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人造汽油研制成功,每升油价不到3元!中国将成为能源大国?

0
分享至

2024年9月27日,环球网旗下平台披露了我国在人工合成燃料领域取得的关键性进展。一种被称作“液态阳光”的新型清洁燃料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其燃烧产物仅为水和二氧化碳,并可通过碳捕集技术实现接近零排放的环保目标。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燃料的生产成本已压缩至每升仅2.17元,远低于当前市场汽油价格,为能源消费端带来巨大想象空间。这项技术究竟如何实现?如今是否已在实际中投入使用?





为什么我们要折腾“人造汽油”?

提到汽油,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昂的价格。近年来,国内成品油单价频繁突破8元甚至逼近9元大关,不少私家车主感叹日常出行负担沉重。

然而油价上涨并非由加油站单方面推动,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与国内因素。石油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更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石——从化妆品中的基础原料到大型工程机械的润滑剂,几乎无处不在。



正因如此,中国对原油的需求持续旺盛。遗憾的是,国内探明储量相对有限,且多数资源埋藏深度较大、开采难度高,导致每年必须依赖大规模进口来满足需求。

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长期作为我国主要供应方,尽管进口渠道日趋多元化,但全球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仍直接影响我国采购成本,这部分额外支出最终都会反映在零售油价上。



除了国际采购环节,从原油提炼到终端销售的过程也推高了整体成本。原油运抵国内后需经过炼化厂复杂的分馏与精制流程,才能产出符合标准的汽柴油产品。

随后,这些成品油通过铁路、管道或油罐车运输至区域储油基地,再配送至各地加油站。整个链条涵盖物流、仓储、人力及管理开支,层层叠加使得终端售价居高不下。



此外,成品油在我国还需承担增值税、消费税等多种税费,这些法定支出同样计入最终售价之中。出于对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性的双重考量,国家早已着手探索替代路径——能否通过人工方式制造汽油,从而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这并非空想,事实上自数年前起,科研机构便已悄然布局相关研究。2022年3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传来突破性消息: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装置成功完成连续运行试验!



这一成果标志着“人造汽油”不再停留于实验室概念阶段,而是迈出了通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那么,这项将废气转化为燃料的技术,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二氧化碳怎么就成了汽油?

将二氧化碳转变为可燃液体燃料,听起来仿佛神话传说中的点石成金,实则依托严谨的化学反应机制。核心原理是利用氢气与二氧化碳发生催化加氢反应,生成碳链结构类似于传统汽油的烃类化合物。

不过,这条技术路线充满挑战。二氧化碳分子极为稳定,化学活性极低,难以直接参与反应,素有“惰性气体”之称。



过去尝试多采用间接法,即先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再进一步合成燃料。但此类方法副反应频繁,容易生成大量甲烷而非目标产物汽油组分,收率始终不理想。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团队之所以实现突破,关键在于自主研发出一种高效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以四氧化三铁为主体框架,掺杂钠元素进行改性处理,显著提升了反应选择性和转化效率。



在特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该催化剂能引导二氧化碳与氢气直接合成C5-C12范围内的液态烃,正是汽油所需的主要成分。历经小试验证、中试放大直至千吨级示范装置稳定运行,技术成熟度已达新高度。

实验数据显示,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整体转化率高达95%,所产汽油辛烷值超过90,完全满足国VI排放标准要求。这意味着它不仅能直接用于现有燃油汽车,还具备更低的污染物排放特性。



当然,也有观点提出质疑:整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是否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确实,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合成过程所需的电能或热能投入可能高于燃料本身释放的能量。

但研究人员强调,其战略价值并不在于能量净收益,而在于实现能量形态的高效储存——将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便于运输和使用的液体燃料。



这就相当于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力封装进油桶,解决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难储存的核心瓶颈。目前,千吨级示范项目已投入实际运行,虽然年产量仅为1000吨左右,但已具备商业化雏形。

未来若实现规模化复制,单位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这项技术真能让中国跃升为全球能源强国吗?





能源大国的未来

“能源大国”四个字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深切期待。但要真正跻身这一行列,仅有技术创新远远不够,还需构建完整的能源生产、储备与输出体系。

石油为何能主导全球能源格局百年之久?不仅因其储量庞大,更在于其卓越的实用性。



液态形态赋予其高能量密度和便捷的储运优势,加满一箱油即可支持车辆行驶数百公里,补能效率远超当前主流电动车。

相比之下,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虽取之不尽,却面临一个致命短板:储能困难。电力一旦发出就必须即时使用,缺乏经济高效的长时储能手段;电池技术尚未实现革命性突破,充电速度也无法媲美加油体验。



而“人造汽油”的诞生,恰恰提供了破局思路。它以二氧化碳和绿氢为原料,通过催化反应将可再生能源固化为液态化学能。

此举不仅为风能、光能找到了落地应用场景,还能有效回收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推动形成闭环碳循环系统。设想一下:未来可用海上风电电解水制氢,同时捕集钢铁厂、水泥厂排出的CO₂,两者结合合成清洁燃料。



如此一来,既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又创造了高附加值能源产品,真正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已于2025年9月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年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部分油田还试点应用CO₂驱油技术提升采收率,践行“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创新模式。

从国家安全角度审视,一旦“人造汽油”实现大规模量产,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显著下降。我们将摆脱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影响,甚至具备向海外输出整套技术方案的能力。



尽管现阶段仍面临能耗偏高、设备投资大等现实难题,但正如科研人员所言,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走低、电解水制氢效率不断提升以及工艺流程不断优化,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或许不远的将来,由中国制造的合成燃料不仅能全面覆盖国内需求,还有望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供给力量。理想虽远大,但每一步都需踏实前行。





“人造汽油”的成功研发,不只是单一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场能源认知的深刻变革。

它让我们意识到,曾经被视为污染源头的二氧化碳,其实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三元汽油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尽管前路仍有诸多障碍待跨越,但方向已然清晰,步伐日益坚定。无论是保障国家能源自主可控,还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亦或是增强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这项技术的意义早已超越“便宜加油”本身。

它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也体现了国家在前沿科技领域的长远布局与战略定力。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或许无法完全理解其中复杂的催化机理,但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希望:更清澈的空气、更亲民的出行成本、更自主的能源未来。

通往能源强国的道路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一次这样的突破,都在为中国在全球能源版图中赢得更多主动权增添砝码。



主要信源

新能源车不香了?人造汽油研发成功,1升2.17元,比用电更环保——2024-09-27 14:44·科技眼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光明网 2025-09-10 二氧化碳制汽油成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出品——澎湃新闻 2022-03-12 中科院重大科技突破:二氧化碳变汽油技术升级——界面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就在今天!11月6日凌晨,跳水界传来全红婵、王伟莹、陈芋汐消息

就在今天!11月6日凌晨,跳水界传来全红婵、王伟莹、陈芋汐消息

陈意小可爱
2025-11-06 06:12:38
邵佳一掌舵国足!媒体人热议:别把人家害太惨了,难度非常非常大

邵佳一掌舵国足!媒体人热议:别把人家害太惨了,难度非常非常大

奥拜尔
2025-11-05 17:26:48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饰演“丘处机”成名,与疾病斗争多年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饰演“丘处机”成名,与疾病斗争多年

振华观史
2025-11-05 15:18:36
股票起飞前,"换手率"都会出现这样的特征,不懂的散户请不要炒股

股票起飞前,"换手率"都会出现这样的特征,不懂的散户请不要炒股

股经纵横谈
2025-11-05 17:30:10
奉劝所有中国人,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说出事实

奉劝所有中国人,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说出事实

百态人间
2025-11-06 05:15:03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雷科技
2025-11-03 22:13:43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是如何救援空间站宇航员的,美俄都没有这能力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是如何救援空间站宇航员的,美俄都没有这能力

讲者普拉斯
2025-11-05 20:51:42
统一信号如此强烈!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已有数十万人更换身份证!

统一信号如此强烈!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已有数十万人更换身份证!

李博世财经
2025-11-05 09:56:07
星光黯淡,官方:库里、巴特勒、追梦、小萨和拉文均缺席勇王之战

星光黯淡,官方:库里、巴特勒、追梦、小萨和拉文均缺席勇王之战

懂球帝
2025-11-06 08:45:06
欧盟公开指责中国 “冷酷无情”,称处决叛徒影响中欧互信,遭中国揭双重标准

欧盟公开指责中国 “冷酷无情”,称处决叛徒影响中欧互信,遭中国揭双重标准

暮光视界
2025-11-05 23:50:24
退休夫妇从32楼跃下,3年后房被贱卖,买主深夜竟听天花板有脚步声

退休夫妇从32楼跃下,3年后房被贱卖,买主深夜竟听天花板有脚步声

罪案洞察者
2025-09-23 14:37:35
北京团结湖街道帮“猛火炒饭”开档口 “地摊厨神”告别东躲西藏

北京团结湖街道帮“猛火炒饭”开档口 “地摊厨神”告别东躲西藏

新浪财经
2025-11-05 00:55:46
共和党在美国四个州的选举中大败!特朗普中期选举堪忧

共和党在美国四个州的选举中大败!特朗普中期选举堪忧

项鹏飞
2025-11-05 20:53:35
75岁刘晓庆穿“露大腿”短裤火上热搜,叶童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75岁刘晓庆穿“露大腿”短裤火上热搜,叶童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农城浪子
2025-10-25 22:42:12
中科大硕士求职比亚迪被拒,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HR:问你母校!

中科大硕士求职比亚迪被拒,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HR:问你母校!

知晓科普
2025-11-05 15:21:19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辉辉历史记
2025-11-05 08:51:15
国足新主帅出炉!名记:邵佳一确认当选,执教西海岸胜率36%

国足新主帅出炉!名记:邵佳一确认当选,执教西海岸胜率36%

奥拜尔
2025-11-05 17:03:23
害死吴石的谷正文,晚年性情大变?1990年他扬言:杀李登辉很容易

害死吴石的谷正文,晚年性情大变?1990年他扬言:杀李登辉很容易

文史达观
2025-11-05 17:36:09
中国希望看到的一幕将发生,特朗普紧急发文,这一次他真的输不起

中国希望看到的一幕将发生,特朗普紧急发文,这一次他真的输不起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5 09:05:21
女子水洗貂退货后续:老板娘起诉了,买家已社会性死亡,底裤被扒

女子水洗貂退货后续:老板娘起诉了,买家已社会性死亡,底裤被扒

阿纂看事
2025-11-06 08:06:17
2025-11-06 09:55:00
米果说识 incentive-icons
米果说识
我觉仲夏苦短,你说蝉鸣悠长。
3687文章数 4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头条要闻

90后女业主"房贷倒挂":房子贷款650万 市价仅360万

头条要闻

90后女业主"房贷倒挂":房子贷款650万 市价仅360万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教育
房产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数码要闻

Siri 最强外援:消息称苹果拟每年支付 10 亿美元集成谷歌 Gemini

教育要闻

小升初几何题难倒了无数考生,就连学霸也摇头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