢卡壳”这种“土道理”。
听声辨障、看土知需,这份用脚步丈量的“供电节气表”,不仅守护着农村的用电安全,更见证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电气化改造,越来越多农户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速。
王升钰今年已经58岁,他走遍了赵棚镇的每一个村落,“供电节气表”也从“纸质版”换成了“电子版”,仍在不断更新。随着现代化农机具越来越普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越来越多,什么时候抽水灌溉用电量大,什么时候加工车间要开足马力,他都一一记录。“2021年大型收割机在赵棚镇普及,我就在‘表’上补了一句‘8月至9月机械作业最集中,每日16时查田边线路’。”王升钰说。
离开基地,王升钰和同事又继续在乡间穿梭,赶去下一个农场。路上,他还是不放心,给叶小伍发去一条消息:“看天气预报,最近要变天,早晚温差更大,大棚的温控器阈值建议调到18.5摄氏度更稳妥。”
内容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