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二年(532年)三月,高欢在韩陵与尔朱氏联军展开决战。
激战时刻,大将贺拔胜临阵倒戈,导致尔朱兆溃败,狼狈逃回晋阳(今山西太原)。
向来都是哪边势大,就往哪边倒的斛斯椿也是反戈一击,率部杀回洛阳,尽灭尔朱氏部曲,将尔朱天光等人生擒,并押送给高欢处斩。
事后,高欢废黜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和自己扶持的后废帝元朗,改立孝文帝元宏之孙、血统更正的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
![]()
四月底,高欢在洛阳“收割”一众寡妇后,返回邺城,专心对付尔朱兆。
次年(533年)正月,在高欢的多路围攻下,尔朱兆兵败,自缢而亡。
高欢随即入主晋阳,将晋阳作为大本营经营。
洛阳方面,高欢沿用了“霸府政治”。通过高隆之、孙腾、封隆之等心腹遥控朝廷。
不过为表示对皇室的尊重,高欢给予了元修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一次在酒宴上,高隆之与南阳王元宝炬发生冲突,被元宝炬胖揍了一顿。
高隆之本姓徐,却被高欢认作堂弟,可见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元修担心高欢不爽,处分了元宝炬。
高欢也将高隆之外放为并州刺史,给足了元修面子。
比起尔朱家族对元子攸、元恭的控制力度。高欢对元修,几乎就是放任不管的状态。
元修血气十足,不愿意做傀儡。高欢不管他,他自然要大干一场。
于是,元宝炬、宗室元毗,大将王思政,以及斛斯椿,便主动聚集在了元修的周围,帮着出谋划策。
这其中对元修影响最大的是斛斯椿。
斛斯椿觉得自己在铲除尔朱集团的过程中立下头功,理应获得巨额回报。但高欢没有满足他的愿望,让他颇感失落,因此主动加入元修的小圈子,竭力挑拨元修与高欢的关系。
在斛斯椿的建议下,元修首先增加了内都督部曲、扩大了禁卫军。
接着,元修拉拢贺拔胜,命其出镇荆州(治今河南邓州),并笼络其弟贺拨岳。
贺拔岳生于军事世家,能文能武。早年曾追随广阳王元渊镇压起义军,与哥哥贺拔胜一起镇守恒州。州城失陷后,便投奔了尔朱荣。
尔朱荣被杀的前一年,起义军首领万俟丑奴在关中称帝,尔朱荣派贺拔岳前去平叛。
贺拔岳担心打输了会获罪,打赢了功高震主,就请求让尔朱氏家族的某人担任统帅。
尔朱荣见贺拔岳这么懂事,遂以尔朱天光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
后来尔朱集团联手讨伐高欢,尔朱天光率军东征。贺拔岳认为此战必败,便联合侯莫陈悦趁机夺取关陇,被元修封为关中大行台。
行台的全称是“行尚书台”,可以视为后来的节度使,为地方最高一级军政机构。
贺拔岳升任关中大行台,表明他是关中地区的大哥大。
![]()
元修招兵买马,寻求与贺拔兄弟合作,这几手布局没有问题。
可他接下来的操作就是一步臭棋了。
高欢当初能在河北迅速站稳脚跟,离不开高乾、高敖曹兄弟的支持。
元修觉得高乾是高欢的人,就想将其除掉!
但其实高乾和高欢绑定利益,只是为了对付尔朱集团。二者并非铁哥们的关系。
元修不知内情,直接免去了高乾的侍中职位,改任为司空(级别更高,但没权)。这让高乾很郁闷。
过了一段时间,元修又找高乾私聊,夸高乾是“奕世忠良”,提出要与他结为兄弟,共立誓约。
高乾被整得莫名其妙,只能当场表示:“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
这时候,高乾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没有把自己向元修表忠心的事情告诉高欢。
后来,高乾听说元修与贺拔岳频繁互动,顿感大事不妙,写了一封密信给高欢,还亲自前往晋阳劝其早日篡位称帝。
高欢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没同意。
高乾回到洛阳,越想越不对劲。一边是天子,一边是权臣,夹在中间太难受了,还是赶紧溜吧!
于是,高乾给高欢打报告,申请外放徐州刺史,获得批准。
元修得知消息,给高欢写了一封信,说:“高乾与朕私有盟约,今乃反复两端。”
高欢看到信后,又惊又气,觉得高乾脚踩两只船,自己被欺骗了。
但高欢也是耍阴谋的行家,索性将计就计,把高乾些给自己的信,原封不动送给元修。
元修立即将高乾拘禁于门下省,并当着高欢使者的面,历数其前后罪过。
人赃俱在,高乾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叹息道:“陛下自己有企图,却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说我反复无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大身危,自古如此,死就死了,我无愧于孝庄皇帝。”
随即,元修赐死了高乾。
元修以为自己通过合法手段除掉高乾,是断了高欢的左膀右臂。殊不知,高欢更在乎渤海高氏的立场。
高乾死了,他固然伤心。可那又怎么样?
元修毕竟年轻,想不了那么多,他还打算杀掉高敖曹。
高敖曹提前得到风声,带着部队投奔了高欢。
![]()
渤海高氏
高欢的演技没的说,当着高敖曹的面,哭得稀里哗啦。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家亲戚死了呢。
高敖曹是直肠子,见高欢哭成泪人,只觉得自己哥哥能结识到这样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啊。
自此,高敖曹唯高欢马首是瞻。
就在高欢与元修较劲的同时,贺拔岳的立场犹豫不定。
为了摸清楚虚实,贺拔岳派宇文泰前去晋阳拜会高欢。
二人见面后,高欢觉得宇文泰不同寻常,想留为己用。
宇文泰,字黑獭,出生于六镇之一的武川镇。
他的父亲叫宇文肱,是鲜卑宇文部的首领,生有四个儿子,宇文泰是老四。
六镇起义爆发后,宇文肱和长子、次子先后死于战火。只有宇文泰和三哥宇文洛生幸免于难,投靠了葛荣。
不久,葛荣被灭,哥俩成了尔朱荣的俘虏。
尔朱荣认为宇文洛生在流民中有一定影响力,下令将其杀掉。
本来宇文泰也得死。好在他口才不错,慷慨陈述,居然感动了尔朱荣,这才逃过一劫。
由于宇文肱和贺拔岳的父亲贺拔度拔是故交,宇文泰被编入了贺拔岳的麾下。
贺拔岳就任关中大行台后,宇文泰跟着沾光,升任行台左丞,领府司马,加散骑常侍。
很明显,宇文泰在关中也是一号人物。
所以面对高欢的拉拢,宇文泰根本不稀罕,直接拒绝。
高欢不想得罪贺拔岳,只好放行。
宇文泰前脚刚走,高欢立马后悔,派人去追。
宇文泰早料到高欢会来这一手,一路上快马加鞭,跑得无影无踪。
如果高欢知道宇文泰将来会成为自己的苦主,怕是大腿都要拍肿。
宇文泰返回长安后,结合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给贺拔岳分析了形势:“高欢迟早要篡位,之所以选择不动手,在于忌惮您和贺拔胜。如今河西地区的费也头部有一万骑兵,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有三千精锐,灵州(今宁夏灵武)刺史曹泥、河西流民头领纥豆陵伊利,也有不少部众。这些人的态度不明,如果我们先降服他们,再还军长安,辅佐魏室。这不就是当年齐桓公、晋文公安抚周室、称霸天下的翻版吗?”
贺拔岳觉得言之有理,自己进可与高欢争雄,退可割据关中,总之不吃亏,遂派宇文泰秘密前往洛阳觐见元修,表明立场。
![]()
元修大喜,封宇文泰为武卫将军,加封贺拔岳为都督雍州、华州、岐州、梁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
为了表示对贺拔岳的绝对信任,元修还割破自己心口前的皮肉,取出鲜血,派人赐送给贺拔岳。
与此同时,贺拔岳以牧马为名,挥师西进,打得斛拔弥俄突等人纷纷归顺,只有曹泥继续顽抗。
为了防范曹泥与高欢相互勾结,贺拔岳以宇文泰为夏州(原大夏国都统万城)刺史。前往夏州抚慰流民,结好当地势力。
高欢见贺拔岳实力不断增强,很是着急。
正在他犯难之际,左丞翟嵩表示愿意前往关中策反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与贺拔岳的关系不差。但翟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愣是说服了侯莫陈悦。
永熙三年(534年)初,贺拔岳让宇文泰与自己一起出兵讨伐曹泥。
宇文泰认为曹泥不足为患,并说侯莫陈悦的威胁更大,建议贺拔岳除掉侯莫陈悦。
贺拔岳不听,转而请侯莫陈悦出兵。
侯莫陈悦求之不得,欣然接受邀请。
两军在河曲(今宁夏青铜峡)会师后,侯莫陈悦请贺拔岳来自己营中议事。
会开到一半,侯莫陈悦谎称肚子疼,离开了现场。他的女婿元洪景趁贺拔岳不备,一刀砍去!
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这就么稀里糊涂地见了阎王。
很快,贺拔岳被杀的消息传开,大家炸了锅,纷纷撤向平凉。
只有都督赵贵没跑,他带着五十个人向侯莫陈悦诈降,抢回了贺拔岳的遗体。
侯莫陈悦这时候有很大机会兼并贺拔岳的部众,扩充实力。
但他胸无大志,直接走了,驻军水洛城(今甘肃庄浪)。
不久,赵贵收殓贺拔岳的尸体而归,也来到平凉。
国不可一日无王,军不可一日无帅。当下必须选出新的带头大哥。
众人交换意见后,公推年纪最大、资历相对最深的寇洛。
寇洛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极力谢绝。
赵贵随即提名宇文泰。
都督侯莫陈崇表示支持。东雍州刺史李虎不同意,他认为贺拔胜更合适。
这位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
此时,还有两个人也惦记着贺拔岳的遗产,那便是高欢和元修。
听闻贺拔岳遇刺,高欢派侯景率军前往平凉,打算浑水摸鱼。元修以元毗为大使,想把贺拔岳的部队,也包括侯莫陈悦,都召回洛阳。
![]()
赵贵担心迟则生变,立即派都督赫连达快马赶赴夏州。
李虎则是亲自前往荆州。
平凉离相对夏州最近,赫连达最先见到宇文泰。
宇文泰担心去晚了,人心就散了,便连夜出发,率数百名骑兵向平凉飞奔而去。
行至中途,宇文泰遇到了侯景,霸气地说道:“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卿何为也。”
侯景只带了几十个人,见宇文泰志在必得,不敢硬拼,灰溜溜地退回晋阳。
再说李虎,他星夜直奔荆州,劝说贺拔胜主持大局。
贺拔胜没兴趣,只派武卫将军独孤信前去慰问。
荆州离平凉较远,等独孤信抵达时,宇文泰已经稳定了军心。
独孤信和宇文泰是发小,关系极好。见老朋友更上一层楼,独孤信打心底里高兴。
不过,宇文泰对独孤信却是另一番态度。他觉得独孤信会威胁到自己,便悄悄耍了个手段,派独孤信到洛阳奏事。
独孤信长得帅,一表人才,元修对他很是器重。独孤信便因此留在了洛阳。
元毗姗姗来迟,见木已成舟,侯莫陈悦又投靠了高欢,只好带着宇文泰的奏书返回。
宇文泰在奏书中说:“我已接到陛下的宣召,但现在高欢虎视眈眈,侯莫陈悦还在水洛城,我手下的士兵大多是关陇人,留恋家乡,强迫他们进京,恐生变故。如果侯莫陈悦和高欢再来个东西夹击,损失就大了。所以我建议缓一缓,等人心稳定后,再把部队带到洛阳”。
元修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遂下诏封宇文泰为大都督,还将妹妹冯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承认了宇文泰是关陇集团的第二代首领。
宇文泰火线就任,进行短期整顿,便迅速挥师进攻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经常做噩梦,梦到贺拔岳找他索命。
被心魔这么一搅,侯莫陈悦哪里还有心思迎战。宇文泰趁机猛攻,歼敌万余人。
侯莫陈悦的部将兼姑丈、南秦州刺史李弼判断宇文泰必胜,果断跳反。
这位李弼就是后来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爷爷。
经此一遭,侯莫陈悦如同惊弓之鸟,带着余部投奔曹泥。
宇文泰派兵追杀,侯莫陈悦逃无可逃,于荒郊野岭自缢身亡。
随即,宇文泰挥师向东,占领长安。
![]()
夏州长史于谨认为北魏没救了,建议宇文泰养兵劝农,坐观关东时局变化。
宇文泰深以为然。
如果没有于谨的建议,宇文泰会不会像他承诺的那样:慢慢诱导部众,率军入京呢?
以宇文泰的性格来看,肯定是不会的。
提起宇文泰和高欢,大家往往会以为前者是柔情铁汉,后者阴狠毒辣。
然而实际情况正相反。
纵观宇文泰的一生,青年丧父,三个哥哥全部死于非命,自己也差点人头落地。这导致他不敢犯错,变得精明冷血,杀伐果决。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高欢早年虽然也不幸福,却有个对他一见倾心的老婆,心态明显温和些,往往感情用事,有点小人物的顺势而为,看到天花板就认命,不强求,随缘就好。
倘若元修不与高欢撕破脸,以高欢的处事风格,加之宇文泰的军事牵制,肯定能多活几年,说不定还能善终。
反之,元修要是落到宇文泰手里,横竖都是死。宇文泰可不会惯着他。
但还是那个老问题,元修没有开天眼。他认为宇文泰是能倚靠的盟友。
在此之前,孙腾、封隆之因为与平原公主元明月的狗血三角恋,都逃离了洛阳。
元明月是元宝炬的妹妹,元修的堂姐,早年嫁给散骑常侍侯民。
侯民去世后,元明月守寡独居,孙腾想娶她为继室,但元明月却喜欢封隆之。
如果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那单相思的男人就是疯子。
孙腾求爱不成,顿时丧失理智,居然不顾组织原则,在斛斯椿面前说封隆之的坏话。
斛斯椿是谁?能放过这种打击高欢在朝中势力的机会?
于是,斛斯椿在上朝时诋毁封隆之,孙腾则在一旁看笑话。
封隆之见大事不妙,连夜提桶跑路,逃回了老家。
可赶跑了情敌,孙腾也没捞到好。
元明月转头就与元修滚床单,三角恋变成了不伦之恋,孙腾化身沸羊羊。
比丢脸更要命的是,没了封隆之,孙腾在洛阳势单力薄。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第二个高乾,孙腾也提桶跑路,逃回了晋阳。
这样一来,高欢安排在洛阳的心腹,逃得一干二净。
元修心情大好,便横下心来,向高欢摊牌。
同年(534年)五月,元修下诏戒严,抽调河南诸州兵马十余万,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声称要讨伐南梁,实际上是为了北伐高欢。
为了麻痹高欢,元修还修书一封,说宇文泰和贺拨胜颇有异志,朕打算御驾亲征。
然而高欢何许人也,岂能看不透元修的把戏?
于是,高欢将计就计,说无须陛下亲征,这种小事让我高欢代劳就行了。
随即,高欢调集二十余万人,以援助元修南征为名,气势汹汹杀向洛阳。
元修的兵力只有高欢的一半,部队战斗力也相差甚远。
高欢觉得没有开打的必要,便上书元修,说:“陛下肯定是受了小人的挑拨才对我产生怀疑。臣对陛下忠心不二,如有二心,臣断子绝孙!陛下如果相信臣的赤胆忠心,能否考虑把奸臣从身边赶出去。”
这相当于是逼元修杀自己人,他当然不会同意。
既然如此,也只能战场上决胜负了。
王思政认为打不赢,劝元修避其锋芒,前往关中依附宇文泰。
东郡太守裴侠反对,理由很简单:宇文泰已经是关中“一哥”了,怎会轻易交出权柄?如果前去投靠他,无异于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裴侠的观点没错,但他也拿不出更靠谱的方案。到头来也是建议元修先西迁关中,从长计议,待机而行事。
七月,高欢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陈兵黄河北岸。
元修一面向宇文泰和贺拔胜求援,让他们勤王。一面在黄河南岸布下一字长蛇阵,企图阻止高欢大军渡河。
![]()
收到诏书,宇文泰按兵不动。贺拔胜积极动员军队北上。
但贺拔胜来晚了,跑白一趟。又退回了荆州。
元修与高欢对峙期间,斛斯椿认为高欢大军远道而来,立脚未稳,请求率两千兵马渡过黄河,打他个出其不意。
元修本打算批准,黄门侍郎杨宽极力劝谏,说:“万一斛斯椿偷袭成功,他就是第二个高欢了。陛下不可不防啊!”
被杨宽这么一说,元修旋即改了主意,命令斛斯椿停止发兵。
宇文泰听闻元修被动防御,断定此战必败。因为黄河沿岸长达数百里,高欢只要集中兵力,实施单点突破,全线便会溃败。
为了迎接朝廷西迁,宇文泰命赵贵等人率军东出潼关。
果不出宇文泰所料,驻守镇守滑台的贾显智见形势不对,主动投降。高欢大军轻松渡过黄河。
黄河防线既失,洛阳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斛斯椿害怕被高欢清算,上书劝元修赶紧西迁关中。
元修也没得选,麻溜出逃,投奔宇文泰。随行的还有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以及五千兵士。
这些王爷平日里养尊处优,哪受的了奔波之苦。还没跑出多远,元亶、元湛就背叛了元修,投入高欢的怀抱。
反倒是独孤信对元修忠心耿耿,主动前来护驾,就此加入关陇集团。
七月底,元修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终于进入潼关。
元修逃走,而且还是跑到了宇文泰那里,高欢有点尴尬。
他担心宇文泰“挟元修以令自己”,便决定“先请后立”。
也就是先请元修回来。能回来当然最好。不回来也无所谓,反正自己请了。
高欢一连给元修上表四十多道,见长安方面没回应,高欢按照定计划,准备选立新君。
起初,高欢打算拥立元亶继位。
元亶得知消息,还没登基就各种摆谱。
高欢瞧不起这种小人得志的做派,便改立元亶的儿子元善见为帝。史称孝静帝。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元善见登基不久,高欢以洛阳靠近前线,很不安全为由,提议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
说是提议,其实是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以长安为都,东魏以邺城为都。
![]()
高欢没有去邺城,而是回到了老巢晋阳。他让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侍中孙腾、高岳,留在邺城掌控朝政。
话分两头。元修投奔宇文泰后,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发现自己想多了。
朝中大小事情,元修一概不能过问,都由宇文泰说了算。
元修在洛阳能征兵十余万,到了长安却只能窝在皇宫,憋屈地不行。
宇文泰察觉到元修的不满,为了让他老实点,遂将矛头指向元明月。
前面说过,元明月瞧不上孙腾,做了元修的情妇。
宇文泰认为这种行为有违伦理,影响皇家名声,于是授意元宝炬诱骗元明月参与宗族会议,趁机将其杀害。
元明月死后,元修悲愤异常,经常当众做出一些拉弓射箭,用力砸翻桌子的过激举动。
宇文泰不能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用一杯毒酒将他送上了西天。
元修和元明月的那点破事,说出去确实不好听。可这跟宇文泰有什么关系呢?高欢都不管,他非常插一手?
说到底,还是宇文泰担心镇不住元修。
高欢放任元修在洛阳自由发挥,是因为他的实力远强于元修。不怕元修翻浪。
而宇文泰上位还不到半年,关陇集团内部又是派系林立。
后来的西魏“八柱国”,元欣是从洛阳逃过来的,可以算是元修的人。
李虎前不久还打算拥戴贺拔胜,在此时的宇文泰看来,这货靠不住。
独孤信视宇文泰为朋友,然而宇文泰就像一台政治机器,也防着他。
李弼、赵贵、侯莫陈崇和宇文泰是合作关系,不算敌人,但也算不上嫡系。
也就是说,宇文泰这会儿的嫡系,只有于谨。
元修前来投奔,带来了王思政、斛斯椿。真要发生冲突,谁输谁赢说不好。
正因为实力相差无几,所以宇文泰不敢托大,对元修严加防范。
![]()
元修在元明月死后,仍不知收敛锋芒,明摆了不适合做傀儡。必须得做掉!
而宇文泰让元宝炬处理元明月,既分化了元修的基本盘,也测试了元宝炬。
他对亲妹妹都能下手,显然可以信任。
元宝炬的法统地位与元修也不相上下。
他们都是孝文帝元宏的孙子,亲爹都是王爷。
因此元修死后,宇文泰力排众议,没有拥立十岁左右的广平王元赞,选择了当时已经快三十岁的元宝炬即位。
大统元年(535年)正月初一,元宝炬登上皇位。是为西魏文帝。
北方出现了两位枭雄,两个皇帝,相互视对方为伪政权。一场争夺北方老大的对决,看上去已不可避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