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貂熊之眼”——坚不可摧的芬兰要塞(位于沃兹涅森耶村)

0
分享至

俄文作者终于抵达了这次奥涅加湖之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所谓的“狼獾之眼”(финн. Linnoitus “Ahmansilmä”),这是位于斯维尔河右岸的芬兰最强大据点之一,建于二战时期,即所谓的“继续战争”时期。在一段时间前,由于俄罗斯的推动,这个在某发达国家史学中长期存在的名称,如今已随着该国正式加入北约而被再次提及。

在此之前,作者一行从雅科尔纳娅旅游基地出发,顺便考察了位于“斯维尔渡口”的主显圣容教堂遗迹,以及隐藏在“沃兹涅森耶村”民居之中的芬兰火力掩体。在这些遗迹的背景下,他们谈及了1944年苏军强渡斯维尔河的战斗以及这一防御节点的命运。随后,沿斯维尔右岸一路前行,还攀爬过大量战时半淹的木质驳船残骸。



芬兰A8212号炮兵火力掩体,内装有苏联L-17炮位,并配有芬兰1941年式机枪装甲罩

就工事集中度和施工规模而言,“狼獾之眼”据点(也被较少地称为“维普斯堡”,финн. Vepsän Lukko),与梅德韦日戈尔斯克的防御工事齐名,可谓是普里奥涅日地区芬兰筑垒的两颗明珠之一,并且交通便利,便于参观。更重要的是,这里与梅德韦日戈尔斯克一样,芬兰军队积极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苏联混凝土火力点炮位——L-17型火炮,这些火炮是在1941年苏联新边境线上未建成的防御区(尤其是维堡防御区)被俘获的。在此地一共安装了四座,如今仍保存有两座装甲炮位。

“沃兹涅森耶村”的防御据点修筑于1942–1943年,属于芬兰沿斯维尔河几乎连续防线的一部分。由于占据了俯瞰河谷的制高点,并且后方有可靠的掩护,“狼獾之眼”被设计为能够长期独立坚守的要塞,任务是死死封锁苏军在沃兹涅先耶的渡河可能性,同时阻止奥涅加河口舰队进入上游。

为此,这里建有巧妙伪装在河岸岩壁中的炮兵与机枪火力掩体、开阔的炮位和直接凿入岩层的壕沟,以及隧道式掩蔽部和带竖井的观察所。所有这些设施几乎都已完全建成,并配备了武器与辅助设备。然而在1944年的战斗中,它们并未发挥重要作用,驻防的芬兰守军便弃守撤退。



芬兰火炮掩体 A8212,配备苏制 L-17 火炮装置和芬兰 1941 年式机枪装甲罩

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彻底查看支撑点的所有设施,因此只能尽量“摘取精华”。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他们行动有些随意,也不打算改变这种考察顺序。帮助他们在这些设施堆叠中理清方向的,是一份芬兰地图——它是从不知名的渠道凭借艰苦努力得来的。这份芬兰地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尽管图上带有不少简化和示意,但支撑点的所有工事都有编号,这大大方便了理解。而一些带着神秘小圆点的符号,作者至今仍未能破解——难道这就是地图上用于表示 DOT 上装甲罩的符号?



“狼獾之眼”支撑点及邻近火力点的示意图。图中并没有标出所有工事,同时也存在一些因某种原因没有建成的设施标记。

起初作者径直经过了配有装甲罩的掩体 A8210,却完全没注意到它。这也不奇怪,因为芬兰人极善于伪装,在岩石中露在外面的,基本只有装甲罩射孔的小洞;从后方还能隐约看到工事入口。承认吧,在标题照片里你也没注意到火炮掩体右边稍高处的那个装甲罩?它其实就在那儿。



“狼獾之眼”支撑点内各火力点的相对位置

当作者沿着山坡往上爬时,迎面正好碰上了 A8212 火炮掩体,它配备苏制 L-17 火炮装置以及芬兰 1941 年式机枪装甲罩。由于火炮装置装甲箱体体积庞大,这座工事很难错过,但机枪装甲罩就不一样了,很容易忽视。



“快过来——看看我发现了什么!”——这是我们的队长阿列克谢·西加耶夫在呼叫作者。

至于 L-17 火炮装置的装甲箱体,其苏联出处毋庸置疑,几乎不可能与其他东西混淆。而工事正面的细节则清楚地体现出芬兰人“能工巧匠”的改造痕迹。



在苏联工事中通常设置在射口下方的抛壳口,在这里被替换为两个带有保存完好的格栅的通风口,此外还有一个类似于小型排水沟的结构。



**L-17 火炮装置的装甲箱体外部特写。**可以看出其明显的不对称性,这与其在苏联火炮掩体(АПК)中的安装方式有关。

这就是芬兰 1941 年式机枪装甲罩,上面还残留着形状颇为奇怪的机枪架防护罩的残迹。

请注意,装甲罩表面几乎被混凝土和野石块“糊”满。这样达到双重效果:伪装提高抗炮性



现在是时候去寻找火炮掩体的入口了。为此我们往上爬,翻过战斗顶脊。在山脊背面,迎接我们的是在岩石中开凿出的复杂壕沟网络,其中一条通向整个工事群最神秘的建筑。



如果顺着这条壕沟继续走,在松树下已经开始隐约出现某种说不清楚的设施……



**从工事向壕沟内的视角。**下面散落着一根管子或者灭火器,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树枝挡住了视线,让人难以判断这个设施的用途。看起来有点像“托布鲁克”(德军的一种小型机枪掩体)。

从上方看,这个设施是一处混凝土上的圆形孔洞,中间竖立着一根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铁管。混凝土井口的环形倒角让人推测,这里曾经有某种如今已经遗失的装甲覆盖件,类似“平底锅盖”。在这个小型圆筒状房间的混凝土地板下,还存在一个几乎相同大小的下层空间。进入下层空间的通道是一个带有金属攀爬支架的小型长方形舱口。



从上方看到的工事景观。



在战后时期,这根铁管被当作电线杆的桩基 (?) 使用,木头通过铁丝绑在上面。

请注意铁管上的法兰以及残留的扁平弹簧碎片



入口和下层房间作者当时不知为何没有拍摄。与此同时,这些细节其实非常有趣,能够帮助理解这个永久火力点的独特之处。好在已经有人替作者完成了这件事。

以下是谢尔盖·马拉霍夫 2008 年拍摄的照片。谢尔盖与作者不同,他并不嫌麻烦,还亲自爬下去拍摄了内部的设备。



配重系统的滑轮,带有内部活动管的套管,管口带法兰。



下层房间里的配重钢缆与滑轮



混凝土配重和带滑轮的套管



带弹簧的活动管法兰特写。顺便说一句,这个“弹簧”可能根本不是弹簧,而是被扭曲的半截垫圈。当时应该仔细观察才对。



这张照片拍摄于 2019 年秋天清理之后,可以清楚看到带有圆角的典型装甲门门框,以及中央混凝土基座的结构,上面有一根管子和绞车的固定装置。此时管子处于放下状态。

神秘的建筑,不是吗? 从 2008 年起,防御工事爱好者们就一直在猜测:这到底是什么?猜测的版本从迫击炮阵地到观察点都有。直到 12 年之后,才出现了一些眉目……



在 Axis Histori 论坛上,用户 vladimir 发现了一张类似构筑物的图纸,据一些资料显示,斯维尔河上大约建有两座这样的构筑物。

不难看出,这确实是芬兰式“托布鲁克”的一种变体,带有可活动的 60 毫米厚装甲板盖,适合用 MG 类机枪进行全方位射击,用以在火力下把守该据点的后方通道。与德国同类构筑相比,这里混凝土体积小得多,也不需要为机枪班建造独立的掩蔽所。遇到炮击危险时,装甲盖可直接放下,装甲门关闭并封锁。结果是,两人的机枪班既不显眼,又能可靠地躲避炮火。缺点是空间确实有些狭窄,但要想活命,人总能想出办法。想象一下,在“钢筋混凝土战壕”里两名苏军机枪手带着马克沁机枪得如何受苦?我觉得那更糟。而这个构筑的优点则是视野极佳、射击机动性好且不易被发现。

现在又找到了几张来自芬兰战时照片档案的照片,日期标注为 1942 或 1943 年,正是拍摄该火力点施工的照片。作者推测,对该构筑物的识别问题应该不再有疑问。芬兰人称其为“近距防御用机枪巢”。



(照片注)模板尚未拆除,射击扇区内的树林尚未砍伐。



装甲盖处于抬起位置,装甲门已封闭。轻机枪方便地安放在混凝土坡面上,以略向下的垂直仰角对近距接近者射击。



火力点内部视角,可以看到盖子的边缘和绞盘。看起来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混凝土凸台,以便机枪手操作更为方便。

而到了 2024 年 9 月,在谢尔盖·潘凯维奇的照片中,这个构筑物的样子已经有所不同。那根管子被人不知为何拔走了,希望它不会被当废铁卖掉,而洞口则被一块金属圆盘封住了。现在就不太清楚整个装置原本是如何运作的了。





您可能会问,那炮兵掩体的入口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靠近河岸陡壁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同样开凿在岩石里的壕沟,尽头是一个混凝土加固的入口,通向地下,后面清晰可见覆盖在炮兵掩体上的人工土丘。





从入口覆盖层俯瞰斯维尔河下游的景色。



在旁边,靠近陡壁的地方,还有一条壕沟,呈直角转弯,通向另一处地下入口。



沿壕沟向相反方向的视角

看起来是朝向后方。我不太确定拍摄点具体位置,但大概就在这个入口附近。

我们稍后会从地下再次回到这里,但现在先返回第一个入口。



入口同样设计成死胡同形式,右侧装有装甲门。入口由防御射口保护,而右侧台阶上,显然用于放置弹药,节俭的芬兰人现在就像鞑靼人一样脱掉鞋子。



保存完好的装甲门箱。我们跨过高门槛,立刻向左转。



进入后,我们看到由三个房间连成的通廊,最后一个房间是用于L-17炮的炮位壕舱,中间的房间类似前厅,左侧有厕所,右侧有第二个入口。



第一个房间相当宽敞。

天花板上的各种挂钩和管道残片表明,这里曾配备生活保障系统,如通风、供水和取暖设施。这个壕舱既可以作为驻军休息场所,也可以用来储存弹药和野战补给物资。



回头看入口部分。墙上有入口防御的射口,以及一个用于炉管或通风管的孔(?)

我们进入中间那个体积较小的房间,相当于一个前厅,通过同样被装甲门保护的门洞,小心翼翼地像獾一样向外窥视。你还记得我们之前沿地面走过时看到的那个带孔的石头吗?







通过装甲门箱返回。里面又散落着一只“芬兰靴子”。



回到前厅后,正对装甲门的位置,作乾拍下了这件被弹片严重打击、底部有孔的残件。向右是通往炮位壕舱的入口,向左是我们之前已经参观过的第一个宽敞房间。不排除这里曾是带化粪池的厕所。



我们进入炮兵壕舱。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另一扇装甲门,并比前厅地面爬高大约1.5米。那扇门上有被内部破坏的痕迹,可能有人试图拆除门框去卖废铁。左侧是卫生间,右侧是第二个通向外部的出口。



我们沿台阶上到炮兵壕舱,从一个略带角度的位置稍微抬高拍照,四下看看。





照片中我们的队长阿列克谢·西加耶夫用手电照亮 L-17 炮装置装甲箱上的铭牌/刻印。



在壕舱左侧布置有两个用于放置已经射出的弹壳的下坑(弹壳坑)。



通过一个小型竖井,弹壳坑(скобтрап)通向机枪装甲罩。



在壕舱右侧有一个入口,背部区域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



天花板上布置有用于安装 L-17 炮的支架。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联的防御工事中,L-17 炮上方沿轴线通常安装 2 或 3 个大型环形支架以固定炮位。而这里的支架更多、更稀疏一些。



L-17 炮中央也有一个圆形的弹壳排出孔,但它并不通向外部,而是通向弹壳收集坑。



这是苏联制造的 L-17 炮装置安装在芬兰防御工事中的实例,这显然不是苏联本土工事。此类工事总共只有10处。照片来自芬兰军事档案馆。

请注意链接,我们继续往下看……





从内部看装甲箱。



透过装甲箱的射口视角

现在最有趣的部分来了。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在装甲箱上看到序列号。









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在铣削表面上的标记:07-6 № 3545。

这些标记惊人地接近四位数编号的 L-17 装甲箱,这些装甲箱据信是在维堡防线(Выборгский УР)被缴获,并记录在 1942 年 10 月的芬兰照片中。关于缴获的苏联装甲箱的详细资料可以参考这里:

因此,我心生疑问,这些装甲箱可能不是拍摄时在缴获地点,而是在已经安装的位置?从日期上看非常相似。



照片来自芬兰军事照片档案

是时候爬进机枪装甲碉堡了。扶手绳(скобтрап)设计得很方便,两侧还有护栏。到处都能看到对人员的关照:







通过它,我们进入了芬兰机枪装甲碉堡,内部仍保留着机枪支架和一根奇怪的管子。





奇怪的管子——芬兰1941年式机枪装甲罩内景。



在机枪射口上方固定着一个薄铁护罩。上面应当标有用于盲射(预先瞄准射击)的参考刻度/标记。





机枪手从这里观察外部环境的大致视角就是这样。只是现在被绿植遮挡了视线。



复杂的护罩形状令人有些惊讶,同样令人意外的还有射口下方设置的小便器。



你觉得这个装置如何?它可能用于什么用途呢?



这是“马克沁”机枪的弹壳排放装置。射出的弹壳通过管道落入位于炮兵掩体下方的集槽中,同时提供排气功能,以防驻军吸入废气中毒。



从装甲机枪罩平台向下看,可以看到供水孔用于机枪护罩冷却,以及火药气体排出孔。有些孔不知为何被泡沫封堵或堵上了类似蘑菇状的物体。





从芬兰战争照片档案中可以看到,苏联防御据点的两个炮兵设施之一正在建设中,其射口朝东,对准教堂方向。





此时L-17装甲盒尚未安装,而上方照片中已经悬挂到位。

遗憾的是,通常与编号A8212建筑物关联的其他照片,并非拍摄自该建筑,除非照片被镜像处理。从正面看,苏联的装甲罩在右侧,而公开的芬兰照片中在左侧。此外,石块和碎石砌体也与苏方的建筑结构不符。

未完待续。(感谢收看本频道编译的内容)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山西王阎锡山的妹妹,没来得及跟哥哥逃到台湾,她的结局如何?

山西王阎锡山的妹妹,没来得及跟哥哥逃到台湾,她的结局如何?

鹤羽说个事
2025-11-04 16:56:07
有点被迫?C罗谈求婚:乔治娜向我要了一枚戒指,我没有单膝下跪

有点被迫?C罗谈求婚:乔治娜向我要了一枚戒指,我没有单膝下跪

茜子足球
2025-11-05 12:23:32
98年他花5万买下上海弄堂破阁楼,邻居都笑他痴,20年后全都闭嘴了

98年他花5万买下上海弄堂破阁楼,邻居都笑他痴,20年后全都闭嘴了

温情邮局
2025-10-21 11:41:22
一个让元朝和明朝都翻车的计划,700年后,我们还能再试一次吗?

一个让元朝和明朝都翻车的计划,700年后,我们还能再试一次吗?

小豫讲故事
2025-11-04 06:00:03
烧成骨架的残骸,开始反噬电车行业,吹牛造成的恶果

烧成骨架的残骸,开始反噬电车行业,吹牛造成的恶果

柏铭锐谈
2025-10-31 16:38:05
上海市规模较大的二十家医院

上海市规模较大的二十家医院

王晓爱体彩
2025-11-05 09:33:42
中产真没钱!孩子的国际学校退费潮来了,全家都在“教育降级”

中产真没钱!孩子的国际学校退费潮来了,全家都在“教育降级”

阿器谈史
2025-11-02 21:47:50
特朗普支持率崩盘!白人集体倒戈,经济政策失利,美陷入信任危机

特朗普支持率崩盘!白人集体倒戈,经济政策失利,美陷入信任危机

南宫一二
2025-11-05 07:47:34
苏州地铁暗战:百强县张家港为何主动“弃赛”?背后暗藏三重博弈

苏州地铁暗战:百强县张家港为何主动“弃赛”?背后暗藏三重博弈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5 00:53:01
前谷歌CEO砸1亿养情人,逼婚不成反目,法庭互撕太狗血

前谷歌CEO砸1亿养情人,逼婚不成反目,法庭互撕太狗血

三言科技
2025-11-01 09:18:12
任天堂:84%的NS1玩家已经升级到了NS2设备

任天堂:84%的NS1玩家已经升级到了NS2设备

游民星空
2025-11-05 12:24:17
福建企业家苏新添追悼会!全村人送别,村头到村尾,网友:他值得

福建企业家苏新添追悼会!全村人送别,村头到村尾,网友:他值得

裕丰娱间说
2025-11-05 00:19:09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张鴘喜欢软软糯糯
2025-11-03 10:56:11
《树影迷宫》出圈理由:廖凡的演技,张可盈的脸,刘琳的衣品

《树影迷宫》出圈理由:廖凡的演技,张可盈的脸,刘琳的衣品

星宿影视鸭
2025-11-04 17:08:19
火箭男模军团开启3连客!KD防守成最佳 两替补1数据包揽联盟前二

火箭男模军团开启3连客!KD防守成最佳 两替补1数据包揽联盟前二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05 10:18:29
中央让谭震林撰写纪念毛主席的文章,谭说:尽是歌功颂德,没新意

中央让谭震林撰写纪念毛主席的文章,谭说:尽是歌功颂德,没新意

荣兮史说
2025-11-05 12:36:29
俄乌大结局终于要来?最大罪人已浮现,泽连斯基终于等来美方信号

俄乌大结局终于要来?最大罪人已浮现,泽连斯基终于等来美方信号

漫步独行侠
2025-11-05 11:12:25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39健康网
2025-10-28 19:30:54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周哥一影视
2025-10-23 12:39:17
“我弟也要结婚,所以要两套陪嫁房”未婚妻分手:退婚,不嫁了

“我弟也要结婚,所以要两套陪嫁房”未婚妻分手:退婚,不嫁了

多久情感
2025-11-03 21:59:16
2025-11-05 13:43:00
胡侃杂史 incentive-icons
胡侃杂史
中外军事科技与古代历史以及冷热兵器
2019文章数 4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美国上演极致"流氓外交" 让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头条要闻

牛弹琴:美国上演极致"流氓外交" 让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体育要闻

开拓者的11号签,变成了灰熊未来核心?

娱乐要闻

王家卫事件再次升级,可怜了这些明星

财经要闻

中方官宣!对美关税,调整!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投票在即,大股东反对

汽车要闻

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 赛力斯登陆港交所主板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教育
时尚
手机

亲子要闻

如果妈妈感觉很累,孩子是不会快乐的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教育要闻

中考语文命题病历:第14例|2025年北京卷默写——诊断:刁难学生

2025羽绒服8大流行趋势,温暖时髦过冬天!

手机要闻

数码闲聊站疯狂爆料,iQOO、荣耀、OPPO新机全在路上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