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高校迎来史上最疯狂的申请季!
3万多名2008年前后出生的“双非宝宝”,如今已经17岁。
他们将与本地考生、内地自修生一起,争抢香港仅有的1.5万个大学名额。
究竟是留在香港继续竞争,还是回内地另寻出路?
这群手握香港身份证的特殊一代,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
什么是双非宝宝?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都不是香港人,但孩子在香港出生,自动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宝宝。
从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大约有20万个这样的孩子出生。
![]()
而这一切,都要从2001年的一个案子说起。
当时有个姓庄的先生带怀孕的妻子去香港探亲,孩子意外在香港出生了。
按照当时的规定,这孩子得被送回内地。庄家不服,把官司打到了香港终审法院。
![]()
法官们看了看数据,发现这种情况非常稀少,觉得影响不大,就判决说:
以后只要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不管父母是谁,都能拿香港身份。
这个判决在当时的影响或许真的不大,但2003年,内地开放了“香港自由行”政策。
![]()
去香港变得特别方便,再加上那时候内地还在执行计划生育,生二胎要罚款。
于是,很多家庭就决定,去香港生孩子。
不仅能避开罚款,还能让孩子拿到永居身份,简直是一举两得。
![]()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教育在很多内地父母心中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使用中英双语教学,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大学更是世界排名靠前。
将来如果想回内地读书,可以申请专门的通道,毕竟内地许多大学都会预留名额给港籍学生。
![]()
如果不想回,也能通过DSE成绩,申请全球280多所大学。
因此,赴港生子渐渐成了一股潮流,尤其是2008到2011这几年。
每年有超过3万个双非婴儿在香港出生,占了当年香港新生儿总数的37%。
![]()
香港的医院人满为患,本地孕妇连床位都订不到。
这下,香港本地人可忍不住了,他们在街头抗议,要求政府停止接收内地孕妇。
![]()
在他们的坚持下,2013年1月,香港开始实施“零双非”政策。
所有医院不再接收双非孕妇,除非她们的丈夫是香港人。
至此,这股持续了十年的生育潮,才戛然而止。
![]()
而对于此前出生的双非孩子来说,拿到香港身份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也并不轻松。
因为父母没有永居身份,很多孩子只能住在深圳,每天跨境去香港上学。
为了在8点前到达学校,这些跨境学童每天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
![]()
然后在7点前赶到口岸,排队过关,最后坐上校巴。
放学后,又是同样的路程倒过来走一遍。而最痛苦的,是遇到极端天气。
深圳下暴雨,学校停课,但香港那边天气正常,还得照常上学。
![]()
结果就是淋着雨过关,到学校时已经成了“落汤鸡”。语言是另一个大问题。
香港学校主要用粤语和英语上课,很多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孩子听不懂粤语。
刚开始上课就像在看没有字幕的外国电影,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
有些专业术语用粤语表达,和普通话完全不一样,适应起来特别困难。
更让人难受的是身份认同。
在香港,有些本地学生会把他们叫做“蝗虫”,说他们是来抢资源的。
![]()
回到深圳,又因为每天去香港上学而显得格格不入。
当别人问“你是哪里人”时,他们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仅如此,这种两地奔波的生活,对整个家庭都是考验。
![]()
很多母亲为了陪孩子,不得不辞去工作,专职负责接送。
家里的经济压力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
除了学费,还有交通费、在深圳的房租、各种补习班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
这种状况持续到2025年,第一批在2008年扎堆出生的双非宝宝,迎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们3万多人要上大学了,但香港八所公立大学每年给本地生的名额只有1.5万个。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香港一些新界的中学,DSE考试报名人数也比去年增长了32%。
![]()
面对这种情况,双非学生们必须做出选择:是留在香港继续竞争,还是回内地另寻出路?
选择留在香港,确实有它的吸引力。
香港的大学在国际上认可度高,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不错。
![]()
根据最新数据,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达到3.2万港元。
而且拿到学位后,可以通过IANG签证在香港工作,满7年还能申请永久居民身份。
但代价也很明显。首先是学费贵,即使是本地生,每年也要5到12万港元。
![]()
加上香港的生活成本,租个房间就要8000到12000港元一个月,对很多家庭来说压力很大。
更关键的是,竞争太激烈了,不仅要和本地精英竞争,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内地自修生。
相比之下,回内地读大学似乎是个更实际的选择。
![]()
学费便宜,一年只要5000元左右,是香港的八分之一。
生活成本也低很多,在深圳租房一个月3000到5000元就能搞定。
更重要的是,内地对港籍学生有很多优惠政策。可以通过DSE成绩直接申请,不用参加高考。
![]()
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校,每年都会预留名额给港籍学生,就算成绩一般,也能申请到双一流。
但他们也不得不重新适应内地的生活和文化节奏。
两方的优与劣,让很多双非学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
不过,到底选择留在香港,还是回内地,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觉得香港的国际化环境更适合自己,有人认为内地的机会更多、压力更小。
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是追求高收入和国际视野,还是更看重生活的舒适度和归属感。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越来越深,两地的差距正在缩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选香港还是选内地”将不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而对这20万双非宝宝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选择哪里,而是如何把手中的这张“身份牌”打好。毕竟,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都不是一张身份证,而是你的努力和选择。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