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联亚集团财报里的19%收入跌幅,给锐步的中国征程钉下沉重注脚。
![]()
▲图源:锐步母公司联亚集团2024年度财报
这个曾在1987年以14亿美元营收碾压耐克(同期8亿美元)的品牌,如今在淘宝、京东、抖音三大平台年销售额不及耐克天猫618首小时成交额的零头。
时间倒回90年代健身房,锐步Freestyle健美操鞋的白色身影随处可见。
![]()
▲图源:锐步广告
这款精准切入女性运动市场的单品,让品牌7年就从流行品牌跃居全球第一,1991年销售额飙升至27亿美元。
篮球赛场更曾是锐步的主场,奥尼尔、艾弗森的代言让其球鞋与乔丹鞋分庭抗礼,2001年甚至拿下NBA运动服独家制造权。
那时没人会想到,这个手握“女性市场+篮球IP”双王牌的巨头,会在潮流迭代中节节败退。
实际上,锐步的衰落早有伏笔。90年代职业经理人主导下,品牌押注90美元以下产品线,恰好错失“运动鞋成身份象征”的消费升级浪潮。
当耐克用可视气囊技术收割12-24岁核心客群时,锐步设计团队流失过半,明星效应沦为空壳。
2006年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收购锐步,本想借其篮球资源对抗耐克,却上演了“最昂贵的错误”。
阿迪不仅挤走锐步独占的NBA资源,更让其共享渠道、模糊定位:姚明代言的球鞋只停留在概念阶段,消费者连购买渠道都找不到。
2020年第二季度锐步销售额暴跌44%,市场价值缩水至10亿美元,阿迪最终以25亿美元将其甩卖给ABG,割肉超10亿美元。
而被ABG接手后,锐步陷入“轻资产陷阱”。
这家年营收320亿美元的“品牌银行”,将中国经营权授予联亚集团,自己专注IP授权却放弃品控与运营。
可联亚同时代理Nautica、SPYDER等多个品牌,2024年三大品牌收入销售额不如预期,暴露了轻资产模式的致命短板:当授权方精力分散、本土化能力不足,品牌就成了无舵之船。
ABG的“集中战略、分散执行”听起来完美,实则暗藏危机。
本土化响应的滞后中国运动市场早已进入“精准细分”时代:李宁深耕国潮、安踏押注户外,而锐步直到2025年才随ABG亚太总部落地上海布局本土化。
虽然资源投入的缺位轻资产不等于“零投入”,但对比安踏收购狼爪后组建专属运营团队、投入研发,锐步中国团队长期依赖联亚的共享资源,新品研发周期比竞品长,营销费用远远不足耐克。
没有资源托底的授权,终究是空中楼阁。
锐步的故事藏着所有品牌的生存法则:“靠单品登顶容易,靠体系扎根太难”。
![]()
▲图源:锐步官网
80年代靠Freestyle抓住女性市场,90年代靠篮球IP站稳脚跟,却始终没建立起应对潮流的核心能力——当消费从“功能需求”转向“文化认同”,当竞争从“产品比拼”升级为“生态较量”,缺乏自我革新的品牌终将被抛弃。
如今ABG仍在鼓吹亚太市场的20亿美元零售额与200亿美元美国市场的差距是“增长机遇”,但锐步的19%跌幅早已敲响警钟:“轻资产是放大镜,能放大优势,更能暴露短板”。
安踏对锐步的传闻收购,或许是其最后的翻盘机会,但前提是——别再让“下一个40年”,重蹈“昂贵错误”的覆辙。
参考消息:
南方都市报:《锐步再次易主?“扫货”不停的安踏盯上前全球第一运动鞋品牌》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