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最容易迷茫的阶段,它不像高中,没有人天天盯着你学,甚至很多家长会和孩子说“高中苦三年,到大学就轻松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见过一些同学费尽力气考到好大学之后,躺平、刷剧、打游戏。这种看起来的自由最容易让人迷失,到毕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既没方向,也没竞争力,才开始后悔。每次看见,我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
所以这期内容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看下去,哪怕只给你一点点启发也就值了。大学是你未来就业、进入社会最接轨的一段时间,我建议大家抓住这4条主线去规划,你一定能够收获自己想要的未来。
第一,要不要转专业。学什么专业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对现在的专业完全无感甚至痛苦,那你很难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大学第一步就是确认自己的专业,你需要去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有没有转入转出的限制,是否要求大一的专业课成绩等等。
很多同学录到不喜欢的专业,要么任命摆烂,要么跟风转热门。但是我想说,转或不转,都要靠自己搞清楚喜欢与不喜欢、适合还是不适合。所以大一是黄金试探期,你可以去目标专业的课堂蹭课,找学长学姐聊聊真实的情况,了解一下就业方向,别怕麻烦。
有的时候,一次选择真能够改变人生轨迹。当然,如果转专业没有成功,也不要害怕,大部分专业和未来的就业其实没有直接挂钩,你只需要确保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充实的就可以了。
第二,弄清楚大学重要资源的节点。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大学里其实藏着很多隐藏资源,比如说公派留学基金,很多学校都有出国交流交换半年甚至一年的机会。公派留学不仅包机票、包生活费,还是你开阔眼界、接触国际学术资源的绝佳机会。
一般这类项目会通过学校国际处或者教务处发布,留意官网通知,提前准备好语言成绩,比如雅思、托福、绩点和推荐信。很多项目大一下学期就可以开始关注,大二申请、大三出去,时间刚刚好。
再比如说入党,如果你未来想进体制、考选调生,有党员身份很重要,但入党也是有严格的时间和流程节点的。一般大一提交申请书,经过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阶段,整个过程要3年以上,所以尽早准备非常关键。
除此之外,像大创项目、科研竞赛也都有固定的申请周期,错过就要再等一年。建议大家开学就去找辅导员或者学长学姐要一份今年的校历和重要事项的时间表,提前规划,不错过想要的机会。
第三,确认主线任务,多去尝试。大学里最容易焦虑的就是什么都想要,却不知道主线在哪儿。所以我建议大家尽早确认1到2个核心目标:考研、保研、考公、就业或者是出国。它们可以是单线程,也可以多线并行,但是一定要有侧重。
比如说想保研,那你就要狠抠绩点,加上参加科研竞赛;想就业就要多实习,积累实操技能;想考公就得提前准备行测和申论,留意党员身份等等的要求。大学是你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参加社团、社会实践、跨学科竞赛,哪怕是失败的经历,也只是帮你排除一个不适合的方向,你可以朝着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进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保证成绩不掉线。绩点不是大学的全部,但它真的非常重要,评奖、交流、保研、转专业,甚至一些企业网申都会看GPA。哪怕你不追求高绩点,也尽量不要挂科,别让成绩成为你的绊脚石。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实习。这是我尤其想对不打算考研的同学要说的一点,一定要尽早实习。实习不是你大四才要做的事儿,从大二暑假开始就可以尝试投简历,做兼职,参加企业开放日。
你需要从实习中了解行业是怎么运转的,感受不同企业的氛围,发现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积累人脉和经验。我见过太多同学,直到毕业,简历还是一片空白,找工作只能海投加上碰运气,而那些从大二就开始实习的人,往往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手拿好几个offer备选。这就是实习的重要性。
大学这4年是你开始决定自己人生的起点,你可以参加社团、发展爱好、结交朋友,甚至允许自己偶尔摆烂,但一定不要停止思考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