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瑞田
![]()
后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写道:“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墨色的生发、宣纸的渗化,尤其是毛笔工具的特性为书法线条的丰富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成为书法的无声语言。因此,毛笔在时间和空间范畴内进行的各种运动,自然有着诸如力量、节奏、形体、气韵等诸多技艺要素。
擅长行草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支荣慧深知线条的重要性,他饱汲传统营养,深入探究毛笔运动规律,通过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体现创作时的心态和个性。其书法已初有自家面目——刚柔兼济,动静和谐,疏密相间,欹正顾盼,笔意秀含其中,力求劲健洒脱,墨气苍古,尤其讲究浑然一气,展现中国传统书法的美学质感。
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笔意赞》中有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内容,书者通过不可复制的书写,获得无限意境神韵。人之气质乃人之魂,书法之气质则书法之魂。支荣慧书法提按顿挫方圆转折之下,线条循着情感起伏变化,隐含一股文人之气,源自其独特的思维品质和人格趣味。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则说用笔“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意即以汉字为根据创造的书法形象是形态美和情意美的统一。行草书在诸体中最能抒情达意,支荣慧看重笔意,用点画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内心情愫,以及意匠独运时所呈现的功力、神态和风格,在富有节奏的线条流动中,完成主体意识、情调、美感的张扬与释放。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宗白华之论切中肯綮,发人深思。支荣慧心悟神会,擅长寓动于静,创造情感与象征统一的情意美,而又在动态之中凝聚成静态的生命形象,化为浓郁的神韵。
随着书法学习的深入,不仅考察书者的技巧和功力,更多的是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支荣慧的书法不论取何形制,都透露出文人气质。他将书法视为寄寓性灵、陶冶情操的形式,书法是他素养的体现,是他人格理想、学识积淀、才华禀赋、精神境界的综合与升华。这些要素的生成绝无捷径,举毕生精力沉潜为学,方能养就“文人之性质”。
当代书法界的艺术视野比古人开阔得多,支荣慧书法以柳楷为基,继而取法“二王”、王铎、李邕、《袁安碑》、《西狭颂》等,把艺术的触角伸向古人碑帖中汲取养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从而渐渐熔铸锻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要发扬光大其精华。提升书法的文化品位,弘扬书法艺术的文化意识,不把传统变成文本,而是变成一种精神,才能达到艺术创新。书法是一种学术文化,是文化的审美呈现,支荣慧以学、文养书,照此路子坚持下去,他会为书法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张瑞田,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
![]()
在凤凰网发表的截图
艺术简介:
支荣慧,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曾在珠海举办个人书法展。组织策划全国百名书法名家公益“咏建阳”活动、“朱子文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咏武夷茶”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作品被全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及政府机构收藏,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有一百余篇随笔、诗歌发表于《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福建日报》《各界导报》《兰州日报》《厦门文学》等报刊,有三十余首诗词发表于《书法导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