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深入了解还不知道,一经查证真是令人震惊不已!
2
人们常说李嘉诚是香港最富有的人,可谁能料到,他在香港的地产帝国其实只是表象,真正的财富重心早已悄然转移——英国,才是他隐藏最深的“财富心脏”。
3
那么,这位华人商界巨擘在英国究竟布局了多少资产?又为何将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国家视为自己的核心金库?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
从潮州少年到香港超人
5
一提到李嘉诚,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地产大王”、“香港首富”这样的标签。
6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如今已年逾九旬的商业巨擘,其财富版图的核心早在多年前就已不再局限于维多利亚港畔。
![]()
7
1940年,战火逼近广东潮州,年仅12岁的李嘉诚随家人仓促迁往香港避难。
8
抵达香港不久,父亲因肺结核病逝,作为家中长子,他被迫中断学业,挑起养家重担。
9
他先是在茶楼做侍应生,每日清晨四点起床;随后进入舅父的钟表店当学徒;最终转至一家五金厂担任推销员,靠着勤奋与敏锐逐渐积累经验。
![]()
10
彼时的香港百废待兴,机遇遍地,但也充满残酷竞争。
11
李嘉诚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积攒下一笔启动资金。1950年,22岁的他毅然决定自主创业。
12
他四处筹措5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下一间简陋厂房,挂出“长江塑胶厂”的牌子,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
13
起初业务发展顺利,但他急于扩张产能,忽视了品控环节,导致产品质量大幅下滑。
14
客户纷纷退货,订单锐减,企业一度濒临破产边缘。
15
这次失败给了他深刻教训:商业成功不能只靠速度,品质与信誉才是立足之本。
![]()
16
他没有放弃,咬牙坚持整改生产线,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逐步重建市场信任。
17
1957年,他在一本意大利杂志上发现塑胶花在欧洲掀起热潮,立即调整方向,全力投入生产。
18
这一次决策精准无误,产品迅速风靡香港及东南亚市场,长江塑胶厂由此站稳脚跟,并更名为长江实业。
![]()
19
事业步入正轨的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迎来转机。
20
他与表妹庄月明感情深厚,后者不仅给予情感支持,更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帮助,让他能全心投入打拼。
21
而李嘉诚也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很快意识到: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土地资源极其稀缺,房地产才是未来最大的财富引擎。
![]()
22
1958年,他在北角建成第一座工业大厦,标志着正式进军地产领域。
23
然而好景未久,1967年香港爆发“反英抗暴”运动,社会动荡,楼市暴跌,大量投资者恐慌抛售房产。
24
李嘉诚却逆势而行,趁低价大量购入土地与旧楼,囤积优质资产。
![]()
25
事实证明,他又一次判断准确。
26
局势很快稳定,地价迅猛回升,他手中的物业价值翻倍增长,收获巨额回报。
27
1972年,长江实业成功登陆港股,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华资地产公司之一,李嘉诚跻身“华资五虎将”行列。
![]()
28
但他并未止步于此,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目标。
29
当时英资主导的和记黄埔是香港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企业,市值远超长江实业数倍。
30
其业务横跨港口、地产、能源、通信、零售与日化等多个关键行业。
![]()
31
例如今天遍布全球的屈臣氏药妆店、覆盖全港的百佳超市,均隶属于和黄体系。
32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操作与资本博弈,李嘉诚成功实现对和记黄埔的控股。
33
这场收购震动整个亚洲商界,他也因此被冠以“超人”称号,声望达到顶峰。
![]()
34
整个八十年代,他的商业触角不断延伸,构建起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庞大帝国。
35
到八十年代末,李嘉诚已成为无可争议的香港首富,影响力遍及政商两界。
![]()
36
押注英国的大手笔
37
进入九十年代,当其他港商仍聚焦本地市场争夺时,李嘉诚已悄然将战略目光投向海外,尤其锁定英国。
38
2005年,他旗下的长江基建以5.57亿英镑拿下英国天然气管道运营商WWU近九成股份。
39
这笔交易震惊欧洲能源圈:一位来自亚洲的企业家竟意图掌控英国的能源命脉?
![]()
40
但这仅仅是序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各国财政吃紧,不得不甩卖国有资产自救。
41
李嘉诚果断出手,以58亿英镑高价收购英国电网公司UK Power Networks。
42
该公司掌控伦敦及英格兰东南部电力供应网络,交易当时被广泛质疑为“天价接盘”。
![]()
43
然而十年之后,该企业的估值飙升至150亿英镑,接近翻了三倍。
44
更重要的是,电力属于刚性需求,每年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45
李嘉诚深谙其中逻辑: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成本虽高,但具备长期稳定性,收益常与通胀联动,堪称“旱涝保收”的黄金资产。
![]()
46
尝到甜头后,他的扩张步伐愈发坚定。
47
2010年,收购英国北部天然气网络;次年,又拿下诺森伯兰水务公司。
48
与此同时,通过和记黄埔推动英国电信整合,旗下Three UK一度占据全国移动通信市场四成份额,成为行业巨头之一。
![]()
49
2019年,他又豪掷46亿英镑,一举并购英国最大酒吧连锁Greene King。
50
这家企业运营超过6000家酒吧,遍布城乡各地。
51
外界不解: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为何要投资如此传统的消费场景?
![]()
52
答案其实清晰:英国人素有饮酒文化,酒吧不仅是社交场所,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抗周期属性。
53
至此,李嘉诚已在英国建立起庞大的公用事业网络:控制全国30%的电力配送系统,掌握25%的天然气供应量。
54
七大主要水务公司中,三家已被纳入囊中;就连伦敦地标金丝雀码头,也有三栋摩天大楼归于李氏家族名下。
![]()
55
这些资产每年贡献超200亿港元收入,占其家族总财富的六至七成。
56
换言之,英国已实质成为李嘉诚全球财富体系中最核心的“现金奶牛”。
![]()
57
光环背后的阴影
58
尽管商业成就举世公认,但他在英国的大规模布局也引发越来越多争议。
59
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间英国居民电费上涨高达120%。
60
其中由外资掌控的公用事业公司收费水平,平均比本土企业高出18%。
![]()
61
英国民众普遍不满:为何要为外国投资者的高额利润埋单?
62
更令人诟病的是服务品质。
63
李嘉诚旗下的水务公司,将高达80%的利润用于股东分红,却在管网维护方面极度吝啬。
![]()
64
仅泰晤士河流域,因管道老化导致的净水泄漏每年达6.2亿吨,足以满足2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
65
这一数据曝光后,公众愤怒情绪高涨,议会辩论激烈,舆论压力陡增。
![]()
66
面对批评,李嘉诚方面回应称:
67
集团为英国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并投入数千亿资金升级基础设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68
这些说法确有依据,但从普通民众角度看,他们更在意每月账单是否合理。
![]()
69
尤其是当得知香港居民用电价格仅为伦敦的三分之一时,英国公众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70
2018年,时年90岁的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由长子李泽钜接管。
71
他本人则转向慈善事业,其创办的基金会已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捐赠逾百亿港元。
![]()
72
但值得注意的是,家族在英国的扩张并未因此放缓。
73
2024年,长江基建获准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取得二级上市地位,意味着李氏资本将在英国金融市场扎根更深、停留更久。
![]()
74
结语
75
真正的顶级富豪从不会把所有筹码押在一个地方,也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底牌。从潮汕小城到维多利亚港,再到泰晤士河畔,李嘉诚用半个多世纪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财富布局。当我们终于看清这张庞大棋局时,不得不由衷佩服这位商界巨人的前瞻视野与战略定力。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如今竟成了这位华人首富最可靠的“自动提款机”。
![]()
76
参考文献:1.中国青年网-2012-11-24——《揭秘李嘉诚的传奇爱情:一生只爱一人--青春励志--中国青年网》2.和讯网-2020-10-08——《李嘉诚也撑不住了?突然宣布:永久关闭25家店!裁员800人》3.澎湃新闻-2018-03-16——《90岁李嘉诚宣布退休,香港“超人”时代结束》4.福布斯中国-2024-08-21——《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在伦敦交易所第二上市》
![]()
77
![]()
78
![]()
79
![]()
8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