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iangchaoxford 广东凉茶煲牛津
一
这是第30篇阅读随笔。
昨日收入总计21.65元,这是日更英文版《傲慢与偏见》29天以来取得的最大收益。
21.65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昨日流量收入0.57元,继续在毛角分徘徊,这是日更29天以来的常态,我不关注,我的每天重心在于创作新的一篇阅读随笔,向着初级创作100篇阅读随笔的目标慢慢走。
21.65元的第二部分是读者打赏20元,读者IP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一喜是发布阅读随笔29天以来首次有读者打赏,说明高冷小众垂直赛道是有读者欣赏的,二喜是读者延伸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说明读者区域的广阔。
21.65元的第三部分依然是读者打赏,IP是广东的读者打赏1.08元,金额不在于多少,这是广东发红包的一个美好寓意,我会一如既往的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读一段写一篇发布一篇,做一个慢读英文版《傲慢与偏见》的伴读者。
继续阅读英文版的《傲慢与偏见》。
The girls stared at their father. Mrs. Bennet said only, “Nonsense, nonsense!”
“What can be the meaning of that emphatic exclamation?” cried he. “Do you consider the forms of introduction, and the stress that is laid on them, as nonsense? I cannot quite agree with you there. What say you, Mary? for you are a young lady of deep reflection I know, and read great books, and make extracts.”
这段对话的说话者是贝内特太太和贝内特先生,太太说的很少,先生说的很多。
二
The girls stared at their father. Mrs. Bennet said only, ‘Nonsense, nonsense!’ 姑娘们都盯着父亲看。班纳特太太只说了句:“胡说,纯粹是胡说!”
贝内特家的姑娘们为什么“stared at their father”(盯着父亲看)?
因为此前贝内特先生对拜访宾利先生是婉拒,现在贝内特先生突然的主动态度,让姑娘们感到意外。
贝内特太太不相信丈夫会真的行动,用“Nonsense, nonsense!”(胡说,纯粹是胡说!)表达否定与不耐烦,符合她“情绪化、不相信丈夫会为女儿婚事主动奔走”的性格。
“only”是一个用词细节,贝内特太太因不满而不愿多言,只说了句胡说,重复“nonsense”(胡说),表达她的强化她的情绪强度。
三
贝内特先生回应比较长,我一点一点的逐步地阅读。
He cried, “What can be the meaning of that emphatic exclamation?” 他喊道:“你这么激动地喊‘胡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What can be the meaning of that emphatic exclamation?”是班纳特先生对太太的反问。
emphatic:adj. 强调的;语气强烈的
exclamation:n. 感叹;惊呼
对妻子“不加解释就否定”,“emphatic exclamation”精准指向妻子此前“Nonsense, nonsense!”的强烈否定,用“到底是什么意思”追问。
“Do you consider the forms of introduction, and the stress that is laid on them, as nonsense? I cannot quite agree with you there.” 你觉得社交场合的介绍礼仪,还有大家对这些礼仪的重视,都是胡说吗?这一点我可不敢苟同。
“Do you consider... as nonsense?”的反问,明确反驳妻子将“介绍礼仪”视为“胡说”的态度。
“the stress that is laid on them”(大家对这些礼仪的重视)点明“介绍礼仪”在当时社交中的重要性。
stress:n. 强调;重视
laid:v. 放置(lay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与“stress”搭配,构成“lay stress on”的被动形式,“被施加的强调;被重视的程度”
“I cannot quite agree with you there”(这一点我可不敢苟同),温和却坚定地表达立场,不激化矛盾,清晰传递观点。
“What say you, Mary? For you are a young lady of deep reflection I know, and read great books, and make extracts.” 玛丽,你怎么看?我知道你是个爱深思的姑娘,读了不少大部头的书,还喜欢做摘录。
转向女儿玛丽,“What say you, Mary?”直接提问。
随后用“a young lady of deep reflection”(爱深思的姑娘)、“read great books”(读大部头的书)、“make extracts”(做摘录)等描述,玛丽“性格沉稳、热衷读书”。
贝内特先生希望理性的玛丽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妻子的情绪化否定。
四
这段对话充满张力,我找到一个比较贴合的英文单词是 “argument”(争论;观点交锋)。
argument,牛津词典上的英英解释:
a conversation or discussion in which two or more people disagree, often angrily 争论;争吵;争辩;辩论
前面的贝内特夫妇间观点的碰撞,是人物性格和处事逻辑的生动缩影,这就是一场argument,虽然未剑拔弩张,却暗流涌动,虽是夫妻间日常对话,却充满耐人寻味的细节。
这场argument的开端,以贝内特太太简单重复的“Nonsense, nonsense!”开启,有点仓促。
贝内特太太没有给出否定的理由,只是重复一个词汇的词汇“nonsense”,看起来不是一场正规的argument。
对贝内特太太来说,argument的意义只在于“达成女儿婚事”的结果,至于过程中是否需要逻辑、是否该尊重观点差异,都无关紧要。
贝内特太太“情绪化回避”的态度,正是她面对argument时的常态化反应。
贝内特先生有过高等教育,与家庭妇女在论说上明显不同,主动将这场模糊的分歧拉成清晰的argument,有条有理的讲了一大段。
“What can be the meaning of that emphatic exclamation?”一句反问,为这场argument按下了“启动键”,太太用一个词“胡说”是敷衍不过去的。
贝内特先生把“否定的原因”摆上台面,让argument回归到“就事论事”的轨道。
贝内特先生“不回避、要逻辑”的态度,让原本可能消散的分歧,变成了一场有层次的观点交锋,很精彩,很美妙,读之又读,爱不释手。
在argument的推进中,贝内特先生的每一个语言都有着理性。
他开始用“你觉得社交礼仪是胡说吗”这一反问,精准点出argument的核心,“社交礼仪是否值得重视”。
然后用“我可不敢苟同”,温和却坚定地亮明立场,没有用激烈的言辞激化argument,没有因妻子的不耐烦而妥协。
贝内特先生“以理服人、张弛有度”的argument方式,印证了他“爱较真却不偏执”的性格,这场争论有观点的碰撞,又不失家庭对话的温度。
贝内特先生试图为这场Argument引入新的视角,这点更妙,他转向玛丽提问,不是“拉帮结派”,是希望用更理性的声音丰富argument的层次。
贝内特先生描述玛丽“爱深思、读好书”,是在期待一场更有深度的argument。
贝内特太太是情绪化的否定,贝内特先生更愿意倾听有思考的观点,对Argument不同的质量追求,夫妇性格对比愈发鲜明。
这场argument,贝内特先生虽没得到妻子的认同,却清晰传递了自己的立场。
生活中的许多argument,都像这段对话里的场景:未必是激烈的争吵,多是观点的碰撞与逻辑的交锋。
一场好的argument,不是争“输赢”,而是为了“懂”,懂他人的立场,也懂自己的坚持。
贝内特先生对待argument的态度,不回避分歧,不敷衍观点,在理性的碰撞里,守住了自己的原则,保留了对他人的体谅。
这就是argument的价值:不是关系的阻碍,是让彼此更清晰地看见对方的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